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钟书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学者。称他为学者是因为他毕生致力于文史研究、著书为文,而完全地淡泊名利。杨绛女士在《记钱钟书与〈围城〉》前言中的一段话可以印证:“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认识那...  相似文献   

2.
论王维的诗中画意及其气韵生动──《王维诗中的绘画美》续篇金学智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里说:“诗和画既然同是艺术,应该有共同性;而它们并非同一门艺术,又应该各具特殊性。”①对于诗和画,中国和西方早就不同程度地看到了二者的共同性,但西方从莱辛...  相似文献   

3.
<正>《围城》是一部”黑色小说”——使人深切地感伤和深沉地思索.它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揭示了战争时期人类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以传达政治腐败和战争对人生的影响.笔者初涉“钱海围城”,本文只是试图“从钱解‘钱’”,探讨一下《围城》历史的处理艺术,不过是偿试而已.那么,什么是“历史”呢,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它们在一部长篇小说里更是毫无例外地具有.这里,环境便是历史.《围城》写的是1937年至1939年的事,对1944至1946年的钱钟书先生来说,那其间的人事自然已成了历史.对于今天的我们,那更是历史了.我所要探讨的“历史”,正是那样的历史概念——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以往学术界对于《围城》中的人物曾提出过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作者认为这些看法尚浅尝辄止,通过对钱钟书创作时的心理以及作品中人物的言行进行具体的剖析,本文作者认为《围城》所写的是知识分子“惰民”群体。由此,本文对这种“惰民性格”的由来,以及“惰民”形象的意义,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穆旦和钱钟书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擘,其作品分别集中在诗歌领域和小说领域。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位作家,却在其代表作《诗八首》和《围城》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相近性。这种相近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内在涵义和艺术表现方面,尤其是对感情的认识和对人生真正价值的剖析,无不体现出一定的时代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围城》是钱钟书对特定的社会人生和历史文化反思的艺术结晶,展示的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平凡普通的现实生活,但作品在对人物生存状态的展现中却蕴含了深沉的人生意蕴。本文从方鸿渐的"围城人生"入手,通过揭示"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一普遍的"围城心态,"展现人生无可逃遁的人生困境来引发人们对人生价值的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位妙笔生花的小说家。早在四十年代,他的名字已经蜚声文坛。一九四六年六月他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出版, 同年并在《文艺复兴》上连载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围城》,翌年初出版单行本,立即风行全国,在那动乱的岁月中,短短的两年中就再版三次,可见深受读者欢迎。可是,从那以后的三十多年,钱钟书不再写作小说,他早  相似文献   

8.
《围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在它五光十色的文字技巧下,实际掩盖着对爱情婚姻、人生乃至人性的深刻体悟。爱情婚姻是一座围城,人本身更是一座围城。在当代社会中,人与人如同一座座围城,疏离、孤立,无法了解对方和被了解,甚至人自身也存在着矛盾,在现实世界和经验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同样是一种悲剧性的存在。钱钟书的围城在喜剧的笔调下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意识,而在普遍的悲剧意识中深藏着更具特性的悲剧意识,是“悲剧中之悲剧“。  相似文献   

9.
《围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在它五光十色的文字技巧下,实际掩盖着对爱情婚姻、人生乃至人性的深刻体悟。爱情婚姻是一座围城,人本身更是一座围城。在当代社会中,人与人如同一座座围城,疏离、孤立,无法了解对方和被了解,甚至人自身也存在着矛盾,在现实世界和经验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同样是一种悲剧性的存在。钱钟书的围城在喜剧的笔调下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意识,而在普遍的悲剧意识中深藏着更具特性的悲剧意识,是“悲剧中之悲剧”。  相似文献   

10.
陈朝晖 《科技信息》2007,(9):103-104
本文对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的讽喻艺术进行了探讨,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既是指向方鸿渐一类人的性格弱点,更是指向围绕着他的那种文化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的《围城》形象地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一批知识分子形象,主人公方鸿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西方现代教育和东方传统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方鸿渐形成了独特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中西兼备"的皮黄心白"香蕉人"式的矛盾性格,也因此深陷三座"围城"中并苦苦挣扎。  相似文献   

12.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妙文,被推为老庄散文的代表作。《逍遥游》思想上反复阐述人生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艺术上则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浪漫主义的笔法,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清人林云铭如此评论《逍遥游》":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未续,以为复而未复,  相似文献   

13.
《围城》在它所构筑的文学世界里渗透了钱钟书独特的文化立场。他从对知识分子形象分析入手,挖掘其困境、弱点和沾染的精神垃圾。作者以留学归国的方鸿渐为主要例证,从他的爱情婚姻遭遇和仕途坎坷中透视出传统文化与西洋文明的荒谬结合;以三闾大学为背景,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丑态,他们贫薄的思想和衰朽的人格使之难于冲破精神“围城”,只能沦为委琐无力的寄生虫。钱钟书以犀利的文化视角赋予作品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使其成为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围城》的语言向来为人称道,小说的一个重要的语言运用手法是词语陌生化手法,即对于世人所熟悉的词语作陌生化处理后使旧词呈现新义,这也是小说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围城》是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笔锋犀利,语言清新,具有强烈的针砭时弊的色彩,而最有特色的则是小说中出色的比喻手法。本文以大量的生动具体的典型例砭,对《围城》中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专题论述,并希望通过对小说中比喻修辞格的分析,使大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中《黄山谷诗补注》一篇,针对宋代任渊、史容、史季温所注黄庭坚诗进行补正,其中以任渊注为重点。钱氏的补正,包括补注典故的出处、句法的出处、诗意的原型、名物地名人名等名词、背景今典,校勘和纠正黄庭坚的用事之误等方面。钱钟书先生对文献典籍的征引详实而浩繁,考证更是精辟非常,他的补注具有极高的资料价值与诗学价值,对黄庭坚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钱钟书先生的优秀长篇《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园地里的奇葩,自四十年代在国统区进步刊物《文艺复兴》上发表以后,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品所反映的是抗战初期中国社会里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生活,他们既不是时代大波里的弄潮儿,也不是阻挡生活激流的顽石,他们远离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漩涡,生活在狭小的天地里,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相互嫉恨、争斗、倾轧。这是大千世界中灰色的一群。其中也有还保留着一个普通的  相似文献   

18.
多种文字图书的文别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划分图书文别一般是以图书所使用的文字作为依据。用一种文字编写成的图书,我们不难划分它的文种,通常为中、西、日、俄等。但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编写成的图书,如何划分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大家知道,不同文种的图书其著录形式是不同的。中文有中文著录条例,西文有西文著录条例。然而任何文种的图书,其著录的目的都是为了便于馆员与读者了解和识别图书,从而  相似文献   

19.
一在现代汉语里,有这样一种修辞方式值得我们研究。请看下面几例:(1)假如战争不发生,交涉使公署不撤退,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不,做上去。(钱钟书《围城》237页)(2)大约是第五天早晨,这新结婚的一对中间发生了小小的龃龉,不,应该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20世纪中国文坛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小说中充斥着各种外语词汇及文化负载词,而文化负载词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与文化传递中至关重要。该文从阐释学理论视角,主要以乔治·斯坦纳提出的翻译四步骤为理论指导,以珍妮·凯利的《围城》英译本为研究语料,对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过程进行阐释,分析和研究其翻译策略,使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促进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