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研究石灰石煅烧/碳酸化循环法捕集CO2过程中H2S对吸收剂性能的影响,利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了煅烧石灰石吸收H2S的试验,研究了H2S流量、体积分数和反应温度3个因素与穿透时间和CaO转化率之间的关系,确定了600℃是石灰石煅烧/碳酸化法实现硫碳共脱的理想反应温度。在600℃时,考察了CaO同时脱除CO2和H2S的多次循环反应特性,结果表明:CaO对H2S有良好的脱除效果,而吸收CO2的能力则随循环次数增加不断下降。研究了煅烧气氛(氮气或空气)对CaO循环反应特性的影响,对比试验结果发现:H2S的存在使得空气煅烧条件下20次循环反应后CaO吸收CO2转化率比氮气煅烧时的转化率下降了41.3%。研究分析表明:空气煅烧时,CaS会与O2反应生成CaSO4,堵塞颗粒内部孔隙,使得CaO循环转化率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
O2/CO2气氛下燃煤过程中SO2排放特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沉降炉对O2/CO2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煤粉燃烧过程中SO2排放特性进行实验,结果表明,随燃料/氧化学当量比的增加,烟气中SO2浓度升高,单位煤生成SO2的量随燃料/氧化学当量比的增加而减少.在实验条件下,不加石灰石时,气氛和温度对SO2的生成无明显影响,SO2的生成量只与煤中含硫量以及煤的种类有关.当煤中加入石灰石后,O2/CO2气氛下SO2的排放量远小于空气气氛下,这主要是因为石灰石在O2/CO2气氛下取得的脱硫效率大大高于空气气氛下的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Fe2O3,Fe3O4作为载氧体,通过气化、化学链置换燃烧和联合循环等技术,实现燃煤发电的高效和CO2分离.假设煤气完全反应,建立了化学链置换燃烧空气反应器和燃料反应器的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数学模型,对置换燃烧系统特性进行仿真计算,研究了载氧体还原比率、循环倍率、煤气成分等参数对化学链置换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比率的升高将增加所需载氧体量,使空气反应器出口空气作功能力下降;循环倍率的提高将使空气反应器空气作功能力下降;而煤气中CH4体积分数升高,热值增加,空气反应器空气作功能力则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
利用金属氧化理论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MoSi2 低温长时间氧化后 ,表面氧化层中不同相存在的可能性和优先性 ,并讨论了挥发性MoO3相生成的条件 结果表明 :4种氧化反应均能在空气中自发进行 ;从反应进行的难易次序说明了实验中MoSi2 材料低温氧化时生成的Mo8O2 3相衍射峰强较大 ,而Mo5 Si3相峰强较小、且未出现MoO3相的原因 ;指出了Mo8O2 3转化为挥发性MoO3相的氧压条件 ,从而为避免“PEST”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图 1 ,表 3,参 1 1  相似文献   

5.
以Ti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TiO2和CuO-ZrO2/TiO2催化剂,并在色谱—微反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对NO CO反应性能,并通过TPR、XRD和NO-TPD技术对上述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经500℃ H2气氛中还原1h与空气氛中处理的相比,活性有明显的改善,CuO/TiO2(6%)对NO完全转化的T99%=325℃,而CuO-ZrO2/TiO2(6%,10%)对NO完全转化的T99%=300℃;TPR结果表明CuO/TiO2在TPR过程中出现4个还原峰,而CuO/TiO2只有2个还原峰,说明ZrO2的引入使CuO在TiO2上的还原物种发生了变化;空气氛处理的CuO/TiO2催化剂XRD检测到的是CuO的特征衍射峰,而H2气氛处理是金属Cu的特征衍射峰;NO-TPD结果表明两种气氛处理的催化剂,NO吸附在其上的热脱附产物中质谱能检测到4种物种(NO,N2O,N2和O2),低温脱附物种为吸附在弱位上的NO,高温脱附物种则是吸附在强位上的NO;CuO/TiO2上引入ZrO2后NO的脱附峰温明显降低,这表明NO在CuO-ZrO2/TiO2表面的分解活性大于No在CuO/TiO2表面的分解活性;NO CO反应低温时形成中间产物N2O,高温时产生N2;NO-TPD脱附峰温与两种气氛处理的催化剂活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NO在催化剂表面的解离是NO CO反应的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6.
多氯联苯(PCB_S)在聚乙二醇──碳酸钾──过氧化钠体系中于90℃反应6小时,PCB_S降解率达99.4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2,2,2-三氯氟乙烷和氧负离子(苯氧基和乙氧基)的反应,在120℃的温度下,以DMF做溶剂,分别将2,2,2-三氯氟乙烷和苯酚钠、乙醇钠在封管中反应24h,结果表明该反尖是一个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加成反应相互竞争的反应,而不像它和硫负离子、碳负离子反应那样,发生的是自由基亲核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高分子单体2,6-萘二甲酸,以自制的2-甲基6-丙酰基萘为原料,在自建的一套氧化反应装置中,以钴锰溴类物质为催化剂,经空气液相催化氧化得到了2,6-萘二甲酸.并对氧化反应的产物进行了FT-IR和HLPC-MS表征;对氧化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反应的较佳条件为:反应时间30 min,物料的溶剂质量比为15∶1,反应温度210℃,反应压力2.2 MPa,催化剂中钴的质量分数为0.1%,合适的催化剂质量配比1∶2∶3.产物的收率可达68%,产物的纯度大于95%.  相似文献   

