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苏北盆地泰州组现今仍是一个新的勘探领域,根据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原油的饱和烃和芳烃的馏分组成、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等油源分析,显示泰州组原油来自泰二段烃源岩,系统阐述了泰州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沉积环境、成油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及油源进行了讨论。两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甾烷相对丰富,萜烷以藿烷为主,甾烷以规则甾烷占绝对优势。泰州组原油的生油母质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的低等生物,而高等植物则较少;有机质沉积环境整体为咸化、还原环境,但又有所差异,以富安断层为界,断层西北侧盐度高,还原性强,而断层东南侧盐度低,还原性弱;原油成熟度低,处于低熟-未熟阶段。 相似文献
2.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E1f)碎屑岩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早成岩B期至晚成岩B期.通过成岩阶段的划分、砂体微相展布和砂体厚度、埋藏深度以及成岩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高邮凹陷阜宁组砂岩可以划分为七种成岩相:弱胶结弱溶解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溶解成岩相、碳酸盐胶结交代成岩相、不稳定碎屑组分溶解成岩相、石英长石加大成岩相、较强胶结弱溶解成岩相和粘土杂基支撑的成岩相.其中弱胶结弱溶解成岩相、碳酸盐溶解胶结成岩相和不稳定碎屑组分溶解成岩相是阜宁组砂岩原生与次生孔隙发育,储集条件较好的相区.因此,编制阜宁组各亚段不同成岩相的分区图,对于在高邮凹陷中埋藏较深的区域寻找和预测有利次生孔隙发育区带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北盆地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4)
苏北南黄海盆地与渤海湾盆地之间以鲁苏隆起相隔 ,对称分布于郯庐断裂两侧。研究表明 ,由于两盆地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不同 ,致使其盆地演化、成烃演化、资源丰度和油气田规模差异很大。壳幔结构的同相性、晚始新世至渐新世 18Ma的沉积间断、有机质演化程度低、断裂活动改造强烈等是形成苏北盆地小、碎、贫、散含油气特征的主要因素。苏北盆地与渤海湾盆地存在的成藏条件差异及其分布规律表明 ,苏北盆地缺乏形成巨型、大型油气田的条件 ,其勘探对象应该以中小型油气田为主 ,这已经被 2 5年的勘探实践所证实。深部烃源有形成较大规模气田的条件 ,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钱基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4):21-25
苏北-南黄海盆地与渤海湾盆地之间以鲁苏隆起相隔,对称分布于郯庐断裂。研究表明,由于两盆地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不同,致使其盆地演化、成烃演化、资源丰度和油气田规模差异很大。壳幔结构的同相性、晚始新世至渐新世18Ma的沉积间断、有机质演化程度低、断裂活动改造强虺昌形成苏北盆地小、碎贫、菜含油气特征的主要因素。苏北盆地与渤海盆地存在的成藏条件差异及其分布规律表明,苏北盆地缺乏形成巨型、大型油气田的条件,其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天环坳陷南段侏罗系和延长组原油及延长组长7段泥岩样品芳烃化合物,发现芳烃馏分以奈系列化合物为主,其次是菲系列化合物,指示高等植物的生物标志物丰度低,反映原油母质及泥岩有机质以腐泥型为主.三芴系列相对质量分数,ω(二苯并噻吩)/ω(菲)、三芳甾烷丰度和ω(C_(26))/训(C_(28))20S三芳甾烷等参数反映了原油母质及泥岩总体形成于弱氧化一弱还原、淡水一微咸水的沉积环境,延长组长7段泥岩沉积环境的还原性较强.利用烷基二苯并噻吩比值换算的镜质组反射率指示天环坳陷南段西翼原油处于低熟-成熟阶段,天环坳陷东翼原油处于高熟阶段,三芳甾烷成熟度参数C_(28)-三芳甾烷20S/(20S+20R)也指示天环坳陷东翼原油及泥岩的成熟度高于天环坳陷西翼原油及泥岩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苏北盆地高邮、金湖、盐城主要生油凹陷80口取心井岩心裂缝观察描述结果,按照产状和成因分别将该区裂缝分为直立缝等5种裂缝和平移式剪裂缝等8种裂缝。根据裂缝交切组合关系及应力状态,结合构造演化史,划分了各类型裂缝发育期次,并匹配了吴堡运动、三垛运动等主要构造事件。其中,压开直立缝等对于油气保存和运移具有重要作用。裂缝的系统性发育有效地提高了苏北盆地阜宁组泥页岩段储渗性能。 相似文献
7.
