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4):284-284
江苏大学开发的“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及控制废气排放的机理研究”日前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该研究提出:将压喷引燃的方法用于LP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使发动机改动少,实用性增强;用控制LPG掺烧比、改变供油正时等措施来提高双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采用控制双燃料发动机油量超调的策略,大大降低柴油的低速烟度和自由加速烟度,改善柴油机的低速性能;导出了双燃料发动机空燃比的变化范围的理论计算关系.开发的电控LPG喷射系统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2.
为缓解船用发动机NOx排放过高问题,提出柴油掺烧丁醇并结合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技术的试验方案.在4190ZLC-2型柴油机台架基础上,利用AVL_FIRE软件建立柴油-丁醇CFD模型.设置丁醇掺混比0%、10%、20%、30%4组变量,EGR利用率0%、7.5%、10.0%、1...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开发现状,阐述了双燃料发动机的工作以及控制的原理,并且对双燃料发动机的工作特性进行了阐述,对其动力性能、经济性、排放特性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压燃式发动机污染物的超低排放,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模式耦合后处理系统的排放特性研究。通过调节不同负荷下进气预混甲醇比例,分析了氧化催化转化器(DOC)、催化型颗粒物捕集器(CDPF)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器(SCR)对柴油/甲醇双燃料发动机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双燃料模式的排气温度降低,有效热效率在中低负荷时降低,在高负荷时增加;随着甲醇比例的增加,排气中CO、HC、NO2和HCHO的体积分数增加,n(NO2)/n(NOx)显著提高,NOx和碳烟的排放量明显降低。后处理系统工作特性受发动机负荷影响较大:在中低负荷时排气温度低,后处理系统对CO、HC和HCHO转换效率较低;在高负荷时排气温度高,系统催化活性增强,各种排放物转换效率也大幅提高。双燃料模式下,DOC后端氧化升温明显,n(NO2)/n(NOx)经DOC后显著降低,而纯柴油模式下则呈相反趋势。在不同负荷下:CDPF对碳烟的平均捕集效率超过90%;SCR催化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天然气发动机在低负荷下热效率低的问题,在一台六缸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试验研究了喷射参数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柴油喷射压力(DIP),有效热效率(BTE)增加,THC、CO和CO2的排放减少,但NOx排放略微增加;提前柴油喷射正时(DIT),BTE增加,CO、CO2和Soot排放减少,但NOx排放恶化。在扭矩为400、1600 N·m时,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与纯柴油发动机相比,NOx排放分别降低39%和63%,CO2排放分别降低25%和22%。在大扭矩工况下,当柴油喷射正时在-18°CA ATDC~-5°CA ATDC范围内时,增大DIP或提前DIT能够提高双燃料发动机的BTE,同时改善THC、CO、CO2和Soot排放;当喷射正时早于-10°CA时,双燃料发动机的BTE高于纯柴油发动机。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一种双燃料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该系统可用于化油器发动机的改造.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控装置可以使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得到有效改善,CO减少了99%,HC减少95%以上. 相似文献
7.
简述压燃式发动机应用气体燃料时采用的不同燃料供给系统及其工作方式,论述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性能、排放、爆震及其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电控双燃料压燃式发动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天然气作主要燃料柴油作辅助燃料的双燃料发动机,因天然气燃烧污染低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采用高性能,高集成度,模块化的M68300系列单片机开发电控单元ECU,提高发动机性能,并基于此电控单元开发出智能化,结构化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使用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在一台改装的汽油天然气双燃料汽车上分别使用汽油和天然气进行道路排放试验,研究不同道路工况、发动机转速与负荷、挡位、车速、排含氧量、排气温度与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使用天然气时NOx排放因子是使用汽油时的15.03倍;使用汽油时CO、CO2排放因子是使用天然气时的7.38倍与1.38倍。使用天然气与汽油时的排放均有随转速与负荷上升而增加的趋势。使用天然气时,发动机转速有升高的趋势,且排放含氧量与排气温度较高,增加了NOx排放。随着挡位升高,CO、CO2排放因子呈现先急后缓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5)
为了解决内燃机在抑制二甲醚早燃而导致爆燃的问题,实验研究了着火抑制剂液化石油气对二甲醚-柴油双燃料预混燃烧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实验所用发动机为缸内直喷柴油机,并在原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气体燃料预混合系统,以使发动机同时实现预混和直喷压燃两种燃烧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甲醚/液化石油气混合燃料中液化石油气比例的增加,预混压燃发动机的燃烧始点滞后,燃烧持续期缩短,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平均燃烧温度逐渐降低,有效热效率略有下降,但有效热效率仍高于缸内直喷柴油机;掺混液化石油气可在颗粒排放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形下减少NOx的排放。该结果可为设计更为节能、环保的汽车发动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模拟计算了结构参数 (如燃烧室形状、压缩比等 )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简要分析了改善发动机性能的措施 .结果表明 ,采用球形燃烧室有益于提高输出功率 . 相似文献
12.
