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新建小区、新建楼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筑风水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但建筑风水理论中所蕴藏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科学观点却被认知很少。本文从这一角度阐述古代建筑风水理论中进步言论与当代人类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观点的一致性,旨在研究风水理论的同时促进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风水理论的实质就是从外在的环境和人的内心深处去设计人所存在的空间,把空间看做一个有生命的场所,使之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风水理论对居住空间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风水理论指导下的居住空间设计首先要注重人的生理需要,其次要把握人的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此外,还要用真、善、美来调整人的心灵,升华人的情操.我们应摒弃风水理论中的迷信内容,挖掘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风水理论在古代建筑,城池乃至陵寝的选址和营造过程中发挥着理论知道的作用,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极强的专门性学问,具有很强的现实知道意义,科学地理解风水和掌握风水理论对于对古代建筑,城市规划,和陵寝营造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掌握风水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对古代建筑,古代城市规划,以及古代帝王陵寝的选址、规划、设计有一个完整而合乎逻辑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亮 《大自然》2013,(4):78-81
风水是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环境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风水的好坏可以影响其家族及子孙的盛衰吉凶。风水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把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人及其居住的建筑空间应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我国南方的客家人聚居的村落选择多注重风水,而林木在风水中往往占有特殊地位。为了保持良好风水,人们往往特意保留树木或树林。我国岭  相似文献   

5.
福州近代居住建筑典型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福州近代居住建筑的普查和文献考释,结合测绘研究,探讨了福州近代居住建筑的典型类型.并从“类”的角度,分析阶级差异、家族文化、生活习俗、民间信仰崇拜、风水观念等因素在近代的传承与演变.进而剖析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现象.  相似文献   

6.
风水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产生起就指导着我国的建筑、园林、景观的设计与施工。文章阐述了风水学的主要方法,并从农村居住环境建设、建造及保护三个方面分析了风水在农村居住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以期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所指导。  相似文献   

7.
风水的理论和实践可以归纳为两大门派:形势派和理气派.因为在分析环境方面形势派比理气派更客观一些,因而形势派较为专业人士所认同.形势派以人们对地理特征的实际结构的理解为基础,而且这些原则能被适用于宏观建筑环境方面(例如:城市设计、建筑基地的选择等),以及微观建筑环境方面(例如:建筑物确定方位、室内布置等).本文研究形势派的风水观念,和介绍形势派的理想的风水模型.以这个模型为例,比较建筑师的设计是否与古代风水理论一致.本文通过介绍同一时间内对悉尼和香港的建筑师们做的一个实际调查,这个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建筑师对于一个建筑物和室内布置的周围环境的选择通常和两千多年前建立的理想的风水模型不约而同.  相似文献   

8.
徽派建筑是中国最有名的古建筑之一。徽州村落建筑的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都蕴含着深邃的风水文化。绩溪县龙川村的风水设计和祠堂建筑,体现了村落建筑中的风水文化,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起源于中原地区的汉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理论 ,特别是由此衍生出来的“风水学说” ,不仅深刻影响着客家民居的建筑思想和建筑理论 ,在某种意义上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风水理论”规范着 ,乃至决定着客家民居的建筑思维  相似文献   

10.
试论风水的环境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传统风水理论的分析概括,阐述了其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提出在对传统风水理论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场所环境的概念,这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提升环境研究的层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自然因素考虑分别以风水学和GIS技术研究重庆龙兴古镇的选址,按照风水学选址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古镇选址,借助ArcGIS、ENVI软件分析古镇选址的适宜性。比较两种选址方法得知,风水学选址更侧重于以定性研究的视角进行选址,而GIS技术选址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选址方法。虽然GIS选址比风水选址更具科学性,但风水选址中也存在着合理内容。借鉴两种选址方法并使之有机地结合,为统筹规划与保护传统民居以及现代选址过程中如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其各种建筑活动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理念的深刻影响.从通俗和专业两个不同角度对“风水”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分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风水理念对传统建筑选址和布局的影响,从而总结出在风水理念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特征——重重封闭的内向性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经济地理角度出发,阐述了风水学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以及风水文化的要素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建筑与环境     
针对人类破坏环境日趋严重的现象,以现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作品为实例,分析了现代建筑中重视环境的自然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从发展的角度论述了未来的建筑应是充分重视环境的建筑,而未来的建筑设计应将以人为本、重视环境作为最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分析风水事象的内部结构 ,可分为人居环境理想模式的心象、人居环境选择技术的行象和人居环境模式解释的语象三大系统 ;其中人居环境理想模式的心象系统为其核心。就本质而言 ,风水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累积而成的一种涵盖了宅居建造观念、经验、技术和理论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6.
徽州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之林独树一帜。皖南古村落的规划特征明显且极具艺术性。探寻其成因渊源,论证皖南古村落的规划融合了晋唐文化与自然境界,融入了风水文化、儒商文化及徽商文化,体现出徽文化的深厚底蕴,是徽文化的物化表现。  相似文献   

17.
建筑反映着人对居住环境的把握,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和保护好现存的古建筑体系,需用唯物观点和辩证方法使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化得到融合,缩短与西方在建筑技术与设计理念上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在环境中创造建筑的自我,就是以客观环境制约条件和人文环境背景为基础,探索有个性和特色的建筑形态.从“建筑环境协调、建筑文脉意象”等视角,提出了“顺应协调、对比协调、历史文脉、建筑文脉、自然文脉”等5种在环境中创造建筑特色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聚落对宁波新农村住区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寻宁波民居聚落在利用环境、协调环境、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分析现代聚落变迁的原因和传统聚落继承的基本原则;提出要对民居传统文化继承、创新、发展,给古老民居以新生,必须做到历史与现代兼容,时间和空间关联,建筑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富有宁波地域特色的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洛阳古代墓葬在我国古代墓葬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古代墓葬资源丰富而独特,在全国墓葬中皇家墓葬堪称最多,是中国古代墓葬的“首善之区”;洛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适合墓葬的“风水宝地”;洛阳出土墓志,尤其是唐代墓志,学术价值高,可以补史、证史;洛阳出土文物精品多,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洛阳地灵人杰,有众多的名人墓葬。洛阳墓葬资源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属于上乘,有独特的、持久的文化吸引力和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