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各阶级或阶层的代表人物,为了改造社会,寻求出路,建立了许多政派组织,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政治主张和施政方案,乡村建设派就是其中之一。乡村建设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梁漱溟先生为代表建立的政治派别,其政治主张,在当时社会中曾起一定的影响,本文试从乡村建设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政治主张及失败的原因,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是继新文化运动之后而兴起的一个保守派——新儒家的创始人。他的中西文化观既和反传统派对立,又和顽固守旧派对立,可谓自成一家。笔者认为梁漱溟的思想目前还有澄清、重申的必要。 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观 梁漱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尽管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由昔日的天朝上国沦为半殖民地弱国,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今天不仅对中国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整个人类世  相似文献   

3.
现代派美术产生与发展于西方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中,它打着创新开拓的旗号面向新的社会,并形成与古典美术和大众精神的隔膜与对立。中国现代美术尚缺少全面移植的土壤,更不应只对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美术片面吸收,而应批判借鉴中外古典美术精华,进而在大艺术观坐标上创构中华民族个性化的未来美术体系。由此应树立自己的形象,为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法律与理性的关系、法律与理智的关系是梁漱溟法律与文化心理学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梁漱溟认为,前者主要存在于中国,后者主要存在于西方。在法律与理性的关系上,梁漱溟认为,传统中国的法律是由中国的社会结构决定的,而中国的社会结构是由道德决定的,而道德是由理性决定的。在法律与理智的关系上,主要体现在西方法律的科学化之中。同时,梁漱溟也认为,法律是理性与理智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史料派与史观派的分野不单单是政治上、治学旨趣方面的原因,它是多元因素互动的结果,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竞争下的中国社会的特定产物。史料学与史观是相辅相成的,史料派与史观派也非绝对对立,也有学术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陈瑜 《科技资讯》2009,(8):220-220,222
中国盆景历史悠久,各地区盆景造型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和传统。川派盆景作为中国盆景五大派别之一有其自成一体的造型艺术风格。随着社会的进步,要使川派盆景有所发展,需要不断的交流、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陶希圣创立的食货派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应有重要地位.本文指出食货派的史学地位体现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发展,提升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整体水平;揭橥“搜集史料”的旗帜,为时代酿造了搜集中国社会经济史料的激情;重视史料但绝不忽视理论的治史思想于史学转向的意义;开辟了诸多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新领域;开启了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合作之风;提出了某些积极的治史主张.食货派不仅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创建提供了诸多研究成果,还对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范式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也奠定了食货派在中国史学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梁漱溟站在东西方文化多元并存的角度,重新审视民主、科学观念在中国的可行性。他一方面抵制激进西化派对西方文化肤浅的生搬硬套,另一方面也反对复古派们对传统文化盲目的鼓与呼。在冷静思考之后,梁漱溟既观察到了民主、科学的普遍性,又注意到了其中的特殊意义,从而主张在东西方文化共同存在的前提下,提倡改造中国人的人生态度,同时接纳吸收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与科学思想,让中国走上民主与科学之路。  相似文献   

9.
现代派书家为了打破以文字识读和书写为根本的习惯性思维,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进行了生硬的嫁接。但从书画创作审美体验中的“心物”之轴来分析,书法与传统的中国诗、画相比,虽有其独特性质,仍然是点画结构与主体意的融合,即意与象、心与物的统一。而现代派绘画从再现跨越到表现,只注重意与心的一端,强调心与物的对立。这可从现代派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实践以及相互借鉴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食货派的学术研究,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及海外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食货派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史学科发展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食货派的“魏晋封建说”成为中国社会史分期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种学说.他们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化为了现代学术的一部分,被学者频频引用.《食货》半月刊与南京《中央日报·食货周刊》是台湾《食货》月刊复刊的渊源.从食货派绵远的学脉谱系中,食货派学人何兹全和沈任远的学术成就也成为了一道淡雅的风景.食货派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梁漱溟的文化思想理论始创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梁漱溟在“五四”时期一片推翻传统、倡导西化的浪潮中,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高扬中国儒家文化的旗帜,创造性地重新解释儒家经典,试图创造一种全新的中国文化来指导中国的社会实践,探索一条中国式的观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新儒家中间梁漱溟的终极关怀表现出明显的入世与出世的紧张.通过对人类面临问题的分析,梁漱溟断定伦理和宗教都涉及到我们的终极关怀.他在伦理和宗教上安置终极关怀,即沿着儒家伦理传统和印度佛教传统来解决终极关怀问题.按照梁漱溟的理论,无论儒家的入世终极关怀,还是佛教的出世终极关怀,都包含了对现实与超越的双重肯定,它们是统一的东方文明的不同表现.通过一系列的论述,他论证了出世与入世的统一,由此化解了其终极关怀中的紧张.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其产生入手,具体阐述这一思想的内容,并联系现实,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对于当代的新农村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强化校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风是校园风尚,也是一种价值观念,它有自己的特征和作用。校风包括了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三部分,优良校风的建设要目标明确、制度健全、榜样示范、师生共建,在校风建设中应当妥善处理好传统与创新、道德与科学、理想与实际及主、被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提高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素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师资、形势和职后培训状况,提出了关于农村中学生物教师职后培训的观念、内容和形式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回应与选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下,梁漱溟的教育理念相对早熟,因而导致他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陷入两难境地,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进行调查,提出河南省新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河南省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促进农村女童教育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农村女童失辍学的主要成因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全面解决女童教育问题,要加强教育宣传,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19.
梁上泉先生创作的歌词内容丰富多彩,语言简洁明快,节奏鲜明活泼,韵律和谐优美,富有浓郁的民歌色彩,饱含丰富的音乐性,其音乐性主要体现在歌词的语言、节奏、韵律、段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珠三角城乡30所各级学校体育设施及开放情况的调查,得知城镇学校体育设施投资大,档次高,场馆完备,但开放不足,越昂贵的体育场馆开放率越低.乡村小学只有经济型体育场地,开放充分.并分析不愿完成开放体育设施的苦衷和只对外开放少部分较高收费场馆的原因.建议修建学校体育设施应以经济实用型为主,完全向学生开放.同时完善学生保险,让学校从索赔恐惧中解脱出来,指导学生充分使用体育设施锻炼身体.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和补贴对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弥补公共体育设施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