将船用4D42增压、中冷、直喷型柴油发电机改进为燃用LPG/柴油双燃料能源发动机进行了实验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机电联合控制双燃料发动机与原柴油机相比,动力性能基本相同,排放烟度大幅度改善,但CO,HC,NOx排放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论述了天然气电控喷射监控系统的构成 ,并将其应用于双燃料发动机台架实验中 实验结果表明了系统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 相似文献
14.
15.
柴油机燃用天然气制油的氮氧化物排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台轿车用直喷式柴油机为试验样机,分别燃用五种不同天然气制油(GTL)掺混比例的混合燃油.研究其总的NO2排放,以及NO,NO2,N2O等氮氧化物主要组分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各GTL混合燃油的NOx排放曲线形态较为接近,低负荷时差异较小,随负荷增加,排放差异增大.NOx排放以NO和NO2为主,各GTL混合燃油的NO排放随着负荷上升而增加,NO在总NO2排放中始终占有最高比例.NO2排放也占有相当比例,在低负荷和高负荷均较低,中间负荷最高,大负荷高温不利于NO2的生成.N2O排放量极低,在低负荷时有一定生成量,中高负荷N2O排放几乎为零,缸内高温不利于N2O排放的生成.随GTL混合比的提高,NOx和NO排放降幅增大,NO2排放有所增加,但总体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压力、原油含气性质、烃类气体组成和气体注入方式对烃类气驱油效率的影响,分别利用细管和长岩心模型进行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气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随压力的升高,烃类气驱突破点驱油效率和总驱油效率均增大,且气体突破后高含气采油阶段提高驱油效率幅度逐渐减小,即压力越高气体突破后提高驱油效率幅度越小;随原油初始含气量的增大,烃类气驱突破点驱油效率和总驱油效率均减小,即原油初始含气量越高,烃类气驱油效率越低;随烃类气体中丙烷含量的增加,突破点驱油效率和总驱油效率均明显增大;均质模型中,水驱后烃类气水气交替驱油效率与水驱后连续注气相近,注入方式对烃类气驱油效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在一台TY1100直喷柴油机进气管上安装一套电控甲醇低压喷射装置,进行了柴油引燃甲醇双燃料发动机着火滞燃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甲醇质量分数的增加,双燃料发动机压缩过程多变指数呈线性减小,着火滞燃期延长;与原柴油机相比,发动机燃用双燃料后,在转速为1600r/min、全负荷、甲醇质量分数为62%时,着火滞燃期最大延长约1.50;提高进气温度,着火滞燃期缩短,进气温度从20℃增加到40℃再到60℃时,对着火滞燃期的影响逐渐增强;发动机的转速升高,在所有试验工况下,以时间计的着火滞燃期缩短;引燃柴油供油定时提前,着火滞燃期延长. 相似文献
18.
蒋秋静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0,10(4):46-47
利用轻烃燃料优良的可燃性,替代锅炉燃料在小型锅炉上进行了工业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文章提出了轻烃燃料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在一台电控共轨增压中冷柴油发动机台架上,燃用纯柴油以及柴油中分别掺混10%、20%、30%(体积比)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的混合燃料,研究了PODE对柴油发动机燃烧排放特性以及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ODE的掺混显著影响发动机的燃烧特性:除低速大负荷工况外,PODE的掺入明显降低了预喷放热率,改善了主喷燃料的雾化性能,加大了主喷前缸内的活化成分比例,提升了主喷期间压力升高率和燃烧放热率,提高了缸内燃烧温度,缩短了燃烧持续期.在研究范围内,PODE掺混比越大,缸内燃烧最高温度越高,主喷燃料燃烧速度越快,燃烧持续期越短.排放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ODE的掺入,发动机的NO_x排放明显上升,HC排放略有下降,CO排放变化不大.PODE的掺入能明显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