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命题是时代的产物,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相联系。"中国道路"命题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富民之路。从内涵来看,"中国道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国道路包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狭义的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历史的视角对"中国道路"命题产生的背景、相关思想论争和实践探索进行考察,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在当代中国,要深入研究"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和可持续性,发掘其世界性意义,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理论研究及高校教学的需要,使构建、创新和发展中国经济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首先,必须理顺中国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以加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学地位;其次,需要拓宽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丰富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最后,应加厚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结构。可初步把中国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分为总论、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相结合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际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的组合互动,相结合的结果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面也非常广,诸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和"怎么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化"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等。厘清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文化和指导思想上的重要任务与使命。中国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土壤和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现代化的变革,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转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方向。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就是要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本质特征;就是要深刻把握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坚持并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维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重维度之间相互关联,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8.
佛教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时代背景、国内背景、国际背景和发展历程上存在明显的异同,马克思主义要充分借鉴佛教中国化的经验,立足时代、放眼全球,进一步推动自身的中国化进程。同时,马克思主义要和其他中国文化要素结合,形成中国新文化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地位与充分发挥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积极社会作用的双赢,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02-105
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ChinaEnglish)。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存在区别,也有其联系。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而形成;中国英语表现在语音、词汇、及语篇层次上,这启示我们在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国英语这一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0.
吕伟 《科技资讯》2010,(33):246-246
目前在各个设计领域中都有了中国元素的影子,在市场上也有不少企业的产品被赋予中国元素,但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仅有中国元素的闪现是不够的,只有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产业和产品,形成中国的设计风格,成就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理论升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中国英语和中国英语词汇,分析中国英语词汇的3种构词方式:音译、译借和语义再生。认为中国英语是用英语的特殊形式来表达中国发展的特殊形势的语言系统,中国英语为英语带来了大量新的语汇、新的表达法和新的视野,丰富了英语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置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氛围中,如唯物辩证法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吸收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进行阐发,并赋予中国特色的称谓——矛盾学说,还用极富中国特色的命题概括事物的矛盾本性。理解毛泽东矛盾学说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对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与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结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生动力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纽带。这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东庆 《科技信息》2009,(32):I0257-I0259
中国动画加工,是一个长期的并且容易被忽略的话题,它主要针对当前中国外包动画加工和原创动画加工之间的问题,如中国动画加工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外包动画为中国动画产业提供一定的机遇,长期为外国加工动画给中国原创动画造成哪些影响,应该怎样妥善对待当前中国动画加工的局势,经济危机给中国加工动画和原创动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动画应该注重自身的创造能力,而不是为他人创意进行加工,出卖的更应该是创意,而不是体力。动画加工是一条必然的道路,但不是长久的道路。在保护原创动画的同时,我们应该逐步将中国的劳动力从机械加工中释放出来。中国动画要发挥独创性,运用与众不同的表现角度和表现手法来展现本土文化,中国的文化是让世界着迷的,因此我们更加应该大胆地想象和展示。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澄清干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观点,全面准确地宣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三个重要问题。其中,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根本,澄清干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观点是关键,全面准确地宣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目的。本文对以上三个问题做出了理论阐述和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中国齿轮发展史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古代,中国最早发明和应用齿轮是在2200年以前。近代,摆线、渐开线和圆弧齿轮逐步在中国获得应用。最后,指出了中国齿轮设计和制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王爱云 《世界知识》2013,(14):53-55
自从中国与世界有了交流与碰撞,世界对中国的观察分析就未停止过。世易时移,世界在变,中国在变,世界“观察中国”的角度、深度和维度也在变。“域外中国观察”系列将选取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人士“观察中国”的有广泛影响的著作,展示它们对当今中国的理解和诠释。当然.著作中的某些视角和观点可能会有偏差甚至谬误,但毕竟这些观点影响着众多域外读者对中国的认知,甚至会造成他们对中国的某种误读。为了向世界说明真实的中国,我们不妨从了解“域外中国观察”开始。——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其特定内涵,为理论形成发展和制度创新完善提供实践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开辟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道路拓展和理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三者共同织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20.
宗教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大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稳定发展、长治久安的工作大局。9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紧密围绕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团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中国的宗教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认识中国宗教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形成了处理中国宗教问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政策、法规体系,指导和推动了宗教工作的实践,不断开拓宗教工作的新局面,中国宗教呈现出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