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都黄土堆积及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变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武都黄土剖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完整且高分辩率地记录了晚更新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历史,清晰易辨的黄土-古土壤系列和稳定的磁化率特征反映了这种变化的全过程;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证明了武都黄土物质构成主体部分与黄土高原一致;大旋回,大幅度的粒度变化特点说明受控于远距离,大尺度搬运过程及风力强弱的交替。  相似文献   

2.
晚更新世以来自然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黄土高原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在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化过程、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化、自然环境与地面侵蚀的关系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广安门地区是北京最早的城址——古蓟城所在地。对广安门内的广义大厦工程地层剖面进行的古地貌复原研究表明,当地在2.2万年前为永定河河道,全新世以来发育成河旁高地,成为古代蓟城的选址地。经历了由晚更新世晚期较冷湿的疏林草地、较干旱的草原植被景观、全新世较暖湿的疏林草地及较凉湿的草甸植被环境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晚更新世以来渤海湾沿岸的海进海退及古气候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更新世以来渤海湾沿岸的海进海退及动植物的演化与组合关系,反映了当时的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巴坤湖ZK-024孔的孢粉分析结果和14C测年数据研究对比,总结归纳出巴坤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序列概貌,并划分为六个孢粉组合带,在大陆性气候控制下的新疆,晚更新世以来干湿冷暖配置状况与东部地区相反。从孢粉分析来看,尽管存在短时间由暖湿或冷干气候控制新疆的可能性。但是,干暖或冷湿的是新疆干旱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迁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古土壤与古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暗绿色硬粘土层是上海地区主要建筑持力层之一,也是划分全新统与更新统的标志层,前人已做过大量研究,但尚缺乏古土壤方面的系统研究工作,本文首次从古土壤学的角度系统研究了该层的古土壤特征,通过粒度分析发现有粘粒的生成,微形态研究发现有粘粒及铁锰、碳酸盐等化学组分的迁移与淀积,化学全量分析得出该层的硅铝率为2.80 ̄3.37,说明该层已发生较强的成土作用,可以确认该层为古土壤层,并地一步  相似文献   

7.
安徽淮北平原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与土壤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讨论安徽淮北平原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的演变,及其相关沉积物的特征,并从成土母质,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质等成土因素的差异,探讨淮北平原土壤的发育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量调查资料,探讨了武汉地区晚更新世的古气候、古河道、古湖泊和砂山。  相似文献   

9.
通过钻孔探测、孢粉组合特征分析,并结合已有的钻孔孢粉资料,对青岛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进行了更精细的划分.研究表明,自晚更新世以来,本区发生了多次气候冷暖干湿的变迁,其中晚更新世可以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一温暖期,它又可以分为两个亚期,第一亚期略暖于第二亚期;第二个时期比较寒冷,又可以大致分为两个个亚期;第三个时期气候温暖干燥;第四个时期气候寒冷干燥;第五个时期气候由寒冷干燥向温湿发展.全新世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气候由前期的温湿向温凉略干发展;第二个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第三个时期气候由前期的温暖湿润转向温凉略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黄土高原中部晚更新世的古气候演化特征,揭示其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对陕西富县剖面的地质调查、密集采样和54个样品的孢粉分析进行综合研究.结果 将孢粉图式划分为Ⅰ、Ⅱ、Ⅲ3个带,分别代表S1、L1和S03个形成时期的孢粉带:Ⅰ带为榛-菊-蒿组合带,以草本植物孢粉占多数,乔木植物花粉出现高峰为特征;Ⅱ带为菊、蒿优势带,以草本植物花粉占优势,乔木植物花粉显著减少为特征;Ⅲ带为松-藜-中华卷柏增长带,以松、藜、中华卷柏显著增加,乔木植物明显增长为特征.结论 S1形成时期植被为疏林草原,气候温暖较湿;L1形成时期植被为干草原,气候冷干;S0形成时期植被为森林草原,气候温凉干旱.  相似文献   

