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J.L.Walsh与崔锦泰等人研究了Pade逼近式的局部最佳逼近性质,以后我与檀结庆又把这种局部最佳逼近性质拓广到Newton-Pade与Pade型逼近中去。本文指出Pade逼近式还具有某种最佳平方逼近性质。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物理中,大量问题的解往往具有正交函数的(无穷)展式形式。当此级数收敛于某一函数时,原则上可用其正交展式的截断来任意逼近此函数。当这些正交函数是多项式时,Jonas.T.Holdeman,Jr给出了此类Pade逼近的一个算法。本文将讨论这种正交结构的Pade逼近某些代数性质及Pade算子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大滞后特性处理的研究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二阶加大滞后对象,对滞后项分别进行一阶Pade逼近、二阶对称Pade逼近,二阶非对称Pade逼近和全极点逼近。分析研究了开环,闭环系统中带有滞后的问题,并通过几种近似方法与理论输出值的ISE值来比较各种逼近方法的精度。同时提出在计算过程中对滞后处理的改进方法,通过仿真进行比较,使得误差大大减小,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应用Amoldi方法求解系数为反对称矩阵的线性方程组,给出广义逆函数值Pade逼近行列式公式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并由此提供计算型为[n/2k]_f(x,λ)的广义逆函数值Pade逼近的几个算法.通过实例说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e-x的二次Pade逼近多项式的递推公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指数函数是非常重要的初等函数,它在微分方程中有特殊的作用,关于指数函数的二次Pade逼近的文献已有许多,但是关于指数函数的二次Pade逼近多项式的递推公式的文献,至今还没有看到.该文首先证明指数函数的二次Pade逼近多项式的一组微分恒等式,然后由这一组微分恒等式得到指数函数的二次Pade逼近多项式的递推公式,利用所给出的递推公式,就能够由指数函数的(m,n,r)型二次Pade逼近多项式计算出它的(m+1,n+1,r+1)型二次Pade逼近多项式.最后给出数值例子.  相似文献   

6.
采用Pade(1,0)有理多项式,逼近抛物线方程中的拟微分算子,推导出一种易于计算三维电大目标电磁散射问题的Pade(1,0)抛物线方程算法.关于理想导电立方体电磁散射的算例表明,该算法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节约了内存.  相似文献   

7.
指数函数是非常重要的初等函数,它在微分方程中有特殊的作用,关于指数函数的二次Pade逼近的文献已有许多,但是关于指数函数的二次Pade逼近多项式的递推公式的文献,至今还没有看到.该文首先证明指数函数的二次Pade逼近多项式的一组微分恒等式,然后由这一组微分恒等式得到指数函数的二次Pade逼近多项式的递推公式,利用所给出的递推公式,就能够由指数函数的(m,n,r)型二次Pade逼近多项式计算出它的(m+1,n+1,r+1)型二次Pade逼近多项式.最后给出数值例子.  相似文献   

8.
Lagrange插值建立在Lagrange插值基函数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便于理论分析的多项式插值。将传统的Lagrange插值方法和Pade逼近相结合,构造一种新的混合有理插值。对于每个插值节点处给定的形式幂级数,先在每个插值节点处求得其Pade逼近,然后用Lagrange插值基函数对它们进行加权组合,从而得到一种新的混合有理插值——广义Lagrange混合有理插值。新的混合有理插值方法通过选择每个插值节点处的Pade逼近,可以获得不同的混合有理插值,且包含传统的Lagrange插值作为特例。为了得到更精确的插值,进一步研究了基于Pade型逼近和基于扰动Pade逼近的混合有理插值。给出的数值例子表明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Volterra人口模型是在Logistic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积分表达式,以表示毒素积累对种群的影响.利用Taylor级数结合Pade逼近的方法求解Volterra模型,得到模型的解析近似解,并分析模型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推广单元Pade逼近概念到多元的情形,有多种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1]与[2]中的定义,由于多元的情形只是记号上的麻烦,本文着重给出二元Pade逼近的误差公式。  相似文献   

