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对苯二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u^2+催化溶解O2氧化对苯二胺的化学反应,极谱法检测氧化产物,建立了示波极谱法测定对苯二胺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对苯二胺在0.02mol/LCu^2+-0.2mol/LNa2PHO4-0.1mol/LKH2PO4介质中能够产生一灵敏的阴极还原波,  相似文献   

2.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阶跃电位法研究铜微电极在HCl和H2SO4溶液中的点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在HCl和H2SO4溶液中腐蚀机理不同。Cl^-对Cu氧化膜具有破坏作用。Cu在0.1mol/L H2SO4溶液中的I-t曲线的初始部分呈性关系,为动力学控制。  相似文献   

3.
依据Al3 + 催化H2O2 氧化椪花青褪色的反应, 建立了测定痕量铝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法. 线性范围为0 ~200ng/mL , 检测限1-2ng/mL . Fe3 + 和Cu2 + 的干扰分别用铜铁试剂- 氯仿和双硫腙- 四氯化碳溶液萃取除去, 而将Cr( Ⅵ) 还原为Cr3 + 即可消除其干扰.  相似文献   

4.
在H2SO4 介质中, 氯酸钾可以氧化曙红而使其褪色, Cu2 + 对此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从而建立了测定Cu2 + 的新方法. 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5 ~20μg/L, 检出限为0-22μg/L.  相似文献   

5.
Cu2(OH)3Cl-CuO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铜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Cu2(OH)3Cl-CuO纳米粉体,并借助XRD、TEM及IR等技术对粉体结构和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体的最佳合成条件为:CuCl2浓度为0.5-3.0mol/L,NaOH浓度为4.0-6.0mol  相似文献   

6.
在0.36mol/LNH4Cl-0.04mol/LNH3H2O(pH8.31)支持电解质中,溶菌酶(LE)产生一个极谱催化氢波,峰电位为-1.80V(vs SCE).该极谱催化氢波二阶导数峰电流与LE浓度在 1.2 × 10-8-5.6 × 10-8mol/L范围内有线性关系.用于鸡蛋清中LE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极谱测定痕量铜的铜-2-巯基苯并噻唑新体系.在浓度0.40mol/dm3NH3·H2O,0.20mol/dm3NH4Cl,8×10-5mol/dm32-巯基苯并噻唑溶液中,铜-2-巯基苯并噻唑配合物在单扫示波极谱上有一灵敏的配合物吸附波.该波的峰电位为-0.82V,二阶导数峰电流与铜质量浓度在1~200ng/cm3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体系成功地应用于人发中痕量铜的测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铅溴络合物在高氯酸-磷酸-草酸介质中的极谱行为。确定底液组成为5%NaBr-11%HClO4-5%H3PO4-0.8%H2C2O4。工作曲线线性范围为0-150μg/50ml检测下限达0.01μg/ml体系选择性好,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0.8~2.0mol/L硫酸及90℃下,An3+对Ce4+氧化Hg_2~(2+)反应有强烈催化作用。用对氯代苯羟乙酸还原Ce(Ⅳ)中止反应,生成极谱活性物质对氯苯甲醛(EP=-0.83Vvs.SCE)。用固定时间法建立检出限和测定范围分别为0.15ng/mL和0.30~4.5ng/mL金的催化反应-导数示波极谱分析法。矿样中痕量金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在裸银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在PH=7.0的KH2PO4-K2HPO4缓冲 溶液中,BSA在裸银电极上有一对淮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当扫描速度为20mV/s.BSA浓度为1.2*10^&-7mol/L时,峰电位分别为+0.20V和+0.05Vvs.SCE。  相似文献   

