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介绍中国英语和中国英语词汇,分析中国英语词汇的3种构词方式:音译、译借和语义再生。认为中国英语是用英语的特殊形式来表达中国发展的特殊形势的语言系统,中国英语为英语带来了大量新的语汇、新的表达法和新的视野,丰富了英语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马静 《科技信息》2011,(28):130-130
中国式英语,即"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在大学生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很常见。这种不合乎英语文化习惯的英语表达,影响了对外交流和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中国式英语产生的社会语言根源,主要表现形式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洁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Z1):68-70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常常需要用中国英语来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因为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相应或相近的词语来表达。而在英语教学实践及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英语是指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的英语表达,以及长期使用所形成的地域特征等,是英语的一种变体。而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母语的影响所犯的一些错误,具有个体性特征,是一种过渡语。了解两者的差异有助于中国英语的研究发展,提高中国英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题型的调整表明"中国文化中国表达"的重要性。本文提出利用我国英语传媒的丰富语料,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加大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输入,并规范、引导学生中国文化英语的输出,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英语是讲汉语的人使用的以规范英语为核心,用来表达中国特有事物和现象的一种英语变体,它的运用有利于促进中国同世界的交流,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式英语是受汉语影响的不规范英语,它的运用会阻碍中国同世界的交流。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因此我们要区别对待,大力发扬中国英语,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  相似文献   

7.
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离不开语言这一载体,认同中国英语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借力中国英语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有效路径之一。为实现有效沟通,建议利用主流媒体统一规范有争议的中国英语表达;鼓励中国公民利用微信、抖音等现代媒体进行民间中国英语交流,表达中国理念和声音;培养译者创新意识,做到“言之有礼”。  相似文献   

8.
李翠菊  刘凤林 《科技信息》2010,(22):131-131
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与研究发展迅速,取得很大进步,培养了大批优秀外语人才。然而,中国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长期处于被忽视状态,造成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因此必须在英语教学中重视中国文化的融入,完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征的不规范的英语,理论上应该避免。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式英语"都是不可接受的,它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语言学根源。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中国式英语的根源及其社会功能,目的在于改变社会对中国式英语全盘否定的态度和看法,肯定其对社会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要读者认识到中国式英语的弊端,尽量减少使用中国式英语,与世界英语接轨。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英语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英语正在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国际文化交流工具.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使用者在使用时,应尽量摆脱英美社会的语用准则与规范的束缚,避免使用打上所谓"标准英语"国家的文化、宗教、价值观、信仰等烙印的表达.中国英语不应被当成一种跨文化语用失误.而是语言顺应的产物,在保留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李白《秋浦歌》(十五)几种英译文在音、形、意三个方面的比较与分析,证明了中国古诗以其音的铿锵顿挫,形的整齐简练,意的富有韵味而使得翻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唯其存在挑战性,更体现出中国古诗无法言说的美。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是士人独立意识的形成阶段。魏晋南北朝士人意识原本是作为一种整合社会的力量而出现的;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士人意识同时体现了某种创造维度与斗争维度的僭越功能。魏晋南北朝士人意识的僭越功能不总是革命性和颠覆性,其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定型、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确定、中国士人阶层的定位等方面都彰显出了某种二律背反的旨趣。  相似文献   

13.
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专业英语教学侧重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和理解,忽视了对中国文化内容的渗透,导致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不良现象。中国文化教育应成为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内容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选择文化内容、编写教材、借助考试和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四个方面探讨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和加强中国文化教育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4.
何立艳 《科技信息》2013,(25):47-47,98
在廊坊高校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正视当前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现实,必须调整英语教材内容,增加母语文化;提高英语教师素质,担负中国文化传播重任;引导学生阅读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以斯科顿的"标记模式理论"和弗希曼提出的"域分析法"等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分析,揭示了印刷媒体及网络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复杂的动因。语码转换不是随意的,是一种主观性的言语选择过程,是用来传递一种社会及语用特性。汉语中夹着英语的这种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语言学现象,汉语语境下的汉英语码转换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的英文长篇小说《唐人街》并不以艺术性见长,而重在彰显中国文化的优质品性。小说叙写了大都市纽约唐人街上冯氏一家的生活,但着力的是尽管生活艰辛,却洋溢温情、宽容与和谐的理想家庭形象建构,这个华人家庭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实质。小说还通过还原童年经验来演绎具有家庭精神的中国文化,这种自传式写作更加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而小说中多元文化景观的展示、皈依乡土的强烈意向和中国文化现代价值的全面张扬,具有全球化表征,中国文化成为“主题化的乡愁”。小说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强化了怀旧意味。  相似文献   

17.
沉浸式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全英文教学的模式近年来在中国受到很多关注。许多城市不断地出现"沉浸式英语幼儿园",表明在世界全球化的过程中,英语在中国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主要探讨了沉浸式英语教学模式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网球运动员英语运用能力的水平是中国网球国际化的制约因素之一,而网球专业体育师范生是中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提高其英语水平对进一步提高网球运动员的英语运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培养网球专业体育师范生的摇篮,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因此,利用高校丰厚的教育资源对具有一定基础及较强接受能力的网球专业体育师范生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其网球专用英语的运用和传授能力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20世纪之后,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已有多种英译本陆续问世。其中,由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夫妇和英国学者霍克斯翻译的两个译本被誉为公认的传神佳作。它们各具特色,风格各异。针对杨、霍所译注的《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对比分析两种译文不同的翻译风格及技巧,探讨各自不同的翻译效果,试图挖掘它们背后的深层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0.
从勒弗维尔翻译思想的立论基础“折射”理论出发,探讨了译者的任务在于根据目的做出相应的改写。改写是对折射的一种继承和发展,翻译行为因为其目的性必然存在着改写现象,这对非文学文本和文学文本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