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诗词英译综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诗词在中国诗词史上占居重要的地位,其英译版本也达到了12种以上。本文对毛泽东诗词的译本及翻译研究情况做一综述,并考察了12个英译版本的翻译策略。着眼于诗词形式上的忠实与叛逆、译者的主体性、诗性语言的再造等几个方面,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丈夫》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广受喜爱,其译本很少得到研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指出,翻译是改写。译作都会受到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影响,本文将以《丈夫》三个译本着手,分析意识形态和赞助人如何操纵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对象以及翻译策略的。  相似文献   

3.
修辞格是作家在创作时经常遣用的手段,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发挥更大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尤其是在诗歌中。由此兼及翻译实践,译者在翻译中也应该成功地传达原作中的修辞格。笔者以毛泽东诗词为例,比较了其五个译本,探讨了其中修辞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诗词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魄及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著称,其特点是经常采用模糊性词语,使诗词更生动、更形象。另外,毛泽东诗词中经常用到典故,所以,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必须要进行典故的翻译研究,这对于毛泽东诗词语言魅力及文化内涵的传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毛泽东诗词翻译中用到功能对等和异化翻译策略,译者要在准确理解原典故前提下,采用变通的方式创造性地翻译并再现原典故。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诗词译作进行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从文化语境、经验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来找出针对文化、语言两大跨度,两个译本的译者是如何通过对等的方式来克服的,同时分析其原因并证明功能语法进行翻译分析的实用性和透彻性。  相似文献   

6.
《名利场》经由杨必的翻译后在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也引起了学者争相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仅局限于纯语言层面的探讨。本文从勒菲弗尔提出的对于翻译过程影响的三大因素之一的意识形态因素出发,研究50年代意识形态对杨必译本的操控,将该译本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郁飞翻译林语堂的英语长篇小说Moment in Peking,是译界一件很特殊的任务。其中原文及原文作者与译本及译者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涉及到乱世沧桑与生离死别的社会背景,至交好友与至亲父子的人物关系,倾情相托与父债子还的文坛佳话。这些背景,对译者的主体性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对此译作的解读,不能忽略了其译者主体性对译作的影响及其在译作中的体现。本文试图借用杨晓荣老师的"同情的理解"的观点,从译者主体性的形成背景,对译作的影响,以及译本中语言风格和文化意象的回归等方面对郁飞的译本《瞬息京华》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翻译界有一种习惯的误解,认为译本应该"读起来不像译本"、"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因而译作的语言应是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实际上,翻译用语需要汉语的优化。译语优化是普遍存在于译本中的语言行为和文化现象。本文揭示了传统翻译用语的习惯,指出译语的优化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对抗与对话。好的翻译就是译语的优化。译语的优化将是我国新世纪翻译文学的新的诗学潮流。  相似文献   

9.
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指导,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毛泽东诗词英译本进行分析,不仅拓宽了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的领域,而且还为今后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外译坛上,毛泽东诗词的翻译是一件经久不衰的盛事,但对各种译本的评论则比较少。文章拟对毛泽东诗词中两个关键字“万”与“飞”的四种英译进行比较研究,因为这两上汉字最能体现毛泽东“雄放”的诗风。笔者认为,在翻译中处理好这两个汉字,不仅关系到能否正确译出含有“万”与“飞”字的单个诗句的问题,而且关系到能否准确传达毛泽东整体诗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源语语言和译语语言文化的媒介,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译作。特别是在文学翻译中,不同的作者译出不同的译文,更是司空见惯。文章立足于《红楼梦》的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的比较,从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做一个初步的比较研究,展示二者之异同。  相似文献   

12.
郑静 《科技资讯》2011,(5):221-221,223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翻译研究新途径,同时它是面向译语系统的、功能主义的,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本文选取官方版,Barnstone版和许渊冲版毛泽东诗词英译为个例,从列费维尔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三要素阐释毛泽东诗词英译的策略,探讨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翻译目的论倡导者认为翻译应该从源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译者应根据译文的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对薛涛诗词两种译本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揭示翻译目的论对两种译本的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的影响,以探讨目的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骆驼祥子》的英译确立了老舍在国际文坛的地位,其后的三英译本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海外读者对老舍作品的关注。四译本翻译风格各异,表明译者风格是原文作者写作风格与译者翻译特点结合的产物。四译本中最接近原著风格的译作是King译本。  相似文献   

15.
勒菲弗尔认为意识形态、诗学、权力关系和赞助人等因素影响着翻译,其中,意识形态是操控文学翻译的主要因素。将以文革时期荣如德的《爱情故事》译本为例,探讨该时期特殊的的美国文学翻译现象,并揭示意识形态如何对翻译策略进行操控。  相似文献   

16.
朱运枚 《科技信息》2009,(10):125-126
翻译从一开始就不只是语言层面简单的双语转换,而是一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实践活动。本文主要从译者选材及对译本的改写两方面研究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作用,有助于我们从文化层面更深层次理解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话语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一方面,女性主义翻译家重新定位原作与译作、女性与翻译、翻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另一方面,为使"女性在语言中显现",她们通过补偿、前言或脚注、挪用三种途径在翻译实践中对原文进行创造性的叛逆.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分析周瘦鹃和刘半农各自译本中The Pride of the Village的少女形象,发现两份译作有着迥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和风格,周译对原文做大幅度增删改,把原作中的异域少女变身为中国特色的古典美女,语言华丽煽情,风格哀伤,侧重渲染男女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爱情;而刘译则直译为主,很好地保留原文意义,语言清新朴实。根据译者主体性视域的体验认知理论,这些差异源于两位译者迥异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审美,是译者个体身体学和意识形态身体学两者糅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的因素有许多,然而,原文本和译文本所在语境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结合安德烈.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理论来论述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来探讨这一理论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提出,意识形态对汉诗英译具有重要影响,但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将会阻碍正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语料库检索方法对孙仲旭和施咸荣《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译本中脏话处理的差异进行了量化比较,结合勒费弗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的视角对两个译本中脏话的不同处理的原因进行了探析。验证了翻译过程受到意识形态的操控,包括译者个人意识形态和译者所处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两部分。而两种意识形态交互影响,通过译者的主体性导致了译者翻译行为上的变通以及翻译结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