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苏轼的诗歌自成一体 ,深受世人的喜爱与推崇 ,其超尘脱俗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人具有深远的影响。苏轼诗歌表现了诗人对世俗追求的怀疑 ,对人际关系中一些丑恶现象的厌恶 ,以及诗人对儒家理想产生的质询。苏轼面对进取与退隐的矛盾超然对之 ,因而诗歌中洋溢着超尘脱俗的神韵。不仅如此诗人更把超尘脱俗看作是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 ,一种人生理想的外化形式。苏轼对世俗丑恶现象的不满与对抗 ,造就了他独特的诗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叶赛宁是20世纪初杰出的俄罗斯诗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主题的诗歌,是"诗人在大自然的怀里,大自然在诗人的诗里"这句话的生动诠释。分析叶赛宁不同时期自然主题的诗歌,结合诗人的成长背景,以及当时俄罗斯所处的新旧时代变化的社会背景,探索诗人自然意识的变化、意象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和内心的冲突,了解诗人的思想、心中的渴望,以及思想意识中的哀怨,揭示诗人人生悲剧的根源是时代变迁导致的思想矛盾。  相似文献   

3.
死亡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主题,这一主题作品数量多,角度奇特,意向新颖而大胆。本文首先探寻诗人对这一主题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然后通过分析诗人的几首诗歌来说明诗人通过死亡所欲表现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食指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是一位具有分野性的诗人,他的创作分开了“失去自我”与“表达自我”的两个时代。他的诗歌既具有时代性,也具有传统性,散发出一种革命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紧密结合的气息,体现出狂热激进的思想与理性节制的形式并行不悖的诗学特征。思想情感上的先锋性、反叛性与艺术形式上的传统性、保守性构成了他的诗学悖论。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这样一个风云突变的时代,陈三立既是“同光体”的代表诗人,又是一位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诗人。保守与进步之间的矛盾,使他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最后一位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6.
黄燕芸 《科技信息》2011,(12):I0013-I0013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伟大诗人。其诗歌多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在清新质朴的描写之下透露出意味深远的人生道理。《雪夜林边小立》是诗人众多代表作之一,也是最能反应出诗人创作理念的作品之一。本文将解析该诗如何在简单的描写叙述中体现出诗人深奥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7.
檀俊 《科技信息》2008,(1):254-255
罗纳德·斯图亚特·托马斯是二十世纪一位用英语写作的威尔士诗人。他早期的田园诗歌以描写威尔士北部山区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生活为主,内容实在,语言朴素,比喻新奇,叙述角度多变。特别的威尔士诗歌形象和独特的诗歌形式使他的田园诗在同类诗歌中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罗纳德·斯图亚特·托马斯是二十世纪一位用英语写作的威尔士诗人。他早期的田园诗歌以描写威尔士北部山区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生活为主,内容实在,语言朴素,比喻新奇,叙述角度多变。特别的威尔士诗歌形象和独特的诗歌形式使他的田园诗在同类诗歌中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相似文献   

