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组合减隔震装置在双塔斜拉桥中的减隔震效果,以乐清湾双塔斜拉桥为例进行分析。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桥梁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仅采用铅芯橡胶支座和组合减隔震装置时双塔斜拉桥的减隔震效果。结果表明,桥塔和过渡墩均设置减隔震装置的组合减隔震方案能获得更好的减隔震效果。过渡墩仅使用铅芯橡胶减隔震支座能有效减小过渡墩墩底弯矩,使用组合减隔震装置方案可以令能力冗余构件承担一部分地震力,在限制位移和控制地震力方面效果显著;组合减隔震装置可以对桥梁受力进行更好的分配,达到了优化减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吕晓娟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9,(2):84-87
以某独塔斜拉桥为例,研究其在3种不同减震措施下结构的不同反应,探析地震作用下最适用于该结构的减震措施,提出了单独使用铅芯橡胶支座、单独使用粘滞阻尼器以及混合减震装置3种不同的减震措施,并分别研究了3种不同装置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减震措施均能达到减震、耗能的效果,混合减震装置能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多塔连体结构体系中,其连廊和连廊与塔楼间连接形式一直是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难点.以珠海横琴铁建广场大底盘四塔连体结构工程为背景,基于SAUSAGE软件平台,探究了在水平双向罕遇地震作用下,高度和动力特性相差较大的四个塔楼之间采用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并存的钢连廊结构的地震响应及阻尼器限位耗能减震效果.对整体模型进行动力弹塑性时...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设置橡胶隔震支座及阻尼器的不同组合方式构成减震结构,并对结构进行了振动台试验。试验表明:橡胶隔震支座对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和位移均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在上部结构加设粘滞阻尼器之后,隔震层的加速度和位移均有所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大,而顶层的加速度和位移均出现大幅度减小,梁、柱的应变减小超过50%,说明在设置隔震支座的基础上,通过布置粘滞阻尼器能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6.
7.
介绍了基础隔震结构能量设计方法原理。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5层3跨框架结构模型,对比分析了基础固定结构、基础隔震结构和粘滞耗能组合隔震结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显著小于基础固定结构,隔震结构层间位移集中于隔震层。在隔震层加设粘滞阻尼装置后,上部结构减震效果与未加设阻尼器隔震结构相近,而隔震层位移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8.
粘滞流体阻尼器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减震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耗能减震体系的工作原理和油动式粘滞流体阻尼器的主要性能,结合实例从结构动力响应和技术经济可行性两方面进一步考察了耗能减震器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个工程实例,给出了设计思路、分析要点及连接节点,并通过SAP2000与3D3S软件对结构分析对比,指出了设计的要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为类似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某公路桥主桥三跨预应力混凝土悬臂梁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计算设置粘滞阻尼器前后顺桥向节点位移、墩底弯矩、墩顶剪力的变化,从而评价粘滞阻尼器对提升桥梁抗震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合理设置液体粘滞阻尼器可以有效地减小桥梁位移和墩顶剪力,改善桥梁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孙卓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5):85-90
以某悬索桥为分析对象,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粘滞阻尼器不同参数对该桥抗震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粘滞阻尼器阻尼系数以及阻尼指数组合,采用时程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结构主要构件和部位的内力及位移地震响应结果.根据分析结果,并考虑结构实际应用情况,确定了合理的粘滞阻尼器参数. 相似文献
12.
13.
轻型墩桥梁结构被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震作用下轻型墩墩顶位移控制设计问题,提出采用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对其位移进行控制,以降低对轻型墩的延性要求.首先将被控结构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建立结构-MTMD系统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分析MTMD各设计参数对动力放大系数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某一轻型墩桥梁设计MTMD,进行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减震时程分析,并与调谐质量阻尼器(TMD)的振动控制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笔语中话语联系语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依据关联原则,对英语话语联系语的意义与功能作出解释,并基于WECCL与WBNC两个语料库的对比结果,统计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笔语中话语联系语的使用特征。结果显示:中国二语习得者在话语联系语使用的总体数量分布上与本族语者大致相同,但在联系语类型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以添加、选择、转折、推论、列举、对比方式为主;某些联系语出现过度使用或过少使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某高层剪切型钢框架结构为工程背景,提出TMD与LRB联合作用的T-L控制策略,利用非线性随机振动理论分别对无控制、TMD控制和T-L控制3种控制结构的非线性运动方程进行等效线性化处理,利用复模态理论给出以第一振型表示的3种控制结构随机地震反应解析解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新提出的T-L控制策略比TMD控制更能显著降低结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方差;新算法同样可用于求解LRB层间隔震高层结构随机地震反应。算例在T-L控制下的最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方差比TMD控制下的分别降低了29.3%、27.8%和31.6%。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设置和未设置新型椭圆形开口金属阻尼器的五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该新型椭圆形开口金属阻尼器对多层框架结构的减震控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设置了椭圆形开口金属阻尼器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明显小于未设置阻尼器的结构,且结构主体可以基本保持在弹性范围内工作,说明该新型椭圆形开口金属阻尼器的减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某竖向刚度突变结构采用NosaCAD有限元软件建立整体结构分析模型,在文中分析结构在7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反应,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内力和破坏情况的变化过程.并与振动试验台作出相应对比.最后根据构件的受力及损坏情况,给出了设计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