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中提出的关于知识的第三个定义是:知识是"真实的信念加上解释(逻各斯)"。但柏拉图对之予以了否定。他否定关于知识的这一定义的理由就是它是一种多此一举的"画蛇添足",认为关于知识的标记早已存在于人的心灵中,无需什么"解释"。更深层次上,柏拉图认为知识是神赋予的,而且唯有精英能够认识相而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2.
在苏格拉底之前,真理意味着涌现,显露。海德格尔认为从柏拉图开始,真理观发生了改变,成为一种认识论意义上主客对应关系,也即符合论的真理观。海德格尔以对存在的探究为起点,批判了传统的符合论真理观,重新恢复真理的始源意义,重建存在论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3.
"文学性"概念的复杂性造成了研究者对之进行定义的莫衷一是,其实每一种定义都是对"文学性"某种意义上的丰富与发展,都是一种"知识生产"过程。对"文学性"的论争其实掩盖了两种研究范式的差异,即把"文学性"作为研究非文学领域的工具还是把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知识生产"式的研究。文化研究无疑为这种混淆提供了引子。但同时,文化研究为"文学性"提供了一种理论参照与视角。文学作品"文学性"研究的知识生产恰恰为非文学领域"文学性"研究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4.
施江斌 《科技资讯》2010,(3):176-176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十分重视人格理想的教育,其教育的宗旨是通过礼乐教化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在孔子看来,艺术的本质是美善合一的,而这种尽善尽美的艺术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快乐,能够把人生带入一种自由的境域,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所以,儒家对于艺术有一种高度的自觉,"诗教"和"乐教"也自然成为儒家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伽达默尔将趣味作为人文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并借助其追求艺术经验里的真理问题,这是与西方哲学的传统分不开的。实际上,趣味概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问题缘自于其精神科学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概念考察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在精神科学的意义上,休谟将趣味看作人性的延伸,包含情感和理智,情感使趣味具有了创造意义,在理智的指引下成为一种认识能力。然而,休谟的趣味理论面临着无穷倒退和循环论的指责,趣味的标准问题最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康德将趣味的标准问题诉诸于共通感,在伽达默尔看来,共通感是教化普遍本质的表达,而趣味是建基于共通感之上的先验的审美判断。相对于休谟而言,康德虽然解决了趣味的标准问题,却用无限提升的主观性压抑了客观性,使趣味失去了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批评家们渐失正义之心的当下,重申柏拉图的意义不言自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对"模仿"的专注探讨,以一种悖论式的"反智"立场,深度解构了写作中的"非正义"姿态。由此,我们有必要回应柏拉图的正义诉求,在批评界呼唤某种"批评正义"的建构。这里的正义,指代的是批评写作中理应持有的理性态度与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7.
出于建设理想国度、教化公民的政治目的,柏拉图在《理想国》卷二至卷三中,对诗中的英雄形象提出了尽善尽美的要求。柏拉图心目中的完美英雄形象与新中国革命样板戏中的"高大全"式英雄形象有着许多相似处,后者在文艺史中的失败,虽然间接却十分充分地说明柏拉图对诗中英雄形象的尽善尽美要求行不通。柏拉图对"理想国"中的公民缺乏信心,担心公民会受不好的文艺、教育影响,因此他强调诗人的教化职责,要求诗中的英雄形象必须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8.
陶婧 《科技信息》2012,(12):147-147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思想的理论核心"仁"主张"推己及人",将"己"的私识确立为道德和真理的标准;苏格拉底的"认识自我"及"知识即道德",则把包括自己的一切人的共识确立为道德和真理的标准。这是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在本质上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9.
张超  谢敏慧 《科技资讯》2013,(14):229-229
自古以来,关于知识的来源及其获取的方法一直是学习理论主要探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柏拉图的学习天赋说、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探究学习理论的发展对如何获取知识提供的有益启示:在学习的基础上,注重积累;在学习的过程上,变知识传输为知识建构;在学习的结果上,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强化和巩固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哲学形而上学由现象世界的考察而导向关于存在之终极实在性的思考.所谓现象的"真实性"问题实质上原于事物存在与时间关系的追索.事物总是在时间中呈现出流变性,因而流变性本身便被视为存在的现象,由此而导向关于永恒不变的实在性或真理本身的思考.对柏拉图哲学关于世界的二重区分及其消解的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并以此为基点而论述了中国哲学形而上学之建构的特点.以"道"为元概念的中国哲学形而上学,在建构上不存在二重世界的区分与对立;中西关于"永恒"概念的理解存在着重大差异.关于这种差异的形成及其对中西民众之文化与生活理念的影响,亦作了简要考察.  相似文献   

11.
