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现代化的执著追求贯穿于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始终,对政治现代化的追求自然也在其中。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广泛群众参与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里程碑,它引进了西方的制度文明,彻底改革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增强了国家和社会的力量,使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得以延续和发展,具体体现在政治权威的合理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2.
对现代化的执著追求贯穿于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始终,对政治现代化的追求自然也在其中。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广泛群众参与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里程碑,它引进了西方的制度文明,彻底改革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增强了国家和社会的力量,使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得以延续和发展,具体体现在政治权威的合理化、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3.
李建忠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2,(1)
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展,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为中国奠定了全面近代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追求现代化,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思索与奋斗、光荣与梦想。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经历了器物一制度一文化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阶级从不同的立场上提出了不同层面的现代化方案,这些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但由于时代、阶级以及方案本身的局限性,这些方案最终都归于破产。 相似文献
5.
6.
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就经济领域而言,可以为以经济价值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注入清新的空气,就政治领域而言,我们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需要传统政治文化的帮助。弘扬中华文化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伟大工程,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意义。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普世价值,对于解决西方国家存在的社会问题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彬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29(2):215-217,221
论述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三次冲撞,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比较来寻找两种文化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巨大精神动力,也是21世纪世界各国社会现代化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丁芝珍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0-62
中国自近代以来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其间经历了长期艰苦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民真正开始了现代化建设,但是要在我国真正实现工业化、制度民主化、管理科学化、人的思想观念现代化等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卢开宇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2,(6)
190 9年在天津成立的中国地学会 ,是我国科学社团中活动时间最长政治上最为进步的学术团体之一。该学会不仅“广招同志”为中国新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而且还“纠合同志”积极投身辛亥革命 ,参与策动了滦州起义 ,在促使清帝退位促成民国建立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王赓唐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今年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辛亥革命在无锡的胜利 ,有它的历史大背景 ,动力来自革命前夜的社会变迁。本文分别从无锡城市功能的转化 ,市民社会的诞生 ,教育制度的改变 ,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以及民风民情的蜕变加以论证 ,说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失败后,不少立宪派变成了革命派,即使那些仍然坚持君主立宪者,对革命派的态度已开始发生变化,多了一些同情和包容。在国内外压力下,西太后被迫搞假立宪改革,然其大权在握,不能取信于立宪派。光绪帝死后,立宪派无君可忠了。宣统小皇帝继位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局面并未发生实质的改变.激起了立宪派的不满。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改变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放弃了一贯坚持的君主立宪的主张,加入了革命洪流,积极参与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为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前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周术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55-57
辛亥革命后,中国资产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雷铁崖作为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的追随者,继续致力于民主共和的理想追求,其事迹可歌可泣,其精神永放光茫. 相似文献
15.
16.
刘小云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23(2):39-42
辛亥革命是20世纪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国共两党是20世纪的中国政坛两大党,本文拟从革命领袖、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三方面重点考察辛亥革命与国共两党关系的渊源,由此透视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中国巨变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张加华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
辛亥革命后,由于政府的提倡,进步人士的倡导,物质文明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及人们观念的变更,江苏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风俗的变迁有其时代进步的意义,反过来,又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保存和发扬了革命成果。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前后,沅水和澧水流域涌现出了一个以革命志士为主体的人才群体,我们称之为“沅澧流域人才群”。这个“人才群”在武昌首义中崛起,以宋教仁、蒋翊武为核心,其形成与湖湘文化、会党斗争、学生运动等因素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对国民主体意识觉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政治革命,它不仅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更重要的是使国民的民主意识,自由思想和共和观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的失败迫使国民对半殖民地意识与“欧化主义”进行深刻反思,从而给国民注入了彻底的人格独立意识,维权意识和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辛亥革命对国民思想观念的洗礼、对中国国民主体意识的觉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