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船山诗学,与中国古典文论一同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即语义的含糊性。通过辨析《姜斋诗话》中船山先生正横渠之学、斥佛老申韩的具体情况,得出对船山诗学的定义,即纯正的正统思想,而又直面现实正析善恶的伦理诗学。由船山的诗学观得出一些启示,即中国传统思想突破之难和中国诗学的实践理性之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2.
清初王船山诗说,在整个清代诗学论坛上,很像园圃中的一朵奇葩异卉,馨香扑鼻。虽然在清初四大诗学流派中,〔1〕船山榜上无名,而且亦不怎样为当时诗人学者所推许,但若从其诗学理论之卓越而言之,则其成就实不在当时名流之下。至于船山诗学应归入何一流派,论者的意见,颇不一致。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认为船山是神韵派的先驱人物,在王渔洋之先。郭氏之后,也有其他学者将王氏分别纳入不同的诗学流派中。〔2〕事实上,我们无论将船山摆在那一流派中都会有问题的,因为船山自有船山个人独特的诗学。我们无宁说,船山是自成流派、…  相似文献   

3.
关于曹丕、曹植二人诗歌高下的问题,自钟嵘《诗品》以来,论者大都认为曹植诗歌胜于曹丕。船山先生却认为二人诗歌有着"仙凡之隔",曹丕有着"独至之清",所以他的诗歌属于"仙"品,他本人则被推许为"诗圣";而曹植诗歌"建立门庭",因而属于"凡"品,其本人也被贬为"驵才"。船山先生立论的内在逻辑在于:首先,他以《诗三百》作为后世诗歌趋赴的理想,追求一种天然本真的诗歌境界;其次,他采取正反相形的方式评诗,其肯定性评述常有精微之论,但否定性评述有时则失于偏颇。二曹诗歌的个案体证了船山诗学的这种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诗歌艺术的内容与形式问题历来是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艺术表现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独特新颖的意见,其中之一即是著名的"一意"一笔"说.这个诗学见解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是别具一格的,是联系船山诗学"以意为主"和"诗道性情"两个命题的内在枢纽,旨在创造一种纯净的诗美.  相似文献   

5.
船山词以嗣响离骚、忠爱缠绵的词情崛起于风起云涌的明末词坛,况周颐以"含婀娜于刚健"评价船山词的艺术表现。文章以船山的咏物词为例,分析其接近《离骚》"芳草美人"传统的寓刚健之情于婀娜多姿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6.
《衡阳师专学报》2012,(1):F0003-F0003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创刊,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自1982年第3期起开辟“船山研究”专栏,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学术宗旨,研究内容以船山哲学、史学、诗学及其生平研究为主,并涉及船山伦理学、宗教学、民族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引入现代诗学的“张力论”观照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认为:诗歌“二原质”——“情”与“景”之间存在张力。情景交融是一种“情”和“景”的紧张关系造成的艺术品的超常特性。情景交融中所体现的“情”与“景”之间张力的最大才是中国诗美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不仅戏曲写得好,他的诗学思想也非常丰富。在发生论上,他提出‘‘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的创作理念,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倡抒写性灵,不拘格套。在构成论上,他认为“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万物之情,各有其志。在审美论上,他有着“情理统一”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9.
王彝诗学思想中的"节情说",既缘于适应明初文坛风尚之需要,更乃"北郭诗人"诗学思想中一以贯之的原则。元末时期,"北郭诗人"坚持诗歌"缘情"本质的同时,已注意到"节情"的必要性。入明后,他们的诗学思想重心转移到"节情"上,但未能真正实现这一理想。于是,他们陷入了这样一种悖论:应当"缘情"时,他们却关注现实,去"节情";应当"节情"、干预现实时,他们却坚持"缘情"。结果是,他们的生命连同诗歌理想一同走向消歇。  相似文献   

