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梁政 《科技信息》2006,(9):71-72
在铁路机车与车辆维护检修、整备运用过程中要排放含油污水,其中常含有比较难于自然上浮、沉淀的乳化油.通过对乳化油的物理化学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采用电化学法将乳化油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解决了少量含油污水优质达标排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涡流室柴油机燃用乳化油的节油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种形式的单缸涡流室柴油机上,以各种配比的乳化油进行台架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着重分析掺水率、乳化油内相颗粒大小、供油提前角和喷油压力等参数对节油效果的影响,得到若干有意义的结论,为在涡流室柴油机上推广应用乳化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多种形式的单缸涡流室柴油机上,以各种配比的乳化油进行台架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着重分析掺水率、乳化油内相颗粒大小、供油提前角和喷油压力等参数对节油效果的影响,得到若干有意义的结论,为在涡流室柴油机上推广应用乳化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小波去噪法处理热重信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恒温DTG曲线的小波去噪研究,发现采用不同的小波以及小波分解层次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去噪效果.利用信噪比、均方根误差和李氏指数等指标作为评判标准,比较了不同去噪信号的特征,并确定了最佳的小波去噪参数.同时对过滤得到的噪声信号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噪声信号符合白噪声的标准,通过比较小波去噪与相邻点平均法和傅里叶过滤法,证明小波法在处理DTG信号时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被排放到大气中.VOCs以其来源广、危害大的特点而成为仅次于颗粒污染物的第二大大气污染物.大气中逐渐增加的VOCs已经成为当今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传统处理VOCs废气方法主要有燃烧、冷凝、吸附、吸收等.生物过滤法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处理大气量、可生化VOCs的废气处理技术.凭简单高效、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生物过滤法成为一简单、高效及具有前景的VOCs废气处理技术.本文对传统方法与生物过滤法进行了比较,并在综述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废气的研究进展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分别对影响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废气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底物VOCs性质、填料选择、填料湿度、pH值、营养、温度、微生物等进行总结和评述,对今后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在汽油机上应用掺水乳化油进行了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揭示了汽油机燃用掺水乳化油是降低油耗,改善排放特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在汽油机上推广应用乳化油,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浓缩结晶的方法处理浓缩液,通过冷凝水、真空泵出水与自来水比较处理,可以看出浓缩结晶的方法对浓缩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本实验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滇朴为碳源,通过化学活化法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的活性碳材料.并对其结构、形貌及性能进行了表征.SEM照片结果表明,利用KOH活化而得到的活性碳材料仍然保留了滇朴的纤维结构.通过KOH活化处理,活性碳材料中存在大量的芳香环,石墨微晶结构变多.BET结果证明活化后的活性碳材料含有丰富的微孔结构,孔径约为3.5 nm.利用此类活性碳材料对卷烟主流烟气成分进行吸附实验,KOH活化的活性碳对烟气中有害成分表现出更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Mohr强度理论为基础,利用岩石微元强度服从对数正态随机分布的特点,得到了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并根据试验曲线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出模型参数.与试验结果比较,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岩石破裂过程的全应力应变关系,真实反映了岩石软化特性、岩石强度随围压变化等特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对数正态参数F0,S0对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参数F0值的变化对岩石的强度有影响;参数S0值的变化对岩石的脆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拟采用炉渣过滤法对包头亚麻厂生产废水进行处理 ,在设计之前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用该工艺处理亚麻生产废水 ,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并具有以废治废、综合治理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1.
