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我上中学时就读过,书中主人公鲁滨逊因船只失事而在荒岛上生活28年的传奇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但是,鲁滨逊是在哪个岛屿上度过这28年的?这个问题我却从未细想过。1994年12月,我在智利任大使时,接到胡安·费尔南德斯群岛市长的来信,邀我去那里访问,我才知道《鲁滨逊漂流记》所描写的那个荒岛原来就是这个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马斯阿铁拉岛。真想不到,我竟能有机会访问鲁滨逊漂流生活过的荒岛,并成为登上该岛的第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你读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吗?你还记得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在那个荒岛上过着野人生活的情景吗?历史上,鲁滨逊确有其人,荒岛也确有其岛。先谈其岛。如今距智利第一大港口瓦尔帕莱索以南六百七十公里之遥的一个岛屿就是鲁  相似文献   

3.
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主人公在荒岛上的28年生活,热情讴歌了人类在与自然搏斗中所表现的勇气和智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鲁滨逊宗教观念转变的过程及原因,说明宗教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鲁滨逊精神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妮娜 《科技信息》2008,(18):133-133
本文试图从论理学角度,历史一自传的角度,以及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分析笛福的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及其所.体现的鲁滨逊精神。希望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为阅读此类荒岛文学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情节可分为海上历险、流落荒岛和离岛回归三个部分,这种叙事套式正与古代“成人仪式”的准备、进行和完成三个阶段相对应,因此,可把这部作品列入成长题材的行列。通过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对人与自我、人与宗教和人与自然诸种矛盾的解决,笛福试图协调经济发展和人的道德准则的关系,从而使“创造”与“救赎”这两种观念达到真正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正在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中,有一本震撼人心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它让我深受启发。一开始看到书名时,我以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人到世界各国游览的故事。看完整本书,我感慨万千,书中主人公在荒岛上顽强求生的精神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航海失事后在一个荒岛上顽强生活28年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着英雄本色的人物形象。这本书不仅让我跟着鲁滨孙一起开心、一起难过,而且让我受到许多优秀品质的感染。鲁滨孙勇于追求,坚持自己的梦  相似文献   

7.
[上期提示]在无人的荒岛上,聪明的鲁滨逊为了解决喝水问题大费周折,谋杀无数脑细胞,可惜还是没能找到好的方法能把肚子喝得饱饱的、爽爽的。今天要是再不出现奇迹,已经开始脱水的鲁滨逊迟早会死翘翘。哼,他不是自诩聪明绝顶吗?看他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后殖民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指"先进"国家或民族对"落后"国家或民族进行的一种文化渗透与侵略。从鲁滨逊对荒岛与土人的后殖民体现,来解读影片《鲁滨逊漂流记》,旨在警示一些弱势民族,在世界文化如此交融的今天,要保护好自己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上期提示]用一根小木棍就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东南西北,鲁滨逊很是为自己的聪明得意,他迈开步子,向“风水宝地”走去……《无人岛绝地求生记》·精彩连载·之八去到那块风水宝地的路又远又危险。换了几次路标,一直不停地赶路,可那个小山坡还是一点儿影儿都没有。终于,天又黑下来了,没办法,鲁滨逊只好先找个地方坐了下来。他抬头望了望夜空。他想,如果能看见北极星,至少表示大致还是在往西走。然而昨天还是繁星点点,今晚天空中却布满了云彩,一颗星星都看不到了。“怎么办呢,难道就这么等到天亮吗?”鲁滨逊无意中看了看手表,忽然,他抓住自己的头…  相似文献   

10.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殖民文学的发轫之作.它不仅生动讲述了鲁滨逊开拓荒岛的详细过程,也描绘了他驯服改造原始部族人"星期五"的手段和策略.鲁滨逊以枪炮为后盾,从语言和宗教信仰两方面对"星期五"进行了文化改造,使其丧失了原有的民族文化身份.本文从二元对立的殖民话语出发解读"星期五"民族文化身份的丧失.这为我们重读经典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我们审视殖民者的文化统治提供了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1.
刘震云在这部小说里描写了家乡父老乡亲“精神的流浪和漂泊”;而在吴摩西和牛爱国两代人重复着的成长故事中,展现出的是求生意志下的、因信仰缺失而产生的心灵困境和命运轮回。  相似文献   

