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在贵州桐梓县发现古人类化石以来,陆续在水城、兴义又有所发现,但均是下颌骨和一些牙齿。1982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普定县文化馆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对普定县穿洞进行第三次发掘。发现一个较为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这是贵州首次发现的较为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相似文献   

2.
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往往具有偶然性。一次,我在整理库房标本时,在一堆残破的化石中,发现一些外形似鹅蛋的化石,仔细一看,是些残破的动物头骨。后经精心修理,把残破的脑颅骨全部剥去,十多个非常完整而精美的脑化石一一显露出来。最近我馆的技术人员在修理产自甘肃和政地区的板齿象时,在骨盆中发现一饭碗大小、石核状的东西,取出后发现又是一枚完好无损的脑化石。这个脑化石可能是在随该动物遗体被水搬运、冲击的过程中,从脑颅中滚落到骨盆中,与  相似文献   

3.
1972年冬,在安徽省怀远县茨淮新河工地,发现了一具长8米、高4米多的体形巨大的象化石.从化石的骨缝和骨骺的愈合、门齿的"年轮"和臼齿磨蚀等情况来推算,它的年龄约在60岁以上,是一头老年公象.根据它的臼齿情况来看,是窄形臼齿,齿板19个,齿脊频率48,齿脊是长条形,中部扩大,形成菱形图案.同时,根据头骨、骨架等特征的研究,它属于诺氏古象的一个亚种.定名为"淮河古菱齿象"(简称淮河古象).  相似文献   

4.
一、人类化石的发现四川,古称巴、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但是如此辽阔的地域内,人类化石的发现却十分有限。继1951年在资阳黄鳝溪发现晚期智人资阳人头骨化石之后,直到1980年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8,(4):51
1993年3月13日.汤山镇当地民工刘连生等人在清理葫芦洞的堆积物时,发现一具保存相当完好的头盖骨化石.后来被称为1号头骨(汤山女猿人)。专家日前称.近年来对1号女性头骨研究发现.汤山女猿人很可能与欧洲人有过基因交流,也就是寻常说到的是个“混血儿”。“因为1号女性猿人头骨.拥有高耸的鼻梁和隆起的鼻腔,这在中国的古人类化石中很罕见,却常见于欧洲的古人类。  相似文献   

6.
<正>发现原始鸟类化石新属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胡东宇领导的课题组首次发现了一个原始鸟类化石的新属种——"原始沈师鸟"(Shenshiornisprimita),这一新发现为揭示鸟类可动性头骨的早期演化和早期鸟类的树栖能力演化研究作出了贡献。"沈师鸟"化石产于  相似文献   

7.
周国兴 《大自然》2010,(1):41-45
1959年,科学家在东非奥尔杜威峡谷发现了距今180万年前的鲍氏南猿“东非人”的头骨化石,从而揭开了东非地区史前人类大发现的序幕。此后,大量早期原始人化石在这里陆续出土,并以发现距今340万年的阿法南猿“露西”的骨架化石为高峰,演绎了人类起源的“西部故事”。  相似文献   

8.
特里尼尔(TRINIL)是闻名的爪哇人化石产地.1891年荷兰医生杜布瓦(EUGENE DUBOIS)在这里发现了第一个爪哇人头骨化石,从而揭开了世界古人类学研究的第一乐章.其后,在中国和非洲等地也相继发现远古人类化石,一个全球性的"寻根热"从而兴起.在爪哇,除了特里尼尔之外,又出现了许多人类  相似文献   

9.
漫话鬣狗     
魏正一 《大自然》2010,(2):50-53
几年前的夏季,大雨过后,在黑龙江省肇东县、青冈县的水打沟和哈尔滨的松花江中分别发现了几件鬣狗的头骨化石。这种鬣狗叫“最后斑鬣狗”,或称“最后鬣狗”(Crocuta crocuta ultima),在松嫩平原已经灭绝了上万年。肉食兽类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通常居于顶端,往往数量稀少,这几件鬣狗头骨化石坚硬而完整,且牙齿齐全、乌黑锃亮,是非常难得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5月6日,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项发现,准确复原了2014年初在我国西南腹地发现的奇异滤齿龙的形象。奇异滤齿龙生活在2.4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具有怪异的头骨结构和栅栏状牙齿,是海洋爬行动物中罕见的滤食性类群。在早先的研究中,由于化石的保存原因,其特异的头骨形态并未得到正确认识。而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研究团队通过两件保存完美的化石标本,在近期重新复原了这种动物的  相似文献   