10.
“兴”与“隐喻”作为中西方诗学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代表了中西方两种不同的诗学思维。从文学层面看,中国诗学中的“兴”所阐发的是一种“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西方诗学中的“隐喻”则通过“异质远距”的原则给人带来一种新奇陌生的审美效果。从心理层面而言,“兴”是触物起情,强调内心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触发;“隐喻”更重视理性的作用以及客观事物的具体对应。中国诗学中特有的“意境”“意象”等概念,多强调心与物之间的相互感应,追求一种“神与物游”的诗学境界,是由外在走向内在的哲学体现;而西方“绝对隐喻”的出现,使得“隐喻”不仅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更是用已知呈现未知,以有限指向无限,从内在走向外在的思维方式与哲学命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衡阳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蔡伦造纸";有哲学思想五百年来第一人"王船山";有文明奥区"天下南岳";有远近闻名的"衡州窑"……可谓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特色突出,文化资源丰富。在当今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国际发展潮流下,如何发挥好这一宝贵文化资源,把资源发展成产业,便是衡阳重新崛起的重要战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王船山《唐诗评选》是清代最早的一部披沙淘金的好选本。受儒家“诗教观”与“神韵观”的局限,对某些作家及其作品的评价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3.
赵执信是清中叶山左著名诗人,也是“清初六大家”之一,历来为诗评家所关注。文章立足于郭绍虞等先生编辑的《万首论诗绝句》,从中稽查到评论赵执信的论诗绝句39首,代表了清人对赵执信诗歌及诗论的看法。因目前学界只重视各种诗话及序跋中对赵氏的评论,而对清人论诗诗资料鲜有涉及,文章特援引论诗绝句中的有关评说,以为学界参照。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以来,云南社会长期动荡不安。蔡毓荣任职云贵总督期间,正是云南社会从明末清初的大乱到康雍乾盛世的转折点。其提出的以《筹滇十议疏》为核心的云南治理方略,抓住了当时云南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随着政策措施的逐步实施,云南社会很快安定下来,转入了较快发展的轨道。蔡毓荣提出的治理措施,大多被后任者所继承,得到了较长时期的贯彻实施,促进了当时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故有云南平定后“抚绥安辑之绩,(蔡)毓荣开之,(王)继文成之”之评价。  相似文献   

15.
善恶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以孟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认为,人之"性"是善的。那么,人的"恶"是从哪里来的?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哲学家认为,"才"是恶的起源(如程颐);有的哲学家认为,"气"是恶的起源(如程颐、朱熹);有的哲学家认为,"物欲"是恶的起源(如朱熹)。对于这些观点,王船山均不同意。他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辨析,并提出了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独特见解:"以罪归情"。  相似文献   

16.
《跻春台》是清末四川中江人刘省三编辑的话本小说集,是研究近代汉语的珍贵语料。蔡敦勇先生的校点本错误较多,文章试从点、校两个方面对该本提出数十条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7.
程恩泽诗论对郑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恩泽诗宗韩愈、黄庭坚,而诗论则重在凸显山谷诗学的"学问"、"脱俗"要旨,反映为"性情又自学问中出"、性情"包孕"学问、性情"深厚""庄雅"的重要表述,以及为诗须"引证赅洽"的创作主张.在考据成风而"神韵"流于虚廓、"性灵"堕落浅浮的晚清之世,对学问和脱俗之旨的异代强调彰显了"学人之诗"的独特品格.程恩泽诗论对郑珍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虽其规模韩、孟,又出以元、白面目,但一归于学问、脱俗二途.而与程氏诗论和山谷诗学相符若契.  相似文献   

18.
遍检现有研究唐宋诗歌选本的论著,如孙琴安《六百种唐诗选本提要》、金生奎《明代唐诗选本研究》、贺严《清代唐诗选本研究》、张智华《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卞东波《南宋诗选与宋代诗学考论》、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高磊《清代知见宋诗选本叙录》、邹云湖《中国选本批评》等,发现上述论著著录之外,仍有一些重要的唐宋诗歌选本遗漏,特增补20种。  相似文献   

19.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1987年开辟“王船山研究”专栏以来,本着砥砺学术思想、继承文化传统、弘扬船山精神这一宗旨,吸纳各方英才,在船山哲学思想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表现在对船山哲学新的理论命题的清理与发掘、学术史研究的开展与推进、学术视野的开拓与创新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