苏北盆地兴化1#钻孔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苏北盆地兴化1#钻孔,通过对其剖面3MaB.P.以来的沉积物进行岩性描述及粒度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此岩芯剖面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岩芯垂直剖面沉积物颗粒基本构成是以粘土、粉砂、砂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粒度参数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意义,划分出6个沉积阶段,在深度350~296.1m,为河湖交替相沉积环境;296.1~254.1m,为湖泊相沉积环境;254.1~230.1m,为河流相沉积环境;230.1~156.2m,为浅湖相沉积环境;156.2~102.8m,为湖滨相沉积环境;102.8~0m,为湖沼相沉积环境,从而揭示了苏北盆地兴化1#钻孔3MaB.P.以来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此外,还记录到2.26~2.16MaB.P.,0.9MaB.P.两次季风气候性质上的巨变. 相似文献
8.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地震相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全面地研究高邮凹陷戴南组的层序发育分布和沉积充填史,依据层序地层学的划分方法,将高邮凹陷戴南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根据地震反射参数,从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出发,结合反射同相轴的振幅和连续性,在高邮凹陷戴南组的地震反射剖面上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席状、前积楔状、上超充填状、杂乱充填状以及杂乱席状等地震相类型.研究表明,这些地震相在平面上分布部位明确,纵向上具有继承性和差异性;地震相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凹陷结构及构造演化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苏北盆地辉绿岩、蚀变带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到苏北盆地BXP地区中段辉绿岩分布广,厚度变化大,呈多期、多通道侵入特征,对下伏地震反射层T3^1、T3^3具有很强的屏蔽作用。影响其资料品质及构造落实程度,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多年的问题,从辉绿岩的形成机理入手,结合钻井资料,运用各种地质物探等方法,对本区辉绿岩的分布,侵入时期与断层组合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探索辉绿岩与油气形成的复杂关系,研究表明;本区辉绿岩的侵入时期晚,在加速E1f2、E1f4段生油岩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的同时,也破坏了早期原生油气藏,影响了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另外辉绿岩的侵入优化了围岩渗透性,导致蚀变带的产生,提供了油气的运载体和储集体。 相似文献
11.
12.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嫩江组二 、三段物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 从岩石矿物成分、砂体平面展布、重矿物组合以及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指数(ZTR 指数) 、泥岩颜色区域分布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综合分析表明: 松辽盆地北部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随时间变化有所变化, 但变化不大。嫩江组二段沉积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东方; 嫩江组三段沉积时期物源除东部来的物源外, 东北部物源对盆地北部物源体系也参与贡献, 物源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嫩二段晚期盆地北部地层隆起。松辽盆地北部在嫩江组二、三段时期主要存在着 3 个方向的物源: 东北、东部以及西部物源。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期, 东部物源为主要物源, 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后期, 东北向物源出现并与东部物源共同起主导作用。西部物源在嫩江组三段沉积的中晚期出现, 影响范围小。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白垩纪青山口组下部分布一套富含有机碳的黑色泥岩、页岩和油页岩沉积,是全盆地划分泉头组与青山口组的一级标志。茂206井青山口组黑色泥岩、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它具有相对高的有机碳、干酪根碳同位素正偏、重排甾烷含量低,普遍存在伽玛蜡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征为白垩纪温室效应时间窗内古湖泊缺氧事件的产物。而青山口组底部出现的一些具重要时代意义的被子植物花粉,也证实了青山口组底界已属Turonian期,而非Cenomanian期。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白垩系断陷盆地群是在古生代褶皱造山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白垩世宽范围火山断陷盆地群,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拉张断陷到挤压回返的构造旋回,伸展作用强烈,坳陷广泛发育,具有构造样式复杂、垒堑相间、断超结构的特点。郯庐断裂带北段在早白垩世发生的左旋走滑运动控制了断裂带两侧盆地的发育。中生代断陷盆地群是在较新的地壳上发展起来的,中酸性火山活动强烈,在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存在两个岩石圈减薄区。断陷盆地群具有相似的构造特点,火山断陷作用强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证实了松辽盆地存在裂前隆起。本文从裂谷成盆模式模式入手,认为断陷盆地群东部是窄裂谷成盆模式,西部及中部是宽裂谷成盆模式,认为东北断陷盆地群是在幔隆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5.
