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乙氧基在苯乙醚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苯乙醚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苯乙醚的乙氧基在空间的位置影响苯乙醚的原子电荷分布和能量,从而影响苯乙醚的亲电取代反应。苯乙醚的O-Ph键旋转,形成不同构象之间的最大与最小体系能量值之差ΔE仅0.0094918a.u(5.9562kcal.mol-1)。当C8-O7-C1与苯环垂直时,体系能量E(90)=E(270)=-383.4660041a.u最低,为稳定的优势构象。苯乙醚中乙氧基虽然表现为吸电基,但它的作用使邻、对位碳原子的负电荷比苯环碳原子多,成为亲电取代反应中心,在邻、对位碳原子上较容易被亲电试剂进攻,乙氧基为邻、对位定位基。亲电试剂Me+与苯乙醚反应时,电子效应是影响亲电取代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乙烯基在苯乙烯亲电取代反应中的定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苯乙烯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苯乙烯的乙烯基在空间的位置影响苯乙烯的原子电荷分布和能量,从而影响苯乙烯的亲电取代反应。苯乙烯的C—Ph键旋转,形成不同构象之间的最大与最小体系能量值之差ΔE仅0.00525188a.u(3.2956kcal.mol^-1)。当C8-C7-C1与苯环成40度时,体系能量E(40)=-307.448920182a.u最低,为稳定的优势构象。苯乙烯中乙烯基表现为吸电基,它的作用使邻、对位碳原子的负电荷比苯环碳原子多,邻、对位亲电取代反应中间体最稳定,反应的途径最有利,乙烯基主要表现为邻、对位定位基。  相似文献   

3.
在有机化学的亲电取代反应定位法则教学中,甲基代表烷基,作为芳烃亲电取代反应定位效应的典型例子,但甲基不同于乙基等烷基,具有不同的定位能力,烷基是如何影响芳环的结构从而影响取代基定位,教材和教学中描述较简单,不便于学生领会和比较。该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烷基苯RAr(R—Me、Et)的R在空间的位置影响烷基苯的能量和原子电荷密度,从而影响烷苯的亲电取代反应。(1)烷苯的R—Ar键旋转形成不同构象,其中的最大与最小体系能量值之差△E,△E(Me)〈△E(Et),{△E(Me)=0.0000084a.u,△E(Et)=0.0068029a.u},甲苯比乙苯的R—Ar单键更容易自由旋转。在EtAr,C8-C7-C1平面与苯环垂直时,体系能量[E(90)=-308.661166a.u.]最低,为较稳定的优势构象。(2)甲基和乙基均向苯环供电子,虽甲(乙)苯环的碳原子所带电荷之和都不及苯,但甲苯比乙苯的环碳上电子密度大,∑Q(Me,30)=-1.02794〈∑Q(Et,90)=-1.010487。(3)甲(乙)苯化合物中,均为邻、对位碳原子电子密度大于苯环碳{甲基:邻位qc2(30)=qc6(30)=-0.212118,对位-0.20724~-0.20728;乙基:邻位qc2(90)=qc6(90)=-0.209509,对位q(90)(-0.20695)},间位碳原子的电子密度小于苯环碳[甲基间位-0.19153~-0.19228;乙基间位q(90)=-0.192171],甲、乙苯的邻、对位有利于亲电取代反应,且甲基大于乙基的定位能力。(4)亲电试剂Me^+与苯环反应形成邻、对位的碳正离子中间体比闯位碳正离子中间体稳定,有利于生成邻、对位取代产物,因此,甲、乙基均为邻、对位定位基。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研究了苯乙烯醚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苯乙烯醚的乙烯氧基在空间的位置影响苯乙烯醚的原子电荷分布和能量,从而影响苯乙烯醚的亲电取代反应.苯乙烯醚的O-Ph键旋转,形成不同构象之间的最大与最小体系能量值之差ΔE仅0.005 402 a.u..当O12-C1C13与苯环垂直时,体系能量最低,为稳定的优势构象.苯乙烯醚中乙烯氧基表现为吸电基,它的作用使邻位碳原子的负电荷比苯环碳原子多,邻位亲电取代反应中间体最稳定,反应的途径最有利,乙烯氧基主要表现为邻、对位定位基.  相似文献   

5.
—取代联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时,当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4-位或2-位时,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未有取代基的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对位为主.若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3-位时,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有取代基的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对位为主.  相似文献   

6.
一取代联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时,当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4-位或2-位时,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未有取代基的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对位为主。若取代基为产生-I〉+C效应的吸电基或供电基在联苯环上3-位时,第二个取代基主要进入有取代基的苯环的邻位和对位,以对位为主。  相似文献   

7.
通过亲电加成,亲电取代和亲核加成反应讨论了有机物的化学结构对反应历程、速度及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的官司能团上连接的推电子基使亲电类反应加速,使亲核类反应减速,而吸电子基的作用则相反;烯烃与溴、碘的加成及非共轭烯烃与氯的加成以反式为主,而共轭的芳烯烃与氯则以顺式加成为主;在亲电取代反应中,取代苯的原取代基若为推电子基,多数理到邻、对位二取代物,而原取代基为吸电子基,除卤原子外,主要得到同位二取代物。  相似文献   

