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挂靠于我院的浙江《水浒》研究会,于1997年5月10日至13日在千岛湖镇举行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内外《水浒》研究专家、学者以及《水浒》爱好者50余人.会议着重讨论有关方腊问题.首先,在《水许》中占了近十回的“征方腊”,这个方腊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到底是哪里人?他被俘的帮源洞到底在何处?他被写入《水浒》之后,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尤其是,历史上这样一个方腊为什么会变成《水浒》中那样一个方腊?关于方腊的籍贯,会议发言认为:方腊自古以来是北宋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县人。可是,近年来出现一种“最新…  相似文献   

2.
"天下水浒论坛(菏泽)——水浒文化研讨会暨山东省水浒研究会年会"在山东菏泽召开,来自全国的近五十名专家学者围绕水浒文化、水浒文本阐释及人物解读、《水浒传》的传播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水浒戏中,李逵是个喜剧角色;而在小说《水浒传》中,李逵这一形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喜剧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水浒戏和《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创作主题的不同和故事流变等原因使得“两个”李逵的形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4.
《水浒》女性人物空间存在呈现出独特的间断展现程武,设置程式手法主要有人物排布均匀化和人物配置单元化.这种手法完善了豪杰人物形象的塑造,凸显了女性人物存在的社会价值,隐含了水浒》对女性存在的重视意识.  相似文献   

5.
浙江《水浒》研究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5日至29日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举行。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四个方面。一、把《水浒》和《三国演义》作比较,讨论其在题材、主题、结构、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以及主题思维演化过程等的不同特色。很多同志认为:(1)题材:两书都有一定的史实根据,但《水浒》以底层人物为主体,基本上是“虚”;《三国演义》以上层人物为主体,基本上是“实”。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水浒传》续书的创作者从不同层面对原著进行了加工和再创造,他们采用基本相同的水浒人物和水浒题材,创作了多部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水浒传》续书。这些续书主题呈现多元化倾向,究其原因,其一是有争议的《水浒传》主题思想,其二是深刻的时代烙印,其三是鲜明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7.
《水浒》文化肯定“仁者好人”、“富者好仁”的正确理念,启发及时行义的社会责任,宣扬大一统思想,《水浒》文化中的忠义传奇故事目前轰动了台湾,这些都说明《水浒》文化具有现代价值.当此大时代快速进步转化之际,《水浒》文化也在去芜存菁中更新转化,在继承传统中转化传统,以适应新时代、新社会.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在1983年被山东电视台改编拍摄成为电视剧《水浒》。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其人物形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改编式塑造,并通过人物出场的独特设计、人物内心的影像透视、人物形象的有意增加和反面形象的人性化塑造等不同方面来使小说人物更显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民国程善之的《残水浒》作为水浒续作,充分发掘了《水浒传》中众多情节和人物描写方面的空白,像扈三娘的失语、众军官的出路、石碣的来历等,并将自己对国事的关注和因果思想纳入其间,还将现代的女性节义观借程小姐之口进行了阐发。尽管《残水浒》存在诸多缺陷,但作为善读水浒之作,对于水浒的接受则增益不少。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1998,(3)
《水浒传·聚义篇》是前导软件公司天道工作室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改编而成的电脑游戏软件"水浒系列"的第一部分。本软件以电脑游戏特有的形式再现了古典名著,结构复杂、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形象丰满。《水浒传·聚义篇》是一个 SRPG(角色战略)游戏,选用 SRPG 这种形式,既能够表现《水浒》中复杂曲折的故事,又可以在战斗方式上表现众多的梁山英雄。游戏中的情节和战斗是两个大的游戏点,情节方面采用的是多线索设计,不同的对话或选择,会触发不同的情节,给游戏者选择的空间;战斗方面主要着重于人物参数设计及战斗双方力量的配置,力求战斗能  相似文献   

11.
与科举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教育,科举选拔人才,教育培养人才。明清教育的兴盛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科举。人们的科举观念和态度,在教育中有着相应的反映,明清教育体系,从官学到私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主体无不表现出以科举为核心的各种状态。学校、私塾、书院原本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逐渐发展为秉持应考科举的同一理念,各级教育的体制与实行形成了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2.
以太学三舍为主的学校选官方式在北宋时期曾一度完全取代了科举取士,这在我中选官制度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学校考选法要求学业道德并重,有利于统一士人的思想和行为规范,亦有利于其更好地为封建统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3.
伏涛 《菏泽师专学报》2012,(1):37-40,55
席佩兰,清代常熟著名性灵派女诗人,被袁枚推尊为本朝第一。她有极为明显的男性意识,且伉俪能诗。其夫孙原湘与王昙、舒位合称“江左三君”,然场屋不畅,席佩兰诗中对此有所记述,该类描摹科举情状之诗颇见性灵派诗歌的特色,既具审美价值,又有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金松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45-49,75
自17世纪中叶至民国时期,金批《水浒传》招致了众多批评,这些批评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金圣叹的历史地位与文学地位随着这些评论而发生变化。透过这些批评,我们既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又能认识到金批《水浒传》的思想价值与理论价值。可以说,近三百年的这些批评展示出人们对金批《水浒传》的完整接受史。  相似文献   

15.
近年,不少研究者着眼于《水浒传》描写的“负面行为”,对这部古典小说名著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怀疑。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试图结合《水浒传》的理解史,探讨作品所表达的意趣,并由此观察作品对水浒人物所谓“负面行为”所持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石昌渝近年来发表系列考据文章论证“《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一些学者撰文提出质疑和反证。本文从终结这场论争的立场出发,在对石氏立论证据土兵、银子、子母炮及腰刀逐一证伪的基础上,从学术思维和文学史脉的双重背景上,论证即使以学术假说视之,石氏是说亦不能成立,进而提出了“《水浒传》成书于元代中叶”这一虽未经证实、但却有较大合理性的学术假说。  相似文献   

17.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细致地描摹了八股文人迷信八股、封闭执拗、驯服自卑和虚伪无耻等心态,深刻地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身心的践踏和摧残。上述种种心态的形成,与明清末世文化上软硬兼施的专制主义、八股文人过于单一的角色认同和社会上摧残士人身心的习俗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奸情小说是指那些以描写男女主人公通过奸计等手段,勾引女性,以达到与之淫乱、成就奸情之目的为主要情节的小说。中国古代奸情小说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因素对它产生过影响和作用,其中《水浒传》有关奸情情节的描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该书对中国古代奸情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奸情构成过程中担当“拉皮条”的第三者出现;二是奸情情节描写的三阶段结构布局;三是奸情描写中关于“捱光”的说教内容。《水浒传》正是从上述三方面为中国古代奸情小说奠定了最基本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西夏首开贡举于乾顺时期,可能只是单开童子科。夏人庆四年起至亡国约开进士举27次,目前可知具体时间的3次,仅知大概时间的2次,应有状元27人,现仅知其中3人姓名。  相似文献   

20.
废除科举制度是清末新政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在消解旧权威,催生新制度,培植新力量,变革旧风俗等方面对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进步影响,同时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秩序、用人制度、社会道德等方面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