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政治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的消极方面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实施现代化的变革。人作为构建政治文化的主体,其自身的现代性在推动政治文化现代化方面无疑起着关键的作用。笔者试通过对传统人格解析的基础上,致力于人的现代性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四个维度中,人生理想、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中国人的传统性的思想与观念减弱缓慢,同时其现代性的思想与观念增强迅速,所形成的当代中国人的人格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都偏高,也就是当代中国人的性格内涵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的特征都很强,从而确定中国人现代化模式的类型是“强势混合型”。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中国现代性及其道德谋划同样面临和必须规避解构真实性、颠覆传统性、极具宰制性等三个悖论。"解构"之后意味着"重构","颠覆"之余急需要"重树","危机"之中寓含着"转机"。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主旋律,以后现代视角反思和回望我们来时的路,沿着传统与现代、外来与本土"有机结合"的基本路向,"重树"因现代性及其道德谋划"颠覆"了的社会道德体系,"重构"被其"解构"了的社会关系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人格的完整性和同一性,以期求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在传统文化认同、社会关系认同和人格同一性认同等方面出现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的四个维度中,人生理想、人与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中国人的传统性的思想与观念减弱缓慢,同时其现代性的思想与观念增强迅速,所形成的当代中国人的人格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都偏高,也就是当代中国人的性格内涵是传统性与现代性两类思想与观念的特征都很强,从而确定中国人现代化模式的类型是“强势混合型”.  相似文献   

5.
李英林  景译卫 《科技资讯》2011,(17):233-233
文化是主体人格的展现和成因。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人、陶冶人、规范人等功能,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重要文化途径。为此,高校应搞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抓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人格精神指人的精神境界、思想意识,是人格的核心。大学应通过教育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和塑造学生主体精神、理性精神和道德精神等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7.
乡土小说的家园想象是乡土创作在乡土中国受到现代性侵染并进而反思现代性后,以人为中心,极力张扬人的价值,展现浓厚的人性道德情愫和自由精神的叙事格局。对这一叙事格局的探讨,不能离开现代性语境。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为对象,以对现代性语境的反思为背景,从社会文化及心理学角度对乡土小说创作与现代性问题进行联系性考察,挖掘出现代性进程中乡土作家们内在的精神矛盾和复杂的文化心理,揭示出乡土小说家园想象乃至乡土创作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文化自信是文化认同的向度和强度体现,蕴含着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活力,显示着人与社会精神品格。文化自信的生成由多种力量聚合而成,其中文化的制度性认同构成文化自信的内在约束力,实践性认同是文化自信的依靠力量,而话语性认同则是文化自信的凸显窗口,只有积极地推进制度建设、共有社会实践与语言的表达和交往等文化实践,才能形成自信的社会人格与个体人格,使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总体性概念,它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成、发展的总体性过程和特征。我们可以从历史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去理解和规范现代性。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态度是辩证的,即对于现代性的历史价值的积极肯定和对于现代性的负面价值的深刻批判。反省批判现代性的目的是重建现代性。实践是重建现代性的根本方法,共产主义革命是重建现代性的现实运动。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道德的现代性就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与其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评价和调节人们行为的新型道德规范的特点。当前我国道德正在展示其支持社会公平和平等、鼓励人的个性自由发展、注重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均衡、追求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现代性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指出了现代性包括个人主义、现代化、实利主义等特征。这些特征中的任何一个,甚至它们的每一个变种,都代表了现代性的一个中心方面,都可以被上升为现代性的驱动力。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现代性这一极端复杂而独特的社会现象。现代性就是上述诸特征相互作用的复杂的多元现象的统一整体,就是自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至20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的与分散世界史中的传统文化相对的导向统一世界史的现代文化的全球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现代性为视角,在本质上可以看到,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引进、传播与中国现代性历史语境的生成、曲折演进构成了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历史起点,中国现代性文化语境的复归与拓进是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现实支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实现的是文学的"文学化"转向,体现的是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它自己已经构成现代文明的本体内容,成为现代文明本身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性为视角,在本质上可以看到,西方现代性文化的引进、传播与中国现代性历史语境的生成、曲折演进构成了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历史起点,中国现代性文化语境的复归与拓进是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现实支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实现的是文学的“文学化”转向,体现的是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它自己已经构成现代文明的本体内容,成为现代文明本身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康德金规则,即"要仅仅按照你能够同时愿意它成为一条普遍法则的那样一个准则去行动",既是全球伦理基础的唯一金规则,也是多元社会道德价值基础的唯一金规则.在大众道德时代中产生的大众人格需求,以及能够获得大众的价值认同,从而形成道德共识的大众道德时代人格培育理想范式,是从现代日常生活生长出来且满足康德金规则的现代性平民人格.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体测量技术的服装定制工业化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服装消费向时装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按顾客要求进行批量化工业生产已经成为服装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惟有度身定制才能满足服装既舒适合体又体现穿着者个性的要求。以先进的三维人体测量技术为切入点,借鉴国外服装公司的成功实例和经验,探讨了对服装进行度身定制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希望对国内服装界人士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政治惊扰-市场窄化”的逻辑或机制,深刻地渗透、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产业体系之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型的结构性障碍或困境。以“政治惊扰一市场窄化”的概念框架研究钧窑创烧以降到1970年代末市场化转型前后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政治、市场对钧瓷技艺、手工艺人及整个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性挤压,也能感受到其强大的正面积极功用。只有通过更多“传统文化资源”现代性转换个案的充分“经验分析”,才能从学术理论角度更恰切地定位“政治惊扰”和“市场窄化”的适切边界,并使其成为革故鼎新的现代性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上海自从开启现代性进程以来,真正从都市文化的角度来想象上海空间、建构上海现代都市文化特质的无疑是新感觉派小说家。他们所建构的上海都市空间既是想象的,又是现实的;不是完全真实的,又不是完全不真实的,是想象与现实的混合体。从新感觉派作家对上海的想象开始,上海逐渐成为中国人理解现代性的一个文化符号和永久的文化记忆。新感觉派作...  相似文献   

18.
牟宗三对中国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内在精神有着深刻独特的解析,面对西方现代化的强大冲击,他继续执守儒家心性论的立场,通过对“心性本体”的重新诠释,试图以自己的方式保住这一本体,并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但他的“良知坎陷说”最终并没有真正跳出传统儒家道德中心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