8.
用从头算RHF/6-31G*方法对卤代酚苯环碳原子的电荷分布进行量子化学计算,从标准图谱上查阅了这些化合物苯环碳原子的化学位移.氟能使其邻、对位负电荷明显增加,化学位移减小.氯、澳的效应不明显,碘呈现出相反的作用.苯环各碳原子Ci的化学位移δi与其净电荷Qi值基本呈线性关系.较大的卤素取代基本身起大的电荷屏蔽作用,使邻近碳原子化学位移受到影响.化学位移有助于判断卤代酚类化合物的反应活性.可推测氟代酚具有较高的亲核-亲电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9.
~(13)CNMR谱分析苯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CNMR谱分析苯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柴明辉(安徽大学化学系合肥230039)摘要*用13CNMR谱对单取代苯和多取代苯的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进行分析,得到取代基对苯环上碳原子13C化学位移的影响与有机定性理论中取代基对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计算多氯代苯胺脱氯加氢反应中苯环上各C原子电荷分布和亲电取代σ配位化合物能量的变化,研究多氯代苯胺脱氯加氢合成3,5-二氯苯胺反应的定位效应.结果表明:多氯代苯胺邻、对位C原子电荷数和σ配位化合物能量明显小于间位C原子的电荷数和σ配位化合物能量,邻、对位会优先发生脱氯取代反应,即理论上朝着生成3,5-二氯苯胺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11.
采用MNDO法计算了苯酚和它的一些衍生物的最稳定的几何构型(用能量梯度法优化得到)的电荷分布,探讨了羟基、甲酰基等取代基对电荷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这类化合物中绝对值最大的负的净电荷总是出现在羟基的邻位,适当配置羟基、甲酰基等取代基的位置可使苯环上的某些点(如羟基的邻位)上的净电荷变得更负.1个基团是“拉电子基团”或是“推电子基团”不能准确说明取代基对电荷分布的影响,必须从取代基在分子体系中的诱导、共轭效应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藉助量子化学计算,才能获得准确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12.
将叶绿素-a溶解于乙酸并回流,一步剔除中心镁离子和脱去132-位甲氧酰基,再经重氮甲烷甲基化得到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再通过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氧化、还原和消去等化学反应,实施对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中3-位乙烯基1、31-位羰基、17-位尾端酯基和20-中位氢的活性反应位点,同时,对官能团保护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所得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经IR1,HNMR及元素分析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3.
氯乙烯与氯化氢亲电加成反应的方向,如果仅从静态的电子效应考虑,难以解答,这可以从动态电子效应和反应历程中速度控制步骤的活化能高低进行解释.同时,亦可加深对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则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以甲苯、对苯二甲酰氯(TPC)为原料,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合成1,4-二(4-甲基苯甲酰基)苯(DMBB),产率为82%.在吡啶/水混合体系中用高锰酸钾将DMBB氧化得到1,4-二(4-甲羧基苯甲酰基)苯(DMBA),产率为85%.DMBA与二氯亚砜在DMF催化下反应合成1,4-二(4-甲酰氯苯甲酰基)苯(DMBC),产率为85%.3步总产率为59%.用FT-IR、1H NMR和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化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和较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AFM技术研究了聚丙烯酸在末端硫醇化的聚乙二醇分子自组装膜表面形成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及影响因素,发现溶液浓度和离子强度对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及粗糙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Ti原子Z轴分数坐标的移动对立方SrTiO 3的能带结构、能态密度和Mulliken电荷布居方面的电子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Ti原子Z坐标的上移,O原子的电子逐渐转移到Ti原子上,使得O的部分电子能量升高,Ti的部分电子能量降低,价带与导带渐渐重叠,能隙消失,即Ti原子位置可以强烈影响SrTiO 3的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harge transfer of four tetrathiafulvalene derivatives. Perfluorination of dibenzo-tetrathiafulvalene (DB-TTF) increased the reorganization energy and was considered disadvantageous for the charge-transport process. Fluorination lowered the frontier orbitals of the compound, favoring electron-rather than hole-transport due to the low injection barrier. While intra-ring substitution of carbons of benzene with N atoms did not increase the reorganization energy, it enforced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and decreased the charge injection barrier due to lowering the frontier orbital. Calculation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introduction of NH 2 to DB-TTF can change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charge mobility, thus providing a method with which to promote -stacked structures. Calculation of charge transfer integrals using site energy correction methods was found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perfluorinated DB-TTF because it exhibits remarkable polarization effects.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使用自洽投影缀加平面波方法,计算了对苯二甲酸 锌配合物(MOF-5)的体态几何与电子结构。经理论预测MOF 5是一种直接能隙半导体,价带极大值(VBM) 与导带极小值(CBM)都位于位于G(0, 0, 0)点,其直接能隙约为3.17eV,间接能隙约为3.18eV。通过对优化后的MOF-5晶体结构的分析,发现MOF-5晶体结构中的苯环沿着对位方向受到拉伸,同时沿着垂直于对位方向受到压缩,说明成键过程中对苯二甲酸分子的苯环发生了一定的变形。同时对优化后的MOF-5晶体进行总态密度图、分波态密度图及Mulliken电荷分析,发现Zn—O1键的键能大于Zn—O2键,Zn原子的4p轨道有电子分布,即Zn的s、p和d轨道均参与了成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