11.
人口增长率经典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影响人口增长率的相关因素——老龄人口比率、城镇人口比率及男女性别比率等进行研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老龄人口比率、城镇人口比率及男女性别比率对人口增长率的相关作用.并且,对老龄人口比率、城镇人口比率及男女性别比率变化等因素分别用灰度模型做出分析与预测,从而得到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简单的Logistic人口模型对中国人口发展状况进行了预测.根据计算的结果,我国人口总量在近期内将仍保持在13亿与14亿之间.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地区多目标约束下的适度人口探析--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适度人口评价的多目标体系构建,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深圳的经济适度人口、资源适度人口、生态适度人口和空间适度人口进行评估。研究表明:不同的目标约束和要素解析下有不同的动态适度人口,由于各影响因素和目标体系之间存在关联互补作用,在协同作用下可能突破单要素的限制而使适度人口规模水平整体抬升,因此,不能简单地以限制性原理将短边因素的适度人口作为城市适度人口。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群泥蚶的三种同工酶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广西自然种群、乐清自然种群、山东自然种群、韩国自然种群和乐清养殖种群泥蚶(Tegillarcagranosa)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及淀粉酶等3种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D同工酶除韩国自然种群外,其它种群的表达一致;AMY同工酶除乐清养殖种群外,其它种群的表达一致。EST酶谱中,广西自然种群与乐清自然种群的酶谱表达一致,而山东自然种群、乐清养殖种群和韩国自然种群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人口问题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一样,也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人口问题内容很多,诸如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增长、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等,但人口问题的实质应该是人口现代化问题.要解决人口问题,必须注重处理好人口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的关系,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长治市2003年~2012年统计年鉴,通过文献法、统计法、分析与综合法、制图法得出并分析了长治市2003~2012年各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数据.首先通过长治市及其各地区2003年~2012年人口总数分布、人口密度、人口经济密度得出了长治市2003年~2012年的人口分布概况;其次,通过人口—经济地理联系率、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度指数研究方法得出了长治市经济—人口的协调程度.第三,分析了长治市经济—人口不协调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促进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8~2003年中国人口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法建立由总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等17个影响人口增长的关联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及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中国人口系统结构进行关联分析,以期找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我国人口系统的建模、预测、决策、规划、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的依据,以便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运算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女性人口、城乡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其中,15~49岁的育龄妇女、农村人口和人口自然增长率3个因素对总人口和年净增人数影响最大.本文中国人口系统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较符合中国人口的实际情况,为中国人口发展与控制的管理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人口数及人口密度为研究指标,通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淮河流域人口密度、不均衡指数、重心移动、偏移-分享分析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来研究人口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淮河流域人口增长速度在变慢,人口密度仍在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倍以上,人口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在淮河各支流的中、上游县市区域形成人口集聚区域,人口呈不均衡分布状态且不均衡趋势加强,人口重心逐渐向东北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两斑块间种群迁移的生灭过程模型,通过与没有迁移的单种群模型对比,分别得到同生境中两斑块种群的极限期望,进而得到单个斑块内种群续存和灭绝的充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单个斑块内种群数量递减时,邻体斑块中种群个体的迁入减少了物种灭绝风险,有助于种群续存;单个斑块内种群数量递增时,该斑块种群个体的迁出增加了该斑块物种的灭绝风险,不利于种群续存。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人口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提取区域人口信息,在传统的面积内插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口真实分布的面积内插方法。该方法把研究区域分为人口居住区(均匀分布)和非居住区(分布为零),得到的人口分布和传统方法相比,前者更接近于人口的真实分布。用人口密度的递归算法,估计出稀疏地区的人口密度,求出密集地区的人口密度;再把密集区分为新的人口稀疏区和密集区,此过程反复直至求出接近于人口真实分布的人口模型。该方法简便可行,适合模拟城乡结合部的人口分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具有双向流动的城乡人口系统的数学模型出发,讨论了一类向量形式的积分偏微分方程组,证明了该方程组的正则广义解的存在性。本文结果可为人口的预测提供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