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清初王士禄与王士禛兄弟二人的词,都有《花间》《草堂》的风调,他们在创作上体现出不同倾向:王士禄闺情之作表现静态的浓艳之美,山水之作表达隐逸的思致,王士禛写人有秀逸之美,写景注重历史时空因素的发掘;王士禄抒情较为内敛,含蓄蕴藉,王士禛则趋于外向,注重环境的感发;王士禄在表现上工笔描摹,有较明显的雕琢痕迹,王士禛重于写意,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2.
《论语.泰伯》云:"天下有道者见,无道则隐。"《易.上系辞》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两种处世方式,即出仕和退隐。隐逸之士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隐逸者因为其清高的外表及高尚的情操往往使人产生崇拜之情。范晔《后汉书》中增设了一批新的类传传目,其中包括《逸民列传》。南朝梁.萧统也关注到了隐逸之士,在编纂《文选》时选取了范晔的《逸民传论》。我们试从《文选》所选《逸民传论》为出发点,结合东汉历史背景,探析范晔思想中的逸民观。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中的“士”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爱国之士;清士、义士、豪侠之士;纵横策士。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同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中的“士”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爱国之士;清士、义士;豪侠之士;纵横策士。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同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5.
元初江南诗坛,诗风或古直悲凉,道劲向上,脱却宋末江湖浮靡之习;或闲适淡泊,自然清空,直承江湖诗派传统;但都共同表现出了江山易代的“黍离之悲”,和不与新朝合作、“归去来兮”的遗民情怀。这种趋向由杜本编录的《谷音》二卷肇其始,由“月泉吟社”的“春日田园杂兴”征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仇远、白埏作为主导江南诗坛的重要代表,以逍遥和闲适、纵情和淡泊,延续着元代江南隐逸诗歌的主旋律。在他们的影响下,之后的江南,一代又一代隐逸诗人行吟在江泽湖畔,构成了元代诗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6.
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杜苟鹤、方干、郑谷、曹邱、司空图等人面对末世衰代,胸有大志,却无用武之地。他们尽管思想和人生态度有别,但其悲观心理与绝望情绪是一致的。他们提倡隐逸冲淡文学,书忧愤于江湖隐逸之别途,系淡漠于山水田园之致景,构成了晚唐诗坛一个涵盖面更为广泛的诗歌流派——隐逸冲淡诗派,代表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开始时代一部分士大夫文人于无奈之中消极避世的社会心态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地下综合管廊承插式接头抗剪性能直接影响管廊整体结构的安全运营,为研究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承插式接头剪切变形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预制拼装综合管廊承插式接头顺剪与逆剪数值模型,得到接头顺剪与逆剪的极限荷载和极限错台量,并进一步分析接头顺剪与逆剪的抗剪刚度,最后分析了轴力对接头抗剪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剪切工况下承插式接头变形规律与破坏类型均不同,顺剪工况下接头变形分为4个阶段,接头为延性破坏;逆剪工况下承插式接头变形分为3个阶段,接头呈脆性破坏,增大轴力可以提高承插式接头的极限剪切承载力.研究结果为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与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良禽择木而栖,贤士择主而仕。伊尹、傅说、姜尚之属,怀抱利器,隐居以择主。非明主礼请不出,际遇明主则当仁不让。他们的隐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心箭却指向如火如荼的现实人间。他们把隐居生活当作一种实现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手段。而伯夷、叔齐则是直接以隐逸作为政治参与手段的孤傲之隐,以其高洁为后世之范。  相似文献   

9.
电、磁和力虽说有物理量、物理现象上的差别,但有能量本质上的联系.列写回路电压方程时,电路元件上电压的量值与路径的绕向之间遵从:“顺者为正,逆者为负”;电流、磁通的动态规律是:“来者拒之,去者留之”;磁、电、力相互转化时的判断法则是:“左判受力,右判磁电”.  相似文献   

10.
生活于魏晋易代之际的阮籍和嵇康,失去了实现政治理想抱负的社会环境,于政治上处于失意状态。对于现实的苦闷、生存的困境,阮籍和嵇康力求从隐逸生活中寻求精神的解脱、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但现实的束缚使他们的超越异常沉重。  相似文献   

