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析詹姆斯·乔伊斯的《伊芙琳》的写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詹姆斯·乔伊斯在小说《伊芙琳》中所运用的“精神顿悟”法、内心独白法和象征等写作技巧,特别是重点分析了其中的“精神顿悟”法,这种方法无疑为后来的意识流小说奠定了基础,也是我们全面解读乔伊斯作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精神顿悟是自英国浪漫主义时代常用的一种文学写作手法。雪莱诗歌中的精神顿悟反映了诗人对泛神主义的信仰。本文将通过分析他的几首诗歌来得出其精神顿悟的运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乔伊斯在其作品<阿拉比>中,描写了普通都柏林人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生动地展示了各种人物同僵死和瘫痪的社会之间的激烈冲突以及他们失败之后痛苦不堪的精神感受.他运用的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也使读者感同身受.他以独创的"精神顿悟",展示了人物瞬间的意识活动和心理转变,从而带给读者对那个时期、那个社会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乔伊斯创作的第一部现代主义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在文学类型上属于成长小说,全书的高潮充分展现在主人公斯蒂芬突破自我的"精神顿悟"之中。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文学伦理学理论,透过主人公的成长困境及伦理选择,重新解读其艰难成长过程,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该文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A Little Cloud是爱尔兰现代派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一部短篇小说。长期以来,小说的标题A Little Cloud如乔伊斯的写作风格一样,云遮雾障,令人费解。人们根据自身的理解与联想,对该标题作了不同的翻译与阐释,但普遍认为“a little cloud”意指“天上的一小片云”,象征着生活的甘霖。笔者通过诸多研究与论证,最终得出:a little cloud意指“一个小烟圈”,象征着主人公从最初的“精神瘫痪”到希冀到快乐,直至希望破灭而最后顿悟(epiphany)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乔伊斯的著作历来都被认为是晦涩难懂的,里面充斥着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尽管如此,仍有许许多多国内外的学者在研究着乔伊斯的作品。其中《都柏林》是乔伊斯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乔伊斯笔下的都柏林人被刻画成与瘫痪的社会抗争的人,但无论他们怎么挣扎,最终都是失败。孤独和幻灭是小说的普遍主题,而顿悟被用来进一步揭示主题。《阿拉比》是其中最能体现该主题的一部作品,因为美好的意象可以更加有力地反衬主题,更具讽刺效果,所以本文旨在以此展现主人翁绝望的心理落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莱和荣格的原型批判为支点,通过文本细读,对《大海啊,大海》的深层意义作一重新解读,提出小说的主线并不是普遍所认同的"查尔斯与哈特莉的爱情故事",这不过是查尔斯与堂弟詹姆斯之间虚幻之争的一个附属产物.本文将分析导致查尔斯虚幻之争的深层缘由,最终揭示查尔斯如何完成自身的精神成长,获得与乔伊斯笔下人物类似的"顿悟"(epiphany),即一种关于善的宗教式的体悟.  相似文献   

8.
顿悟是禅宗"见性成佛"的不二法门。顿悟的实现就其忽然默契来看,是刹那间的当下体验;就其修行的过程来看,却是极其艰难的。在顿悟中参禅者获得了生存智慧,它是在日常工夫中才体现出的涅槃般若。顿悟作为本体智慧与日用工夫的合一,它不是参禅的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它也不单单是个人的解脱和精神逍遥,而是指向着一个开悟的世间状态。  相似文献   

9.
《坛经》的教育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佛性自生的人学观;自悟自性的学习目的观;顿渐有别、顿悟为上的学习方法观;直提自性心源的教学观;学、思、行结合、自信自力的实践观。其不足之处表现在忽略了对天资略差的学习者的重视,主张的修行方法对于绝大部分学习者来说很难做到,主张的学习目的不符合普通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摆脱了中世纪神本主义宗教观和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人本主义宗教观,表达了新型的和谐的神人观。人文主义神人观消除了宗教与世俗生活的对立,激发了人们对今生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推动了西方世俗精神的形成;为宗教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促成了服务于世俗生活的新教精神的诞生;推动了科学精神的塑造,促成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与独立发展。人文主义和谐的神人观为构建近现代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乔伊斯和劳伦斯都对小说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发表过很有价值的理论见解。乔伊斯的最重要的两个观点是作者引退论和顿悟说。虽然他的小说思想流露出艺术至上的倾向 ,但是他所追求的艺术本身是对现实生活的贡献。在劳伦斯的所有理论见解中 ,有两点最值得一提 :第一 ,他主张用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态度去揭示人和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 ,这无疑也应该是如今每个小说家的准则 ;第二 ,他的动态平衡观有助于回答小说是否死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神馔     
孙晓红 《科技信息》2009,(31):J0150-J0151
日本是个典型的农耕社会,稻作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日本文明。在日本,各种神祭活动随处可见,其中的神馔更是丰富多彩、意味深长,体现了人与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神馔的来源、用具、种类、变化、禁忌及神人共食观等六方面详细论述日本的神馔。  相似文献   

13.
尼采早期的悲剧观是以古希腊悲剧为切入点,酒神与日神的二元冲动是悲剧产生的内在机制,毁灭与否定是存在于悲剧中的美感现象,而悲剧正是让德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复兴的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14.
《尤利西斯》是现代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乔伊斯运用结构对应,反讽手法和变化莫测、精彩纷呈的意识流技巧,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人的内心世界和都柏林社会精神麻木、道德衰微和濒临毁灭的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15.
彝族社会传统的和谐观包括彝族先民生活的三个领域:自然、文化心理和社会,体现为亲密无间的天人观、人神交融的自我观、人际和谐的社会历史观和同根同源的民族观。  相似文献   

16.
胡梦园  江山 《科技信息》2013,(25):156-157
艾兴多夫是德国中、后期浪漫主义作家、诗人,更是德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一个无用人的生涯》故事简单,但其意蕴深厚,并且带有强烈的宗教意向。他的作品体现了浪漫主义自然哲学观,其旨在追求人神之间的对话。作者透过人与自然和谐的这个切入点,体现出自身渴望回归自然以及与自然同一的生态思想。这种自然哲学观也体现了一种对自我、对人类的救赎,或者说是精神的重塑。  相似文献   

17.
顿悟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顿悟形式常为人们所运用。愉悦能使人心情轻松乐观,也是人们修炼佛性首先要调整到位的心态。向佛者顿悟佛性过程有多个层次,持之以恒就会有进步。一次顿悟有一次体验,从体验中顿悟,从体验中进步,佛地就在前面。  相似文献   

18.
在概括慧能禅学影响中国文学的一般情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不离不染”、“自识本心”和“顿悟成佛”对作家的精神、作品的意境和创作方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作家乔伊斯的小说《死者》中,生与死的对立和悖论构成了文章的基本框架,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作品通过一位爱尔兰知识份子的思想变化过程,揭示了个人的精神危机和社会的道德瘫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爱尔兰社会死气沉沉,令人窒息,家庭与人际关系充满着矛盾。都柏林人精神空虚,是社会瘫痪的体现和精神上的死者。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斯宾诺莎对保留宗教是否必要的态度入手,通过分析斯氏的神的概念和其哲学思想体系中关于神的观点推出斯氏的神的特征,最后归纳总结出斯宾诺莎的神学观及其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