11.
披毛犀之死     
中国东北的松嫩平原是盛产披毛犀化石的地方,这里出土的完整的或较完整的披毛犀化石骨架至少已有五具,头骨更不下数十个之多。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已有20多个县(旗)市发现过披毛犀的骨骼或牙齿的化石。观察一下这些化石的埋藏情况,推想一番这些万年前的巨兽是怎么死的,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相似文献   

12.
1985年5月,我院地质系阎嘉祺同志在铜川川口附近的黄土地层中发现一处哺乳类化石地点,采得一批保存较好的哺乳类头骨、颌骨、牙齿及躯干等化石。化石的数量和完好程度在黄土地层中还是不易多得的。西北大学研究哺乳类化石的专家薛祥煦付教授,应发现者的邀请,亲赴现场考查了化石的地层层位,并一起又进行了补充采集。化石经薛祥煦付教授鉴定,计有:中华鼢鼠Myospalax fantanieri似最后剑齿虎Homotherium ultina  相似文献   

13.
三峡及其邻侧的长江沿岸,包括巫山及其附近的大溪、大昌等地,曾发现若干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文化遗物。文化大革命以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宜都红花套等地发现一系列完整的遗址,作出了显著的成绩。1972年9月,巫山县人民医院在修建人防工程时,在与原已发现的文化层相当的层位内,发现了人类头骨化石、石器和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山东诸城白垩纪恐龙化石发掘现场,研究者们屏息等待着。随着一块"w"形恐龙骨骼化石完全露出地表,世界角龙的研究随之迈进一个新的里程——这块化石,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古生物学家徐星认定,是一种此前从未被发现过的大型角龙科的颈盾化石。随后,在这块化石附近,又发现了一块角龙的头骨化石。经研究,这两块化石同属于一个角龙的个体。古生物专家将这一角龙的新种类命名为诸城中国角龙,时代为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接近于恐龙灭绝  相似文献   

15.
据加拿大《魁北克科学》杂志报道,人们在清理地质学家兼化石收集家阿朗·帕兰特的珍藏品时,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陆地脊椎动物化石,它比1929年在格陵兰发现的四足古鱼化石还要早二千万年,它的头骨扁长,眼眶凸出。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19,(5)
正股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腿骨。恐龙的股骨是其全身骨骼中最大和最粗壮的长骨,因此最容易被保存下来。股骨化石对于认识恐龙有什么用?有哪些研究价值?骨骼化石是最常见的恐龙实体化石,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是了解恐龙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信息的重要材料。而头骨,可能是恐龙骨骼化石中携带信息量最多的部分。但是,很多恐龙化石的保存状况欠佳,尤其是一些很薄的头骨,很难完整保存甚至无法保存下来。以诸城恐龙化  相似文献   

17.
2007年—2014年,在河南许昌灵井遗址发现了两件距今10万年左右的人类头骨化石,相关论文2017年3月3日发表于《Science》杂志。研究显示,许昌人头骨呈现出东亚古人类、欧亚大陆西部尼安德特人和晚更新世早期现代人镶嵌的形态特征。目前还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的古人类成员之中,许昌人可能代表一种新型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化石复杂的体质特征反映出晚更新世早期中国古人类的演化模式,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古人类地区的连续性以及人群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鸟蛋给法国提供了首次机会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口、出口和转让文化产权的国际公约。“象鸟”化石蛋提供了这个机会——象鸟是地球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鸟。最近,来自马达加斯加的350枚象鸟化石蛋在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世界》2006,(4):54-58
古人类学家摆弄着一块块化石,研究着一个个头骨,从中解读人类起源与演化的秘密。分子生物学家却发现,原来人类演化的秘密隐藏在DNA中。从一个线粒体、一条Y染色体就可看到人类演化的足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柳江人遗址发现于1958年9月.当时,距柳州市东南16公里处新兴农场的农业工人们,到附近山洞挖取岩泥作肥料.在一个名叫"通天岩"洞旁的一个支洞中,挖出了一具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接着又在离它不远处挖出了部分肢骨,同时还发现不少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一些破碎的巨獏、剑齿象、中国犀化石和一具较为完整的大熊猫骨架.中国科学院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考察,入骨化石随即送到北京,经人类学家吴汝康教授研究,被认为是"形成中的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为迄今在中国以至整个东南亚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的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