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关于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大讨论。钱学森教授提出的山水城市概念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山水城市的核心思想是,兼顾城市生态和历史文化,兼顾现代科技和环境美学;它考虑未来城市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它是为中国老百姓享受的生活、工作环境。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中国已经开始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世界关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这是山水城市讨论的时代背景。中华民族对山水有特殊的感情,山水意识几乎融入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山水文化的特色之一是综合艺术,这是山水城市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张旗 《科技信息》2012,(23):151+119-151,119
孟浩然是生活在气象万千、人人都想建功立业的盛唐时代,自幼受到正统儒家思想的启蒙,却布衣终老,实在有些令人费解,下文就孟浩然所受的家庭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人生经历以及诗歌创作等几方面来阐述,由此解读其布衣诗人、人格与诗格。  相似文献   

3.
笔者酷爱绘画,热爱自然山水,将全部的情感寄托在山水和“山水画”之中。喜欢利用一切机会。游历祖国名山大川,感悟大自然的壮美与灵秀、风骨与神韵,从大自然中汲取无尽的养分,充实和体现到我的山水画中。喜欢追求一种“无法则大法”的艺术境界,追求与众不同的表现技巧,追求心灵的净土,追求画中的哲理,喜欢将古风与时代气息结合起来表现在画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韩国电视剧在儒家文化圈,特别是在中国传媒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并呈现出不断扩张和延伸的强劲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究其原因,是什么让韩国影视文化成功崛起,并且向外输出,可以说,儒家文化的传播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来阐述韩剧中所折射的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儒家的大同社会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含有空想社会主义的元素,描绘了大同社会理想的图景,体现出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崇高精神。在近代,经仁人志士和广大民众的不断尝试,为中国大众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做了一定的思想准备,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6.
李贺诗歌感伤色彩形成的人格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唐代杰出诗人李贺诗歌感伤色彩形成的人格因素。人格的形成经过社会化和重新社会化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正是导致李贺病态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李贺诗歌感伤色彩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人爱山,于是拥有了高山一般的宏图远志;中国儒士爱水,由此收获了流水一样的柔美情怀。由于这些饱读诗书的中国文人一生所接触到的大量书籍均为包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经典著作,因此,在他们踏遍中国山水时留下的文化旅游记忆中,便自然包含了浓浓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本以苏轼为人汇积儒道禅三家的道德哲学于一身所形成的率真的诗性为论述起点,在苏轼生平经历的政事、家事、诗事的具体层面上,选其直接表现进行细致分析,可见中国诗史上最为复杂的一个诗人所特有的诗性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社会的诚信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没有诚信也就没有和谐.诚信作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基石,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我们应努力汲取中国传统诚信伦理的精髓,并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和谐社会的诚信底蕴.  相似文献   

10.
治水之本在于治山,治山在于兴林,这是对建国以来强治水、弱治山政策反思后的认知。兴林治山,山青水秀;治水不治山,恶水穷山。大灾大治,旨在大治大安,但如果没有政策保障,仍将治而不安、安而不久。出路一:治山为本,山水并治,上下分治;重治水、轻治山、重治下、轻治上的旧观念必须更新。出路二:以林综治,农、林、牧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实施综合治理。出路三:实施山水计划。  相似文献   

11.
安徒生是有史以来的最著名的童话大师,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已成为少年儿童的启蒙读物,对成人文学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探讨安徒生童话中充满童心的绮丽幻想和他深沉敏感的诗人情怀,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之上,努力对安徒生童话作出有所创新的论述和较为合理的解析.  相似文献   

12.
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主题蕴含了双重性,一方面追求诗化的戏剧艺术;另一方面在诗意的掩盖下掩藏着腐败的现实,如同性恋、暴力、酗酒、堕落、乱伦等主题.针对威廉斯的戏剧代表作,从作家本人的戏剧人生、文本主题以及戏剧表现形式来探讨威廉斯戏剧主题的双重性以及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的核心性原则之一.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认识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拓展和变化.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也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性内容.刑事判决作为刑事程序的重要环节和结果表现形式也必然要遵从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要求.但是当前,不管是在法律文本中,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对该原则的异化和背离现象,因此,如何在刑事判决中彻底体现无罪推定的原则精神是刑事诉讼改革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中确立无罪推定原则为国际承认,并且各国还引申出普遍的诉讼规则。笔者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实质上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该原则的普遍诉讼规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也有体现,但不完善。笔者对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作了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15.
简洁 《科技信息》2011,(13):220-222
伊迪丝·沃顿(1862-1937)是美国20世纪较早获得国际声誉的女作家。出版于1920年的《纯真年代》为她赢得了美国普利策文学奖,为读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上流社会生活图。本文通过对小说两位女主人翁详细的分析,揭示沃顿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反映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即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相似文献   

16.
无罪推定原则的立法一致性追求法律内部的协调、统一,并可以促进观念的一致性.无罪推定原则的立法一致性是理念与技术的结合,贯穿于刑事诉讼活动的各个环节,并能够指引主流价值观念的进步.为充分实现无罪推定原则的立法一致性,应当将无罪推定原则写入宪法,同时应引入沉默权规则、确立疑罪从无原则及改革审前羁押程序.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上的无罪包括绝对无罪、法定无罪和存疑无罪几种情形,它与事实上的无罪(客观无罪)、与被告人无辜和冤假错案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把法律上判决无罪与无辜、与冤假错案简单划等号。在判决无罪的若干情形中,存疑无罪是事物复杂多样性、发展变化性以及人的认识局限性和主观性等主客观因素导致,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是合乎认识规律的,实践中应客观理性对待无罪判决,不宜以后一阶段的认识和结论为标准判断是非,更不能因为案件被判决存疑无罪而认定为冤假错案,并对承办人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18.
以无罪推定在刑事诉讼中的运作为视角,反思当前存在的认识误区和制度缺陷,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中国无罪推定原则的建言。认为目前中国虽然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但由于诉讼理念、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偏差及缺陷,在相应的立法和司法上也存在着缺失或不协调等问题,现已成为确立该原则并保障其贯彻落实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美国浪漫主义杰出的代表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遗作<比利·巴德,水手>辗转问世以来引起西方无数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他们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这部小说进行研究和分析.然而,国内对这部小说鲜有论述.本文从天真母题这一独特视角出发,运用神话-原型批评中有关天真的原型和意象理论.通过对比与天真相反的罪恶的原型意象,来论述小说<比利·巴德,水手>中主人公比利·巴德天真的积极意义和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The Age of Innocence第一节、第二节的译文为例,以文本的语言功能在源语和译语中的体现和构建为基础,分析语言功能在翻译中的作用。小说翻译中,译者应使原文的语言功能尽可能在译文得以体现,译语与原语语言的功能尽量达到对等。译者应准确识别语言功能,突出主要功能,当然也应兼顾次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