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传统的"金属-电介质-金属"渔网状电磁超介质,平行和交叉排列具有不同介电常数介质板的两种单元,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两种排列方式下渔网电磁超介质的左手行为.与采用单一介质板相比,使用两种电介质板形成的双结构单元渔网结构能够使不同的单元在不同频率下谐振,表现出双负折射率通带.利用楔形结构和后向波模拟验证了两种排列方式下双结构单元渔网结构的负折射特性.利用双结构单元渔网结构,可以通过调节介质板的介电常数,同时在一个或多个频率带实现负折射,这为制作性能更为优良的多频带滤波器和变频通信微波器件等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塑料草模拟河道中的柔性淹没植被,通过室内高精度水槽试验,用三维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同种淹没度、不同排列方式下柔性淹没植被的水流特性进行测量研究,得到柔性淹没植被时均纵向流速、垂向紊动强度、雷诺应力沿相对水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植被层外部,两种排列方式下时均纵向流速符合"J"形分布,垂向紊动强度、雷诺应力呈递增趋势,近似线性分布;在植被层内部,梅花形排列方式下阻水效应及雷诺应力较之矩形排列明显,矩形排列方式下垂向紊动强度较之梅花形排列剧烈.  相似文献   

3.
全尾砂混合料搅拌技术是全尾砂膏体制备系统的关键技术,而搅拌机叶片的排列方式对混合物料的搅拌效果有很大影响.论文首先从搅拌原理出发,分别分析比较了叶片的单向正排列和单向反排列、单向排列和对称排列、对称排列和反向回转排列方式对搅拌效果的影响,然后,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出不同叶片排列方式的混合料流场,进一步论证叶片不同的排列方式对搅拌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对称布置能够有效增加物料的搅拌次数,加强剪切运动和促进扩散运动.反向叶片区流场面积大,强度高,更有利于物料的对流运动,快速混合均匀.双卧轴全尾砂膏体搅拌机推荐采用反向回转排列方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四叉树自适应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二维不可压粘性N-S方程,对X型排列和十字型排列的五圆柱绕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均在Re=100的条件下进行.在文中给出了升力系数及阻力系数随圆柱间距比和排列方式变化的规律,并结合不同间距比下的流动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间距比下,五圆柱绕流存在三种不同的流动形式;在同一间距比下,十字型布置和X型布置的流动形式则既有类似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在不同排列方式下,升阻力系数随圆柱间距比的变化规律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5.
高一弘  朱耀明 《海峡科学》2008,(6):38-39,48
针对同塔双回高压输电线路的相序排列方式,分别计算不同电压等级下的5种相序排列的工频电磁场分布和大小,通过分析比较,根据"可合理达到尽量低(ALARA)"的辐射防护基本原则,提出采用逆相序的最优排列方式,有利于减少高压输电线路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同时限制排列的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定义了一类新的限制欧拉多项式,利用它的一个性质以2种不同的方式建立了其与原限制欧拉多项式的关系.此外,证明了在限制排列最后一位的排列集合中超越数和下降数的同分布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排列方式的纤维金属3维复合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和失效模式,对复合材料试样进行拉伸试验、三点弯曲试验及静态压入试验.拉伸试验表明[0°/0°]排列的复合材料在纤维方向上具有最高的拉伸模量、屈服强度及拉伸强度,而在垂直于纤维方向上具有很低的力学性能.[0°/90°]排列的复合材料由于其仅一侧纤维受拉,其力学性能相对较弱,且变形模式表现为试样的弯曲变形.[0°/0°]和[0°/90°]两种方式排列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剪切性能差别较小.弯曲试验表明[0°/0°]排列方式的复合材料在纤维方向上的抗弯能力最高.静态压入试验表明,[0°/0°]和[0°/90°]的复合板具有近似的抗压入破坏能力.试样破坏模式显示,纤维金属3维复合材料未出现界面失效等结构性破坏,具有优良的界面强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RKKY理论讨论磁性多层膜系统的耦合性质.编程计算了有限多层膜系统的交换作用能.计算结果显示:对于有限层系统,不论何种排列方式,其耦合能都会随着层间距的增大而正负值交替出现.但是其中能量最低的总是如下两种排列:铁磁和完美反铁磁.介于二者之间的耦合方式都是亚稳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新的二维芯壳型异质结构光子晶体,即介质纳米柱外被覆盖一薄层材料.针对正方排列及三角排列两种方式,利用平面波方法,比较了在折射率为2的介质纳米柱外表面涂覆折射率为3.5的薄层后,其能带曲线的变化,发现光子晶体的禁带明显变宽,且三角排列比正方排列更易形成较宽的光子禁带.  相似文献   

10.
