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在离子液体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中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丙烯酰胺-淀粉絮凝剂.研究了淀粉在离子液体和水中溶解情况的差异.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证实了丙烯酰胺与淀粉分子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丙烯酰胺与淀粉的质量之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比较了在离子液体和水中合成得到的絮凝剂在高岭土悬浊液中的絮凝能力.  相似文献   

2.
絮凝剂(SPAN)是不同接枝率的演粉与聚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物。作为一种高效、无毒、价廉的优良絮凝剂已广泛应用在化工、轻纺、石油开采以及环保工业中。本文进行了将此絮凝剂推广应用到发酵液的预处理中的一系列研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红薯淀粉为原料进行化学改性,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F4,并考察了各因素对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5g,引发剂0.35g,丙烯酰胺10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h.阳离子化条件为:氢氧化钠0.08g,阳离子醚化剂3g,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h.  相似文献   

4.
Starch-g-PAM絮凝剂的反相乳液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pan 80为乳化剂,过硫酸钾-尿素为引发剂,液体石蜡为油相,研究了淀粉与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通过正交实验对各因素的考察得知油水比和乳化剂用量对实验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淀粉/丙烯酰胺(质量比)、引发剂用量,但搅拌速度和温度对实验的影响不太大.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油/水=1.2(体积比),淀粉/丙烯酰胺=1/2,乳化剂用量为(占整个连续相)6%,引发剂用量为1%,反应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350 r.min-1,可得到最高接枝率为130%,最高接枝效率为93%,固含量为34.2%的接枝物,将所得接枝物处理造纸污水时,有较好的絮凝能力,且当絮凝剂投加量为30 mg.L-1时,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淀粉改性絮凝剂的合成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60Coγ射线预辐照的方法制备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产品可经红外光谱证明.接枝物的絮凝性能受接枝物的浓度和絮凝时间的影响.将其用作絮凝剂处理生活污水,效果优于国产聚丙烯酰胺,且处理后的污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淀粉与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淀粉(St)、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钾一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二元接枝共聚物St-g-pAA和三元接枝共聚物St-g-p(AA-co-AM).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共聚物吸水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反应条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共聚物的表征结果证实了接枝共聚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天然生物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巨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15(2):97-100,105
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已成为一门迅速发展的技术。天然高分子物质(如甲壳质、木质素、淀粉)通过各种改性,可制成高效、低毒或无毒、可生物降解、价廉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文章对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和化学改性絮凝剂的研究、应用及其发展动向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8.
天然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粉、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采用F3^2 -H2O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一系列接枝共聚物。同时进行了絮凝效果的考察,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结构、单体质量比与絮凝性能的关系,探讨了絮凝作用的机理,并与DMDAAC和AM的均聚物进行了比较,初步确定了具有较佳絮凝性能的淀粉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9.
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Poly(DAC-AM)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乳液.讨论了引发剂种类、乳化剂种类、单体浓度及配比、油水体积比等因素对共聚产物的特性黏度和体系稳定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在单体物质的量比为2∶3,油水体积比为1∶1.2,引发剂为氧化-还原引发剂或高效水溶性引发剂的条件下,得到了溶解迅速且絮凝效果好的产品.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分析.  相似文献   

10.
淀粉基两性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的合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为原料, 通过Mannich反应和水解反应, 合成了同时 具有阴、 阳离子基团的两性高分子絮凝剂. 最佳反应条件为: 接枝物、 甲醛与二甲胺的 摩尔配比为1∶1.1∶1.5, 接枝物浓度在2.5%, 胺甲基反应温度50 ℃, 反应时间 2.5 h, 阳离子度达50%以上;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1.4∶1, 水解剂与接枝物的 摩尔配比为1∶1, 水解温度为65 ℃, 水解时间3 h, 阴离子度达23%以上. 产物对印染和 造纸污水的浊度和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优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  相似文献   