11.
周秦诸子作为密切关注现实的思想家,以现实为思想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以历史为智慧的源泉与立论的依据。他们立足今天而反思过去,古今联系而相互比照,换位思考而得出结论,以史为据而抨击时弊。周秦诸子之书虽然成书年代不同,语言风格各异,政治主张有别,论述内容各有侧重;但多为论议时政而发,“博古”与“通今”紧密结合,于现实的批判中隐含对历史的批判,于历史的批判中贯穿对现实的批判,把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我们探讨周秦诸子的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把握其思想大义与理论精髓,对于认识社会现实与体察历史大势,有着重要启示与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经历了一个多世纪(1840年至1949年),内涵异常丰富。从总体来看,除明显的保守性、曲折性外,其主要特征还表现为时代性、超越性及其互动。时代性包含思想主张、具体实践、社会现实;超越性涉及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与超越现实客观条件两方面。二彼此相连,相互激荡。其互动体现为趋同与异趣。前表现为近代转型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而后则显示二时空异位、内涵相异和侧重点有别。它们反映了这一转型的必然性、急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3.
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寺庙众多,僧侣数量庞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旧西藏就是一个信仰自由的人间乐土。历史上,旧西藏寺院集团、僧俗官员、世袭贵族三大领主集团对下层僧尼、广大农奴实行野蛮的政治统治和残酷的经济剥削。被统治阶层生活动荡命运悲惨,毫无安全、人权可言,宗教信仰自由也就无异于天方夜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历史洪流中,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中央历代领导集体都以“慎重稳进、十分严谨”的态度领导了西藏各项工作,在宗教领域,建立了和谐、和睦的宗教关系,实现了信教群众真正意义上的信仰自由。  相似文献   

14.
《荡寇志》是清中后期保守士人面对西潮涌入、传统文化失落的集体性情感反应的产物,小说作者俞万春以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为己任,担负起了文化卫道的使命。但残酷的现实却撕碎了他加强君权、帝制,肃清内乱来重振国威的卫道美梦,小说《荡寇志》便展示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各种社会变革思潮下的社会历史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5.
在元明时期,社会在较长时期保持稳定,学术研究也得到发展,产生了一批篇幅长大,内容充实且著述形式多有创新的史学著作。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布敦佛教史大宝藏论》《、蔡巴红史》《、雅隆尊者教法史》《、西藏王统记》《、新红史》等,这些史书在结构上具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内容不拘于常式,王统、教法、世系、传记统统加以包容,是为一类大型综合体史书。到了明朝后期,这种著述体裁又进一步得到发展,形成藏族史学史的一个著述传统,在写作手法、谋篇布局、运笔修饰等方面都具其特色,对于后世的史学著述影响深远。更重要的是,这些史学著作还展现了作者们所拥有的史学观、年代学等理论素养和著述实践上的突出成就,是为我们研究藏族史学的宝贵素材。  相似文献   

16.
历史资源是执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垮一个政党的最好方法是否定它的历史。相反,一个执政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挖掘自身的辉煌历史以凝聚人民。凡是在历史上犯有重大历史错误的政党,都会给执政资源带来重大的消耗而引发合法性危机。邓小平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并以此为切入点,积极探寻党的执政合法性依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效地维护了党的执政基础,为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白族地区广泛流传着一种与木匠有关的散体叙事文学,有学者将其文类归入故事,或在论述时出现了传说和故事相混的现象。这些散体叙事明显具有传说的性质,可以分为巫术传说、“地方性知识”和木匠生活史三种基本形态,这三种基本形态各有其文化功能,而且常常相互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论儒学义利之辨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儒学的义利之辨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关系重大。所谓叶适“功利之说”实出于后人的误解,叶适、朱熹的分歧在于:叶适强调义利的统一,朱熹强调义利的冲突,而朱叶所据以争辩的董仲舒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系班固改作,班固的贬利观念是从反面受荀况、韩非影响。孟子“何必日利”,孔子“罕言利”自有深意,但孔子将义,利割裂,导致后世的中国社会向“义”与“利”绝对的两极分化。当代社会讲义不计利或讲利不重义这两种倾向都是值得反省的,问题最终归结为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作家的汉语创作应该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理应指称新时期以来二三十年间存在和活跃于我国文坛的一种文学现实。它有其特定的内涵:少数民族作家在熟练运用汉语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高扬着自己的民族性。它的兴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给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带来了不少变革,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相关历史文献中提取数据,运用GIS图形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福建历代名人数量、影响领域和特点以及地理分布特征进行论述,并探讨其成因.研究发现:福建名人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时间上,不同时期名人数量差别较大,名人影响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丰富起来.空间上,东南部沿海地带名人数量明显多于中西部内陆地区,名人籍贯的地理分布在空间上呈现出向东南沿海集中,并向少数地市集聚的趋势.各地域范围内人才类型分布也有很大的差距,政治类名人最多.福建历代名人时空分布的特点受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