盾构隧道穿越溶洞密布的复杂环境时,不可避免的引起岩溶开挖区应力场突变,严重时造成溶洞坍塌、隧道突水突泥等工程灾害.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基于岩层破坏机理,分别针对溶洞数量不同及排列方式不同这两种重要因素,从隧道开挖引起的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域三个方面分析岩溶隧道开挖所引起的围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溶洞的存在使得隧道围岩最大主应力显著提高,围岩竖向位移随溶洞个数增加而增大,围岩周围土体的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域均随着洞-隧之间不同的排列方式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可为岩溶地区盾构隧道设计、施工以及运营提供理论及工程指导.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同时测定热载体再生时碳和氢燃烧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并建立了实验装置.用外推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热载体再生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热载体与CRC—1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方程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只是动力学常数有些差别.该方法及实验装置同样适用于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Edwards提出的通用分子热力学模型为基础关联了氮-硫化氢-水、氨-二氧化碳-水.氨-二氧化碳-硫-化三种挥发性弱电解质水溶液体系的汽液平衡.为了将模型扩展至酸水汽提过程中的高组分浓度区、高温度区(可能导致高压)以及高离子强度区的汽液平衡关联.在模型中加入了三元离子交互作用与温度的关系项.并采用了更新的离子反应平衡常数、享利常数和二元交互作用参数.经计算对比.对原模型不能预测的汽液平衡区域,这种关联能给出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油层水力压裂施工中常用的水基冻胶压裂液在破胶后一般都有一定量的残渣.这种残渣一方面可堵塞地层和支撑裂缝孔隙,另一方面可形成滤饼,降低滤液侵入地层深度,减轻地层伤害.本文用田菁压裂液研究了其残渣含量对不同渗透率人造岩心伤害程度的影响,并在模拟压裂液滤失条件下测定不同残渣含量的压裂液对填砂裂缝的伤害程度.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层及裂缝的伤害程度及压裂液侵入地层的深度对压裂井产能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当综合考虑压裂井地层和裂缝伤害程度预测出的产能.较接近实际产能.并提出了根据地层渗透率选择压裂液残渣含量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积分方程的方法讨论了解析函数的一类带有两个位移的复合边值问题.对于位移的不同情况,分别建立了原边值问题的相联问题,给出了原问题的指标计算公式及可解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常压下将空气通过风机送入稳定箱,稳定后的气体经过流线型组合喷嘴产生高速射流射入大气.用实验方法测试了该组合喷嘴的射流速度场.结果表明,组合射流结构分为初始段、基本段、过渡段和均匀混合段.在基本段和均匀混合段中径向速度分布存在自模性.文章给出了计算模式.并就实验中发现的射流脉冲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NaCI—Na_2CO_3—H_2O和NaCl—NaHCO_3—H_2O三组分相图的基础上.提出了含盐天然碱矿采出液的加工分离方案.当Na_2CO_3,含量超过盐碱总量的44.5%时,采用蒸发—碳化—分离—蒸发—分离的加工方案。当Na_2CO_3含量低于盐碱总量的44.5%时.采用蒸发—分离—碳化—分离的加工方案.运用这两种方案.Na_2CO_3的理论收率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17.
在炼油厂污水处理过程中.溶气浮选所产生的浮渣是水包油型的乳状液.它含有4%左右的油.90%的水及6%的固体悬浮物.本文用物理、化学方法研究了浮渣的脱水和固化问题.先加入100~300ppm无机絮凝剂硫酸铝[Al_2(SO_4)_s],再加5~10ppm阴离子型有机离分子絮凝剂S417.然后经砂床过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浮渣中的含水量在lh内从90%降到50%,脱水率为56%.从显微镜放大观察到.浮渣中细小分散的固体颗粒逐步长大,并连成大颗粒。这对于污泥的过滤和脱水十分有利.对絮凝剂的作用机理也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油管钳的卡紧系统中.增加杠杆机构.并且对坡板的结构进行科学的设计.能够使该系统主要零部件的受力大为改善.通过对新的卡紧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建立了13元方程组.进行了编程求解.给出了精确的解题方法,同时从理论上进一步证明.本钳口卡紧系统的强度安全可靠.而且牙板不易打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创造和悦教学氛围的必要性,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20.
用自建的电泵泵级试验台对广泛使用的D82型电泵泵级进行了能量平衡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减小水力损失、增大单级扬程、提高电泵泵级效率的途径。根据三元叶轮的结构形状设计理论对D82型电泵叶轮进行了改型设计,改型设计后的叶轮,其水力性能的各个参数都有所改善,叶片角减小而叶片包角增大,延长了叶片间的流道,能提高单级扬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