《我的柏拉图》是韩东中篇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以柏拉图式爱情观出发,通过主人公追求爱情的失败完成了对这种爱情观的质疑与否定。柏拉图的爱情观中存在浓厚的形而上学因素,而小说的思想本质是反形而上学的,主人公对爱情的理解具有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气质。因而柏拉图所说的"人人得到自己心仪的人,由此回归自己原本的自然"是一种谬误,"原本的自然"事实上就是孤独状态。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在《伊安》、《理想国》等篇章中审视了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现状,从他的道德主义原则出发对诗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把诗歌驱出城邦以正视听;同时他又认可诗歌通灵的能力和诗性语言的魔力,希望诗歌以某种方式介入哲学领域,为城邦建设发挥潜力。柏拉图诗学思想中的矛盾是他的政治理想和他的诗人天性的矛盾,艺术与真理合一的构想和实践又体现了柏拉图作为诗化哲学理想先驱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一生致力于思想上的研究,努力想找到人类的终极真理,为人类寻回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的哲学对于西方的哲学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喻为所有现代历史主义源泉的黑格尔,对柏拉图推崇备至,称赞柏拉图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物之一,他说:“他的哲学是世界历史意义的创作之一,它从产生起直到以后各个时代,对于文化和精神的发展,曾有过极为重要的影响”[1].有人甚至断言,二千多年来的西方哲学的发展都只不过是对柏拉图哲学的注解.在柏拉图的哲学中,最主要的是他的理念论.这理念论中又有核心,即善…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探索了一套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要遵循和坚持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准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探索"接近"真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对虚假判断的存在做了大量考察,结论是虚假判断不存在。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的话,为什么一篇目的是讨论"知识是什么"的对话要被影响转换话题,从而使对话的参与者对怎么会存在虚假判断困惑不解?这部分内容是无关紧要的题外话,还是提出了重大的哲学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梳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柏拉图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建设使学校教育内容中和谐主题的比重有所增加."校园和谐教育"是指在学校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以和谐为主题的知识传授和德行教化.和谐教育要求培塑学生的和谐知识文化结构、培养学生的人际和谐与生态和谐观念.和谐教育要求遵循真诚、关怀、人道原则,通过加强校园伦理文化建设、完善校园的制度建设、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和孔子的理论各自对中西方产生过重大影响,是后世诸多思想的滥觞。择其诗教文艺观进行对比,第一部分探讨居于不同地域的二人为何会形成较为相似的强调文艺教化的观点,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个人角度等三个方面论述;第二部分从柏拉图和孔子看待文艺的角度与方法、态度等方面比较其诗教文艺观的异同,并简略陈述形成如此差异的原因;第三部分略论柏拉图和孔子诗教文艺观的后世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教学的任务主要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包括知识、能力和科学意识……等,为学生做好继续深造和就业打好坚实基础。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职能现在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更多地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造性的劳动,师生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就反映了现代教学论关于教师作用的基本观点——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主导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教师主要的是塑造学生,使其在主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获取知识、信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巨著《理想国》中阐发了自己关于建立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美满社会的哲学理念,其中"正义"这一核心思想贯穿始终。柏拉图探讨了城邦的正义和公民个人灵魂的正义这两方面内容,得出观点:当两者都实现了正义与和谐,一个完美理想的国家便得以建立了。虽然《理想国》倡导的"和谐"有其阶级局限性,它的精髓对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是真理的概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巨大指导作用,推动我国四个现代化大业大踏步前进。但在理解与贯彻这一真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偏差,其思想与理论根源在片面地强调真理绝对性,将其教条化,而忽略于真理的相时性一面,即忽视这一真理诞生的客现时空背景与对其理解的主观差别。盲目引进,不计条件上高精尖,是背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左”的流毒。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这一指示,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