9.
景向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7):3951-3954
利用交流阻抗谱研究锂离子导体Li La2 BaTa2 O12在空气的稳定性。锂离子导体Li6 La2 BaTa2 O12首先在空气中吸附水气进入晶界,导致该材料晶界电阻变大;随后进入晶界中的水气和Li6 La2 BaTa2 O12材料发生质子和锂离子的离子交换反应,导致了晶格的进一步畸变,表现为晶粒电阻直线增加。因此可通过提高陶瓷材料致密度,抑制水气进入晶界,提高该材料对水气的稳定性,这对该材料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定容燃烧可视化光学平台,模拟缸内直喷(GDI)汽油机缸内燃烧环境,研究汽油在O2/CO2氛围和空气氛围下均质燃烧特性以及火焰传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循环喷油量一定时,相比于空气氛围,汽油在氧气浓度为40%的O2/CO2氛围下燃烧的压力升高率提高了1.8倍,着火落后期和明显燃烧期缩短近50%,放热率的峰值增大了近1倍,且峰值相位提前。过量空气系数对汽油在O2/CO2氛围下燃烧的影响较大,化学当量比时放热率的峰值达到最大,随着过量空气系数增大,最大燃烧压力增大,最大压力升高率下降,放热率的峰值下降,且峰值相位后移,反应速率下降,明显燃烧期增大,且火焰传播速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流化床对源头提质的可燃固体废物进行气化实验研究,研究反应温度和空气当量比(ER)对燃气组分变化和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化温度升高,H2和CO体积分数也随之升高,而CO2和CH4体积分数随着气化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着空气当量比增大,CO2体积分数也随之增加,而H2和CH4体积分数随着空气当量比增大而减少;气化气可燃成分中的CO体积分数最高,H2和CH4体积分数次之;气化气低位热值随着气化温度升高和空气当量比增大而降低,而气化效率随着气化温度升高和空气当量比增大而降低;气化气产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空气当量比增大而增大。典型组分气化的最优工况如下:空气当量比为0.4,温度为700℃。  相似文献   

12.
用锐钛型纳米TiO2制备了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通过乙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研究了储存时间、储存条件和浸水后对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级SO42-/TiO2固体超强酸在空气中放置60 d,其催化反应的酯化率仍可达到90.3%.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2-丁烯醛类食用香料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考察了储存温度、相对湿度和顶空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反-2-甲基-2-丁烯醛、3-甲基-2-丁烯醛和2-苯基-2-丁烯醛在储存过程中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的3种因素中对2-丁烯醛类食用香料的稳定性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顶空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储存温度和相对湿度。装有2-丁烯醛类香料的容器顶空中含有空气时,在室温下储存20周,其含量降到90 %左右。为了保证2-丁烯醛类香料的质量,包装打开后建议在12周内用完;这类香料不耐高温,在调配耐高温香精时应该少量使用。为确定3种2-丁烯醛在储存过程中生成的新物质,采用质谱和两种不同极性色谱柱上的保留指数对生成的新物质进行了初步定性。结果表明:反-2-甲基-2-丁烯醛和3-甲基-2-丁烯醛容易被氧化生成反-2-甲基-2-丁烯酸和3-甲基-2-丁烯酸,而2-苯基-2-丁烯醛在储存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物质是2-甲基-3-苯基-2-丙烯酸和苯丙酮。这类香料应该保存在低温和惰性氛围中。  相似文献   