9.
《上邪》和《去抓住一颗流星》这两首爱情诗,分别属于中国汉代乐府民歌和17世纪英国诗人多恩的“玄学派”诗。虽然两汉乐府诗和英国玄学派诗歌风格迥异,但是这两首爱情诗在事序结构与叙述结构中运用意象描写、反证和悖论来表达生死不渝的爱情和爱情的不忠,是其最大的特色和经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因而产生诗歌张力,从而取得了陌生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滇南诗略》由清代保山袁文典、袁文揆兄弟二人搜集云南重要的诗人诗歌辑录成刊,其中收录了一百一十六首大理白族诗人杨士云的诗歌,这些诗歌典型的表达了杨士云的政治观点、思想性格、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通过思想内容进行分类,大致把握其思想;通过意象进行分类,挖掘其诗歌的象征意义;还可以通过主题分类,进行更深入的价值意义的分析。总之,杨士云的诗歌,代表了那个时代白族诗人很高的思想成就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解析弗罗斯特《未选之路》之诗歌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罗斯特是美国文坛上一位大器晚成的诗人,其《未选之路》展示出了高超的诗歌艺术特点。语言朴素凝练,韵律感强;勾勒出淡淡的乡村景色,却刻画出深远的意境;理性的思考贯穿全诗,生活的哲理娓娓道来。正是这些特点吸引读者追随着诗人的笔触,进入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思考关于人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王峰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5):19-23,47
诚斋诗中大量出现的“诗”及“诗人”意泉,充分透示着诗人诗意识的存显状态。这种状态可谓之“感心”,此“感心”包含着“沉醉”与“孤独”两个方面的意蕴。通过频繁使用醉、颠、癣、催、觅句、诗债、苦吟,以及瘦、愁、苦、病、闷、穷等一系列极富暗示性的词语,诗人深入地表现了自我精神世界在“沉醉”与“孤独”之间所呈现的巨大矛盾与痛苦。此种精神状态不仅映证着诗人艰苦的诗歌创作之路,更传示出其沉重而丰厚的社会人生经验与个体生命感悟。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其1990年代前叙事的启蒙与寻根姿态,贾平凹1990年代长篇小说更多地表现出平民叙事的特点:这种叙事一方面尽量悬置外在意识形态制约,贴近生活本身,以平等的方式展示置于生老病死流变中的个体生活情貌;另一方面,在讲述中进行价值建构,将形而下的生存状态导向一种形而上的超越;平民叙事姿态的采用也意味着作家对主体意识的坚守。  相似文献   

14.
在华兹华斯《序曲》第五卷的“阿拉伯之梦”中,大海的崇高审美风格烘托着梦境的崇高精神气质,而梦境的崇高感又是诗人崇高心灵世界的表现。“阿拉伯之梦”作为全诗中“最崇高的部分”体现了自然审美经验与诗人精神气质的彼此渗透。它一方面联系着自然对诗人的“教化”,自然的教化塑造了诗人对待知识和人生的通达气质和良好直感;另~方面也联系着人文世界对自然的影响,展示出自然的精神内涵由于诗人的生命介入而逐渐丰满的过程,是理解诗歌中诗人与自然水乳交融关系的极佳切人点。“在大自然中读好书”既是诗歌中,也是日常生活世界中人与自然“共在”的一道美丽风景。  相似文献   

15.
弗罗斯特将一首小诗《牧场》作为序诗反复出现在他多本诗集的卷首,一些意象,譬如“树林”和“雪”,经常反复出现在同一首诗歌或多首诗歌之中。这种递归象似的手法是弗罗斯特阐述哲理思想与抒发情感的有效手段,也是他的诗歌之所以具有魅力的一个缘由,从这一视点切入,读者或许可以在新层面上体会诗人的哲思与诗情。  相似文献   

16.
意象思维是中国古代特有一种思维方式,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学评论,即通过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思。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无疑就是其中的美学典范,文本中有着大量的精炼性词组构成的密集意象群,以此来体现古典文人的诗歌创作论和诗歌批评论。同时由于司空图的妙笔生花,《诗品》集诗学与诗歌一体的文本特殊性,又分析了《诗品》意象下所隐含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7.
《慢》是昆德拉小说中篇幅较为短小的作品,因此技巧的运用显得更为重要。他的作品一贯带有很强的哲理内涵,《慢》也不例外。昆德拉在这部作品中运用梦幻叙述、反差对比、游戏讽刺等艺术手法,其目的是对人类的存在处境进行思考,以发现此前从未发现的存在图景,从而引起人们对现代生活状态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中的死亡叙述呈现出多种形态:一是斩妖杀魔——扫清人类邪恶;二是死而复生——生之执着;三是温娇自杀——女性死之无奈。死亡叙事的作用是充当了一种具有强烈道德劝戒意味的符号,凸显了作家的生命意识,从而推动了叙事的发展,成为构建小说结构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其一生的诗歌创作中,有许许多多关注农耕、忧心农事的悯农之作。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将其所处"安史之乱"前后农夫所遭受的众多天灾、兵祸之苦真实记录下来,并将自己对他们的哀悯、同情与赞许等诸多情感寄寓其中;这与其所继承的重农耕的儒家思想传统密切相关。同时,这一题材的开拓,对后世悯农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以初中语文教材中一首美国诗人弗洛斯特写的<未选择的路>为实例,对为适应新课程标准而注重语篇整体教学,扬弃传统的割裂式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