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复观对孔子"仁"的诠释贯穿其学术思想发展的始终,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在1955年之前,他承继熊十力的思路,融合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释仁;从1955年开始,他切断仁与科学宇宙论的联系,同时又对仁作了本体论化的解释;1970年代以后,他指出仁的性格不是超验的,而是历史的、实践的,这才割断了仁与超验本体论的联系,完成了对形而上学的消解。这一过程是徐复观对熊十力学派本体观由承继到批判的演变过程,并能说明他消解形而上学思想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良思想,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和反映,并深深地影响了他,成为他能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思想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试析习近平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发表的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创新论述,给我们今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原则与方向。其传统文化观的精神指向与根本旨趣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既取其精华又去其糟粕,既古为今用又推陈出新,在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与阐发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当代构建。从学理上分析他的一系列创新论述的内在关联、基本内涵与总体要求,对于我们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与自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蒙田这位法国人文主义奇才的思想特色来看,他与中国文化有着一种内在的亲和力,他的怀疑主义和中庸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汇通中存在差异,亲近、结缘中蕴含距离.中国新文学散文作者以英伦三岛为中介,与蒙田携手、对话,几经沉浮,在新时期,他终于为中国读者真正理解、接受.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在<訄书>中的写作修辞和文化政治思想凸现了他对传统学术文化的发挥和自我创造.同时,他的文化政治思想因为诸多机缘影响了其他人的文化观念,其著述成为了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被不断地重述,并成为现代学术谱系中一个重要的起点.<訄书>问题看似属于革命书写的一种方式或者可归结于传统学术内部的问题,但是它所触发的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争辩将作为历史的遗产在现代思想中得到继承.这些思考始终是为了在多元的文化选择中寻找到属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政治思想的产生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他的系统改革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改革变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一国两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精神的弘扬,他的民主法治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在人”的人治观念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7.
绘画理论围绕精神与技巧的讨论经久不衰。邓以蛰先生的绘画理论注重笔画,由笔画论气韵生动。徐复观围绕艺术精神论中国绘画里的人生。在色彩上,两人都主张水墨渲淡,但邓以蛰和徐复观分别从艺术效果和绘画者的审美意识角度来论证。在书画关系上,邓以蛰从形式构造上认为书源于画,徐复观则认为书画是完全不同的系统。在绘画史的研究上,两人用"气韵生动"的发展来构建体系,但邓以蛰的理论是以笔画为基础,徐复观则是以老庄思想为主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思想不仅影响了郁达夫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而且影响了他的旧体诗创作.对郁达夫各个时期旧体诗作的分析之后就可以看到,"隐逸"构成了郁达夫人生理想的一种思想底蕴和旧体诗创作的一种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9.
传统是一种蕴涵着几千年中国美学、中国哲学、中国文艺思想精髓以及民族审美习性的精神.中国画传统的表层内容是历代艺术大师的笔墨技法,深层内容则是历代大师的思想品格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师承中国画传统,我们不仅要钻研传统技法,还要补习传统文化,更要接续文化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  相似文献   

10.
吕颖 《科技信息》2012,(10):156-156
悠久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其蕴涵的深刻哲理和先进思想是一笔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切实增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并在实践中不断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罗马历史上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西塞罗是共和主义者.他之所以形成坚定的共和思想,内因方面:他所受的教育和汲取的文化知识使他相信共和政体是最优越的政体;百折不挠的性格和对罗马共和国的热爱促使他对共和政体坚信不疑.外因方面:他与元老院贵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他很容易接受共和思想;罗马历史上悠久的共和传统也对他共和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有着坚定的共和信仰.  相似文献   

12.
傅馨蕾 《科技信息》2010,(4):164-164,166
在泰戈尔一生中,深厚的东方民族文化传统与外来的西方近现代文化交汇在一起。他在世界各地游历,扩展视野博采众长,形成了包容东、西方特征的独特思想。本文通过分析他在游记文学中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具体表述,探讨了他关于东方和西方以及彼此间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墨家智慧     
王健 《科技信息》2009,(33):167-167,18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对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对中国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化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天,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对于传统文化,要古为今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服务。墨子是位思想巨子.因为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也是位大爱无言的圣贤,因为他是整个中国两千年文明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习墨子的智慧,也学习墨子的精神,做一个智慧而又理智的人,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墨家弟子那样以苦为乐,但起码我们要学习墨子那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西诉讼文化差异的比较,指出中西传统诉讼文化主要存在三点不同:一、思想意识基础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思想基础,西方传统诉讼文化以基督教宗教文化为思想基础.二、诉讼文化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追求“无讼”,西方传统诉讼文化追求以实现正义为价值目标.三、在形式上表现出对程序的重视程度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重实体轻程序,西方传统诉讼重视程序价值.文化基础的不同应当在我们移植西方诉讼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的过程中予以考虑并引起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尚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一生以孝为本,行道扬名.他在地域文脉滋养、家庭教育熏陶、个人努力修为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以孝养、慈爱、尊亲、敬贤、笃友为内涵的孝慈思想并躬行实践.孝慈思想是中国传统儒士坚守的文化根脉,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唐君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己任,他对中国人文精神价值的阐释,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从文化资源的批判继承角度,探讨和谐社会理念的传统文化底蕴。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的传统文化根源。儒家的"仁、义、礼、信"是今天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遗传基因。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精华是我们今天"以人为本"原则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在厘清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基础上,我们会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理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均富"思想、"民本"思想、"德行仁善"思想、"和谐"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紧密契合,它们不仅仅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马璇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65-1467,1472
中国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作为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和谐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价值。它不仅是一个文化体系,更是一种价值范型、政治理念和社会理想,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源头活水。在当代,我们应当对其去粗取精、积极继承和发扬,传播传统和谐思想的正能量,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许多身为时代先驱的思想家、文学家为了反封建的目的,都是以偏激的言行来注解他们粗陋、尚不完备的学说。周作人同他的许多同辈人一样,少时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深入骨髓。“五四”发轫期他一腔热情地鼓吹思想文化启蒙的必要,痛斥传统文化中不合理、“吃人”的一面。这时,他是借助矫枉过正的批判来竭力压抑情感上对传统的认可,“情与知”的矛盾,使他在“五四”思想启蒙旗帜张扬得最高的时刻,内心产生了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