14.
在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的研究过程中,某些环境因素如缓冲液组成和离子强度的影响常会被忽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ClO_2~-氧化S_2O_3~(2-)受缓冲溶液离子强度以及种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类型的缓冲溶液中,反应中间物的物种并不受缓冲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但反应速率随其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在四个不同的缓冲溶液中测试的反应动力学表明,缓冲物组分对反应速率和反应途径均存在显著的影响,尤其是NH_4~+-NH_3·H_2O缓冲溶液对S_2O_3~(2-)的氧化反应和中间物(S_4O_6~(2-))的分解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对ClO_2~--S_2O_3~(2-)氧化反应进行动力学机理的研究中,应严格控制反应溶液中离子强度和缓冲溶液中缓冲物的组成,并将其考虑到动力学模型中。  相似文献   

15.
用无水稀土氯化物与2-甲基烯丙基氯化镁及四甲基乙二胺(tmed),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合成了五个对空气和湿气相当敏感的轻稀土元素2-甲基烯丙基烯丙基化合物Ln(C4H7)2Cl5Mg2(tmed)2[Ln=La,Ce,Pr,Nd和Sm],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质谱的鉴定,并进行了摩乐电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用无水稀土氯化物与2-甲基烯丙基氯化镁及四甲基乙二胺(tmed),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合成了五个对空气和湿气相当敏感的轻稀土元素2-甲基烯丙基化合物Ln(C_4H_7)_2Cl_5Mg_2(tmed)_2[Ln=La,Ce,Pr,Nd和Sm].化合物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质谱的鉴定,并进行了摩尔电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含萘环聚醚砜醚酮酮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热重法研究了新型含萘环聚醚砜醚酮酮(PESEKK)在N2和空气中不同升温速率时的热降解过程.结果表明,PESEKK在空气中的热降解过程为二步反应,在N2中为一步反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其降解温度线性升高,在N2中的降解温度比空气中的高.由Ozawa等失重百分率法求得PESEKK在N2中失重0%~30%的反应活化能在230.2~239.5kJ·mol-1,频率因子A值在2.315×1014~4.718×1014min-1之间,并确定了其热降解反应的表观反应级数为1.  相似文献   

18.
Mo-Si系金属化合物因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而备受瞩目,但是其在高温环境下缺乏抗蠕变性能,在500℃左右就会发生加速氧化现象,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利用熔射涂层法,将Al-Si混合物熔覆于基体金属Mo表面,并置于700~1 100℃真空状态下进行扩散反应,成功地在金属Mo表面制备出Mo(Si,Al)2金属间化合物层。将表层进行了Mo(Si,Al)2涂层的样品在大气中1 200℃进行10 h高温氧化试验,Mo(Si,Al)2涂层表现出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另外,由于空气中氧元素与化合物层中Al、Si元素反应后形成Al2O3、Si O2,造成化合物层表面Al元素含量降低,而出现了Mo5Si3、Mo Si2化合物层。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O_2/CO_2燃烧条件下NO_2的还原特性,利用固定床反应实验系统,研究了温度、矿物质、灰分以及反应气氛变化对NO_2还原行为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NO_2的还原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反应温度大于873K时,NO_2还原反应显著加快;反应温度为1 073K时,NO_2还原率达到90%以上。煤灰中主要的矿物质成分对NO_2还原过程表现出催化促进作用,相应矿物质催化NO_2还原的活性顺序为Fe2O3MgOCaOAl2O3Na2CO3K2CO3SiO_2。准东煤灰中活性矿物质成分含量较高,煤灰对NO_2还原的催化活性顺序为五彩湾煤灰天池煤灰灵新煤灰。此外,O_2/CO_2燃烧气氛中CO体积分数的增加会促进NO_2的还原,高体积分数的CO_2对NO_2的还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O_2体积分数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O_2的还原。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O_2/CO_2燃烧中局部高体积分数CO降低了NO_2还原的表观活化能,从而能够促进NO_2的还原。  相似文献   

20.
GC/MS分析表明:水中微量间二甲苯在以高压汞灯为光源,负载型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间甲基苯甲醛和2,6—二甲基苯酚等中间产物。初始浓度在6.68mg/L一17.36mg/L,水中微量间二甲苯的光催化氧化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反应,反应可由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表现速率常数随着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半衰期则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