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控水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上油田采油特点,分析了海上油田控水的迫切性。海上油田产出水主要来源于注入水、边水和底水。为了提高采收率,任何形式的产出水都要控制。海上油田控水技术由注水井调剖技术和油井堵水技术组成,这两项技术都由措施必要性:划断、堵剂选择、堵剂用量计算和堵剂放置工艺等技术组成。海上油田调剖堵水成功的矿场试验说明,海上油田控水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应用高温、高压液体粘度装置 ,模拟了水、油接触时地层原油的轻烃组分向地层水中扩散而引起地层原油粘度的变化过程。测定了原油与模拟地层水多次接触后原油粘度与模拟地层水体积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油、水接触轮次的增加 ,甲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乙烷和C3 以上组分呈上升趋势。原油粘度变化与油水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随着油水接触时间的增加 ,油中的轻烃组分逐渐扩散到水中并达到平衡状态 ;随着浓度差的减小 ,扩散速度逐渐减慢。原油中轻烃组分溶于水并随地层水产出是导致原油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这一结果可为水驱油田开发中有效控制原油的粘度、增加水油流度比及提高水驱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西峰油田特低渗弱亲油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特低渗弱亲油储层水驱油过程、水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岩心实验和真实砂岩模型实验研究方法。结果西峰油田特低渗弱亲油储层微观水驱油效率平均49.3%,无水期驱油效率21.3%;孔隙中水主要是以活塞式驱油为主,非活塞式驱油少见;微观残余油主要以绕流和油膜形式存在;提高注水压力可使该类储层微观水驱油效率提高12%,并且当注水倍数大于2PV时对最终水驱油效率影响不大;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此类储层的微观水驱油效率10%左右。结论弱亲油储层与亲水、弱亲水、中性特低渗储层的微观水驱油效率相当或无显著的差别,但无水期微观水驱油效率明显低于亲水性储层;孔隙结构是决定特低渗储层微观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用黑油模型对让那若尔碳酸盐岩油藏进行水驱生产历史拟合,研究表明:油层出水基本分为3种类型:油层同时产油产水;油层顶部主产油、底部主产水;油层底部主产液主产水,底水到达井筒主要以线状突进为主。在水驱历史拟合的基础上,用可动凝胶调剖数值模拟软件优选出调剖方案的各项技术参数:在区块综合含水40%时注入调剖剂,注入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 000×10-6,采用多段塞注入,段塞尺寸为0.15 PV。该方案对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氮气泡沫开发稠油底水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稠油底水油藏蒸汽吞吐过程中易形成底水在加热范围内的锥进,在底水锥进严重的生产井底部高压注入氮气泡沫,可以将水锥压回原始油水界面。将注氮气泡沫压水锥的过程看作气驱油、油驱泡沫和泡沫驱水3个过程,建立了多轮次蒸汽吞吐后注氮气泡沫控制稠油底水油藏底水锥进的物质平衡方程,得到了泡沫分离的氮气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启动油量、原油富集带厚度以及底水面深度的计算方法。对胜利油田某稠油底水油藏的一口生产井实施注氮气泡沫压水锥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对于600m^3/h的注氮气速度,注泡沫19d可将水锥压回原始油水界面,最优的射孔高度距原始油水界面14.26m。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水驱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原油黏度升高对水驱油的驱替特征影响 ,在经典的非活塞式驱替理论的基础上 ,考虑驱替过程中原油黏度的升高 ,进一步完善了非活塞式驱油理论 ,建立了一个一维油水两相渗流模型 ,并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差分法两种方法对饱和度方程进行了求解 .用数学模拟的结果研究了原油黏度随含水率上升的 5种变化规律对无水采油期、注入孔隙体积与采收率关系等驱替特征的影响 .结合太平油田沾 1 4块太 1 0 - 1 2井原油黏度随含水上升的变化规律 ,对比了考虑原油黏度变化和不考虑原油黏度变化两种情况下采出程度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 :开发过程中原油黏度的升高明显地缩短无水采油期 ,加剧含水上升速度 ;未考虑黏度升高的经典驱替理论方法预测的采收率偏高  相似文献   

17.
高含水期储层产水率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渗流力学理论出发,研究了利用测井技术信息评价油水相对渗透率,确定产液性质的问题,讨论了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给出了油水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得出了与实际岩样分析测得的渗透率较符合的关系式。由含水饱和度较准确地确定出相对渗透率及产水率,对产层的产液性质给出较准确的结论,提高了划分水淹层水淹等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元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 ,对油水井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油井含水率的多因素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在已知水井注水量的情况下对相应油井的含水率进行预测。通过对传递函数模型的识别 ,分析了油水井的地下连通关系及注水对油井含水率的影响。油田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油田开发动态预测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油藏数值模拟中提高历史拟合精度和准确预测开发指标的关键参数。数值模拟中不同储层物性采用不同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十分必要的。以目标油田具有代表性的52条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为样本,利用交替条件期望方法,建立了束缚水饱和度、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下油相渗透率和残余油下水相渗透率等端点值模型,结合油藏归一化平均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成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预测模型。基于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得到目标油田不同储层物性对应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并应用于历史拟合过程中。历史拟合结果表明,历史拟合精度尤其是含水率急剧变化段的拟合精度有明显提高。该预测模型可广泛应用于相渗资料丰富的老油田的历史拟合和指标预测过程中,同时也为相对渗透率曲线网格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模拟装置上对吸入式气浮净化机的脱油浮选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转子转速、气量、油滴粒径等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吸入式气浮净化机的脱油浮选动力学可用动力学方程式描述,浮选速率常数随油滴粒径、气量的增加而增大,极限油浓度与油水的性质、油滴粒径、转子转速、气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