Carbon Isotop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Hydrocarbon Monomeric Series of Crude Oils in the Ordos Bas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3,38(1):62-62
16.
YANGXiaoju HEChengquan LIWenben PIAOTaiyua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3,48(22):2480-2483
Newly discovered marine dinoflagellates from the lower-middle parts of the Lower Cretaceous Muling Formation of the Jixi Basin, east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 were identified as Circulodinium cingulatum He et al.,C. attadalicum (Cookson et Eiscnack) Helhy, Palaeoperidinium cretaceum Pocock, Oligosphaeridium totum Brideaux and Sentusidinium sp. Most of these specie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marine Lower Cretaceous strata of Europe, North America,Africa, Australia and Asia. It demonstrates that a transgression occurred in east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Muling Formation, which was previously considered to be a coal-bearing continental stratigraphic unit.The marine dinoflagellates indicated that the Muling Formation is Barremian in age. The Palaeogeographic framework of eastern HeUongjiang Province in Late Mesozoic era should be rebuilt through systematic facies analyses of the marine,paralic and terrestrial deposits.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均一温度,结合圈闭形成时间和生排烃史确定了泰州组油气藏形成期次.样品中共发育2期成岩流体包裹体:Ⅰ期流体包裹体只有盐水包裹体,无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65~75℃之间;Ⅱ期流体包裹体中盐水包裹体较发育,烃类包裹体多与盐水包裹体伴生,烃类包裹体为淡黄色和黄褐色,在荧光下呈淡黄...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及测井、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深入讨论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体系垂向上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河流三角洲、湖泊和湖泊浊积扇六大类沉积体系.长8期湖盆开始形成,主要发育神木-乌审旗、安塞和正宁-合水等三角洲沉积体系;长7期湖盆进一步扩展,三角洲规模萎缩;长6期湖水大面积退缩,三角洲前缘连片,面积最大,东北三角洲前缘已推进至吴旗-甘泉一线,西南缘推进至华池-庆阳一带;长4 5期以浅湖亚相为主;长3、长2期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长1期湖盆继续萎缩至消亡,局部出现沼泽环境.盆地沉积体系的演化,在纵向上构成了五套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9.
Discovery of Late Cretaceous foraminifera in the Songliao Basin: Evidence from SK-1 and implications for identifying seawater incursion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angPeng Xi XiaoQiao Wan ZhiQiang Feng Shun Li ZiHui Feng JianZhong Jia Xia Jing WeiMin Si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56(3):253-256
The Songliao Basin is the largest oil-bearing basin in China.In the absence of sufficient evidence,the possibility of seawater incursion(s) into the Songliao Basin remains controversial.Recently,we discovered relatively abundant foraminifera fossils from units 1 and 2 of the Nenjiang Formation of borehole SK-1.Benthic foraminifera (Gavlinella sp.,Anomalinoides sp.,Pullenia sp.,Haplophragmoides sp.,Karrorulina hokkaidoana,Clavulinoides sp.),as well as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Archaeoglobigerina blowi,Archaeoglobigerina cretacea and Hedbergella flandrini),were identified.These fossils we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marine Cretaceous.According to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planktonic foraminifera,the age of these fossil bearing strata appears to be Late Coniacian to Santonian.More importantly,these foraminifera provide direct evidence for marine water incursions into the Songliao Basin during deposition of the Lower Nenjiang Form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