11.
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区域地貌调查及对南京浦镇林峰桥剖面沉积物进行粒度、地球化学和稳定碳同位素等环境替代指标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本区在 140 0 0aBP左右先后经历了沼泽扩张期 ,此后气候变干 ,沼泽开始退缩 ,直至消失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沉积间断后又经历一次洪水泛滥期 .经过新仙女木期(10 2 0 0~ 10 80 0aBP)的寒冷期后进入了全新世的增温期 .后又经历多次冷暖波动 ,在 756 2± 90aBP~ 380 0aBP全新世最适宜期增温事件后 ,受 14~ 19世纪小冰期气候的影响 ,气候又开始向冷干转变 .同时在研究中还发现 ,古洪水多发生在气候转型期 ,因此笔者提出古洪水的发生可能与全球气候变迁历史中的突变事件有某种必然的联系 .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全新世环境演变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全新世以来,根据本区的沙地形成、演化和湖泊演化对比,得知近1万a来有过四五次较大的气候波动;自3000a以来干湿频率有加强的趋势。本地带具有准2000a周期及准22、准38、准83、准102和准400a周期,为预测未来环境变化提供依据,为制定开发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全新世短尺度水体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湖是闻名世界的高原内陆咸水湖,在湖滨岩线附近发育的特殊岩石-青海湖湖滩岩是研究第四幻气候事件与古湖面变化的标志岩石。湖滩岩的主要成岩期为全新世,其成岩序列发现有5140、4700-4400、3880-3600、2820-2720、2530-2460、1970-1900、1530-1450a等七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全新世关中陕北陇东地区文化演变及环境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Origin软件对关中陕北陇东地区考古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该区域中全新世文化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关中陕北陇东地区在7.0—5.6kaBP和5.0-4.0kaBP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时期,而5.6—5.0kaBP和4.0-3.6kaBP则发生过两次明显的文化衰退.通过与全新世环境研究成果的对比发现,适宜的气候促进了该地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而气候恶化和灾害则是该地区文化衰退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根据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研究和野外考察资料并结合放射性^14C测年,初步确定嘉陵江上游白龙江流域全新世泥石流共分三期,时代分别为7000-6000aBP、4000aBP和2000aBP。研究表明,泥石流频繁爆发于古气候由寒冷向温暖转换的波动时期。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晚期的孢粉特征及古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沉积10多口钻井的孢粉、藻类资料分析研究,在以往较少见到化石的晚更新世晚期的硬粘土沉积中找到了能明确指示古环境的孢粉、藻类化石,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孢粉组合,一种是以环纹藻Concentricystes占优势的孢粉组合,另一种是以陆生植物Pinus-Cupressaceae-Picea-Abies-Quercus(deciduous)-Grarnineae占优势的孢粉组合,证实了该层硬粘土形成期间曾经历滞水和水退的环境交替.也为探讨硬粘土成因、沉积环境提供了可靠的生物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根据在恒山南麓开挖的4个地质剖面的研究,确定了晚更新世后期以来恒山南麓断层至少有4次活动。距今3.316×10~4年以前有一次活动,第二次活动距今2.831×10~4年,第三次活动距今1.94×10~4年,最晚一次在距今0.445×10~4年。其中最大一次活动幅度为3.68m,最小一次活动幅度为0.35m。活动周期有长有短,长周期为1万余年,短周期为0.485×10~4年左右。  相似文献   

19.
对腾格里沙漠古湖泊沉积和地貌的考察及对典型代表面剖面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一个连续而巨大的淡水湖泊高水位形成于距今3.9-3.6万年前,在距今3.3-2.3万斫期间,腾格里沙漠西北部曾存在一面积至少达16200km^2、水深25m的淡水湖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咸阳市区晚更新世黄土的微结构特征,探讨黄土微结构特征与其形成环境的关系,为区域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粒度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咸阳市区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系列的微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粒度小于0.005 mm的黏粒级含量在黄土与古土壤中差异最大,S1古土壤高达39.7%,而L1黄土仅24%;S1古土壤黏粒中大量铁质黏粒胶膜呈流胶状出现并有次生伊利石的产出,结构密实;L1黄土微骨架颗粒相互支架,黏粒胶结物含量较少,胶结程度差,土质疏松。结论咸阳市区晚更新世S1古土壤形成在湿热的森林环境,L1黄土形成于干冷的草原环境,S0黑垆土形成于凉湿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