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建军 《科技信息》2012,(32):113-113
企业的成功从本质上都得益于“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的有效实施,得益于人才的充分发掘、使用和科学的管理,因此,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以及国际商务活动的不断增加,中国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积极参与国际化经营,对中国企业的长期发展十分重要。从中国企业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内外部环境出发,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利弊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1995年7月16日至8月3日,笔者随同上海市“国际大都市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考察团到德国学习考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奔驰”、“宝马”、“奥迪”汽车,绿林覆盖的山涧及机械化耕收的农村田园,还有高度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与在德国举足轻重的中小企业。人们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德国从二战废墟上仅用半个世纪发展到如此境地,是何原因?德国专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是:“得益于新的训练有素的人才”。本文从实地调研的角度,研讨德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主要特征,以供我国企业比较借鉴。 一、企业人才的来源——双层渠  相似文献   

4.
技术型人力资本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最稀缺、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之一,应该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根据技术型人力资本高增值性、高异质性、高专用性、高风险性的特征,设计出符合其分享剩余索取权的制度安排有技术入股制、贡献报酬制、股票期权制、有限合伙制和创业者股权制等。技术型人力资本可通过参与共同治理来有效实现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匹配。  相似文献   

5.
入世三载,不少企业纷纷走出国门,更多“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但贸易摩擦也屡屡发生。专家指出,中国外贸已经进入摩擦高发期。如何打造自身实力,融入当地社会,瞢于在合作中竞争,成为中国企业异乡创业的生存课题。只有融进去,走出去才有意义,才可以走得更好、更远。  相似文献   

6.
投资咨询公司、国际咨询机构、“海龟派”、券商和商业银行这五大势力在挖空心思争相为中国企业策划“融资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正式入世,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话题极度升温。以规模大打“价格战”的格兰仕集团时下充满了困惑,是做生产基地?还是提高竞争力,生产更多技术含量的产品?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战略抉择。令格兰仕担忧的是,入世后国外的家电“巨头”完全可以在格兰仕的旁边一样建厂,也一样享受同样的政策和资源,而且他们在国际市场的整合分销能力又叫格兰仕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实践越趋活跃,开始从“以市场换资金”到“以市场换空间”的战略转折点。中国企业“走出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的需要。可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舍作和竞争。有利于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以开发促改革促发展。在跨国境界,建立一种强调用全球的目光来看待和考虑问题的价值系统,是以花费最低的代价来谋求一张进入当今无国界经济的入场券。本文针对跨国经营对策进行了一些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国有技术型企业特点的分析,说明了改制中处理好劳动关系的必要性。重点是就国有技术型企业改制中选择分离辅业、灵活改制、重点扶持的分流途径和不同业务区别改制的改制分流形式下,如何进行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劳动关系的处理以及经济补偿金标准和改制资金来源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为了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对我国企业实施国际商务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企业实施国际商务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才能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才能真正成为国际型重量级企业。文章从企业走出国门的必要性出发,重点论述了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高校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标志着中国对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高校产业应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以人为核心,创造“以人为人”的企业文化氛围,努力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企业文化基础;结合高校企业文化特点着力建设贴近经营管理实际、贴近职工精神追求,注重文化内涵、国际视野的高校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中国科技企业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王谦 《科技信息》2005,(8):31-32
发展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战略性课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有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以及对外贸易等。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进入国际市场才能获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专家们算过一笔帐,如果把国内投资于宝钢的钱用于海外投资,差不多可以买到5个宝钢。这就说明,推行企业国际化,发展海外生产,对海外企业实行兼并或收购,既可以省去大量投资,又能解决国内的紧缺问题。我们利用外资不仅要“引进来”,而且要“打出去”。特别是中国一旦加入WTO以后,更应利用WTO给我国应享受的权利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不仅是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需要,也  相似文献   

15.
张红岩 《科技信息》2006,(11):202-53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在更高范围和更大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战争,使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企业竞争力的增强离不开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有其理论依据和特点。本文依据核心竞争力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结合中国企业的现状,针对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像“西门子”、“三菱”、“杜邦”、“大宇”等等这样世界著名的企业吗? 很遗憾,现在还没有。但是,不久的将来,我们肯定会有。说这话的根据是,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已涌现出一批经受了市场竞争考验、实力强大、开始走向国际的企业,而且,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至今已在一百家大型企业兴建了技术中心。 有没有国际著名企业的标志,不仅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水平、经济实力和产品品牌上,而且还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即最根本的竞争力上。而大企业兴建国际通行的技术中心,正是确保这一根本竞争力的关键性工作。 三年前,朱镕基副总理要求“企业集团建立自己的科研中心或技术中心”。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李鹏总理进一步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17.
《宜宾科技》2006,(3):28-30
中央明确提出,加强自主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十五”期间,八一二厂快速健康发展,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管理理念不断提升,正得益于企业国际交流、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8.
我们龙湾区是温州市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是温州经济建设的“龙头”。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国内生产总值45.07亿,比上年增长14.2%,人均达48000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近几年来,我区工业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搞活经济;得益于依靠科技,技术创新。 一、技术创新,以人为本 通过这几年龙湾区的发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企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技术人员的创造和创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人才。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  相似文献   

19.
技术型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型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和企业创新力的源泉。技术型人力资本的价值构成要素包括核心价值、内生价值、显现价值。分析了技术型人力资本价值变动规律。此外,还探究了如何构建技术型人力资本评价体系从而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IT企业的管理确实不如传统企业完善,但实际上IT企业的管理基础比传统企业要好。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可以说基本上是失败的,我们必须承认,从总体来说,西方跨国公司的管理水平与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存在质的差别的。而IT业是国内与国际接轨最好的行业,因此反而是IT企业更容易接受先进的管理方法。 笔者把成功企业的管理方法简单划分为三种类型:宋江式,毛泽东式和华盛顿式。宋江式的企业就像水泊梁山108好汉聚义一样,靠的是哥们义气,讲究的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