12.
李颖 《科技资讯》2013,(11):246-246
笛福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刻画了资产者鲁滨逊凭借自己的力量,在一座孤岛上克服重重困难,返回家乡的故事。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思想感情和阶级本质在鲁滨逊的形象上得到完美体现;与此同时,鲁滨逊又具有资产者的实干精神,他身上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创业精神。所以说鲁滨逊这个人物在启蒙主义文学史上是典型的冒险家、实干家、殖民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笛福小说作品中的“荒岛文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艳英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5):70-72,94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等长篇小说具有鲜明的"荒岛文学"特色,即小说都具有远离人类文明的环境背景,人物都具有独立生存思想,主人公都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追求生存与发展,谋生手段都是靠自己的劳动与奋斗等.<摩尔·法兰德斯>等城市题材小说也具有荒岛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荒原的形象与意象,在西方近代文学中不断重复出现,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许多作家通过荒原的形象与意象,表达了许多不同的人生感受,产生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心理效应。这种文学现象颇为引人注目,值得思索。一1719年,英国作家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座海外荒岛。岛上有小山、有溪水、有山洞,水草丰美,林木繁茂;还有成群的野禽,是一块十分富饶的未开垦的处女地。通过鲁滨逊对荒岛的积极开发与改造,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劳动、创业、开拓精神,以及发财致富、占有一切的殖民心理,颂扬了人与自然的斗争。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美国的西部拓荒文学,真实地描绘了美国西部的旷野,一望  相似文献   

15.
[上期提示]鲁滨逊终于决定探险无人岛,并且爬上了高高的山顶,他环视全山,寻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这时,太阳已经开始往下落了,不行,得赶在太阳“下班”前到达风水宝地“安营扎寨”,鲁滨逊急不可待地向山下冲去……  相似文献   

16.
《蝇王》借用一群孩子在一个荒岛上的经历来探讨人性的恶这一严肃主题。所谓“场景模式”本来指的是《圣经》故事中某些固定的格局,它们在故事中重复出现,形成一个叙事类型。在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之中,这种场景模式也同样存在,既有文本内的,也有互文性以及文化性的场景模式。正是在这些场景模式中场景的不断重复,不断变异,催生并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和思想内涵,确立该小说牢固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7.
借鉴原型批评理论,通过论证《鲁滨逊漂流记》“星期五”与《圣经》中耶稣受难情节的一致性,指出《圣经》中耶稣受难的形象就是“星期五”的原型。从而得出结论,鲁滨逊对“星期五”的同化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殖民现泉。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叙述中的“移位”是一种效果奇特的叙述方式,当代小说《蝇王》在表层叙述结构及深层理念中对十八世纪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进行了“移位”性叙述,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及社会历史的现代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天南地北     
如愿以尝美国费城有一个名叫莱特的电影迷,终日幻想要当明星。可是,他完全没有演戏的天才,也从来得不到登台演出的机会。在临终之前,他立下遗嘱,要求在他死后把他的头颅赠给他生前最喜欢的剧院,并希望有一天他的头颅能在舞台上派上用场。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当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上演时,他的头颅被用作坟场上的布景,他终于如愿以偿。·光宇·现代鲁滨逊 1985年,西德一艘轮船在太平洋南部的一座荒岛上发现了一位在那里独居了74年的名叫杰连里·比布斯的英国人,并把这位88岁的现代鲁滨逊送回祖国。1911年,时  相似文献   

20.
陈杜梨 《世界博览》2014,(24):84-85
我们有庞大的末日文学来告诉我们如何在后末日时代挣扎求生。 病毒“埃博拉”侵袭了非洲大陆、美国、西班牙等地后,如何抵御类似埃博拉这样的“生化病毒”蔓延全球,也逐渐成为了热门话题。事实上,我们早已成了“灾难狂”。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关于末日来临的理论有:人口爆炸、全球饥荒、瘟疫、水资源战争、石油枯竭、男性精子数量下降、臭氧层变溥、酸雨、核冬天等等。反正我们相信,人类的前景是充满痛苦、艰难甚至令人绝望的,也因此我们有庞大的末目文学来告诉我们如何在后末日时代挣扎求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