11.
反相乳液法合成淀粉接枝AM、DM共聚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淀粉为基材,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与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进行接枝反应制备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种类及用量、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单体配比、盐类添加剂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物特性粘数的影响.以过硫酸铵-尿素为引发体系,Span20与OP4以40:60质量比配制复配物为乳化剂,其质量分数为7%,pH8,淀粉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1.4,接枝率可达135.4%,产品特性粘数可达1080mL/g.加入甲酸钠产品特性粘数降低;加入乙酸钠和丙酸钠产品特性粘数增加,其中乙酸钠用量为0.3%时,产品特性粘数为1230mL/g.  相似文献   

12.
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淀粉和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备淀粉接枝共聚物,考察了诸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对产物絮凝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絮凝剂能使污水中颗粒悬浮物絮凝成大颗粒沉淀,达到较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铈离子为引发剂进行淀粉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的规律性,讨论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等对接枝效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剖析了接枝共聚物与均聚物PAM的微观结构的差异和相同点.  相似文献   

14.
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溶液法以(NH4)2S2O8为引发剂,以玉米淀粉、丙烯酸(AAC)、丙烯酸胺(AAM)为原料,对淀粉在80~85℃糊化15~30min,引发剂与淀粉质量比为0.4%~0.6%,单体与淀粉质量比为4~6,AAC与AAM质量比为2.0~2.5,聚合温度为50~60℃,反应2~3h条件下合成了玉米淀粉接枝AAC/AAM吸水树脂,其吸水率为400~700g·g-1,对0.9%的NaCl溶液吸液率为100~150g·g-1,实验结果表明,该树脂的耐盐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丙烯酰胺、丙烯酸为接枝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改性淀粉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浓度、单体配比、中和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接枝共聚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能得到具有高吸水率的淀粉接枝共聚物;且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交联剂浓度和单体配比、中和度等因素对淀粉三元接枝产物吸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其最佳反应条件为:交联剂浓度1.2×10-3kg.L-1;引发剂浓度6×10-3kg.L-1;丙烯酰胺/丙烯酸=0.11;中和度75%.  相似文献   

16.
S—g—PAM反相胶乳的制备与粘度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K2S2O8为引发剂,在反相乳液中合成S-g-PAM经水解,制备成相应的阴离子型衍生物,并研究了它们的耐温性,耐盐性及抗剪切片性质,结果表明,接枝型内烯酰胺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耐盐性和抗剪切力,阴离子型S-g-PAM的高粘度将有利于采油。  相似文献   

17.
以淀粉和丙烯酰胺为原料,以硝酸铈胺为引发剂,通过正交实验较详细地考察了引发剂用量、淀粉与丙烯酰胺配比及反应介质pH 值对聚合反应和聚合产物降滤失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淀粉与丙烯酰胺聚合反应合成淀粉-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用作降滤失剂的最优化条件.室内配浆实验表明:在优化条件合成的淀粉-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在淡水泥浆中有较好的降滤失作用及增稠作用.在4% 盐水泥浆及饱和盐水泥浆体系中有良好的降滤失效果和抗温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锰酸钾作引发剂,引发芋艿淀粉与丙烯酸胺接枝反应.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丙烯酰胺用量,硫酸浓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接枝物的絮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机械活化淀粉(St)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机械活化30min和60min的两种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M30-St-g-PAM、M60-St-g-PAM)。考察了索氏抽提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热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并与原玉米淀粉接枝共聚物(St-g-PAM)比较。实验结果显示,丙烯酰胺成功接枝于活化淀粉上;M30-St-g-PAM和M60-St-g-PAM具有网状多孔洞结构,丙烯酰胺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在淀粉的无定型区和结晶区同时发生,机械活化有效地提高了玉米淀粉的化学反应活性;共聚反应改变了原淀粉的聚集状态,接枝产物基本上为无定型的聚集态结构;热稳定性比St-g-PAM增强。M60-St-g-PAM与M30-St-g-PAM相比接枝反应不均,热稳定性稍有下降。确定了以乙二醇/冰乙酸 (体积比60∶40) 为抽提溶剂完全除去均聚物的抽提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