11.
利用聚钙黄绿素薄膜修饰电极(PCALE)对阿司匹林(AS)的电催化作用,建立了对AS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0.05 mol/L KH2PO4-Na2HPO4(pH=6.8)+0.2 mol/L KNO3体系中,AS的浓度在4.5×10 7~1.2×10 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ip=1.75×105C 1.51;γ=0.997 7,检出限可达9.1×10 8mol/L.利用该法对阿司匹林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得到满意结果.八次样品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样品回收率为98.4%~100.4%,完全满足微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聚谷氨酸修饰碳糊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K4Fe(CN)6/K3Fe(CN)6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碳糊电极修饰聚谷氨酸后,K4Fe(CN)6/K3Fe(CN)6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变大、交流阻抗变小.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将所修饰碳糊电极用于铜离子的检测,在pH=4.5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于-0.20 V 电位下将Cu2+还原富集后再进行阳极氧化扫描,在0.14 V处获得一灵敏的铜的溶出峰,峰电流与铜浓度在1.57×10-8~1.57×10-5 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5.00×10-9 mol/L.制备的聚谷氨酸修饰碳糊电极成功用于铜离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了在B—R缓冲溶液中茚三酮的极谱行为。实验表明,以pH=4,58的B—R缓冲溶液和0.1mol/L的KCl溶液作为底液,茚三酮产生还原波,其二阶导数峰电位为-0.874V(vs,SCE),峰电流与其浓度在1.12×10^-6mol/L~3.36×10^-4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nA/s^2)=114.5+7.393×10^6c(mol/L),相关系数为0.9927,初步讨论了电极过程及电极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该波为不可逆波。  相似文献   

14.
线性扫描吸附伏安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食品中氟的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测定 .在 p H=4 .9的 0 .0 2 mol/L六次甲基四胺的缓冲溶液中 ,铈 -茜素络合剂 -氟的络合物产生一灵敏的阴极峰 ,峰电位为 -0 .85V( vs.SCE) ,峰高与 F- 浓度在 2 .0× 1 0 - 8~ 4 .0× 1 0 - 7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1 .0× 1 0 - 8mol/L .该法用于食品中的痕量氟的测定 ,结果满意 .另外 ,对峰电流的性质和电极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pH为8.5,0.2mol/L,氨性缓冲底液中,以酸性铬兰K(ACBK)为修饰剂,固体石蜡为粘合剂,制备了ACBK碳糊修饰电极。在-1.0V电位下富集,将钴以Co-ACBK络合物的形式吸附在电极上,以阳极溶出伏安法制定Co2+,在十0.106V(VS.SCE,以下同)处有灵敏的氧化峰,其一次微分峰电流与Co2+浓度在1.0X10~-12~1.0X10~-5mol/L范围内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此法的检测下限为5.0X10~13mol/L.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熊果苷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MWCNT/GCE)上的电化学行为,在pH=1的KCl-HCl缓冲溶液中,熊果苷在该电极上有一较灵敏、稳定的氧化峰,电位为0.820V,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能显著催化熊果苷的电化学反应.提出了一种灵敏、简便的检测熊果苷的电化学方法.在优化条件下熊果苷浓度在8.0×10^-6~9.52×10^-4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85,检出限为6.0×10^-6mol/L.一些常见的共存物质对其测定无干扰,该方法稳定性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7.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二苯胺磺酸钠在碳糊电极(CPE)上的伏安行为.在浓度为1.0mol/L的H2SO4溶液中,二苯胺磺酸钠分别在0.80,0.75和0.40V电位处产生1个氧化峰和2个还原峰,且其氧化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基于二苯胺磺酸钠的阳极伏安行为,拟定了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二苯胺磺酸钠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6~1.0×10-4mol/L,检出限为3.0×10-7mol/L.用本法测定了化学试剂中二苯胺磺酸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咀嚼片溶出度的方法.采用C_(18)色谱柱,0.1 mol/L V(乙腈)∶0.01 mol/L V(醋酸铵)∶V(庚烷磺酸钠)=4∶6∶1(以冰醋酸调节p H值至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表明,氢溴酸西酞普兰在0.032 2~0.112 8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和检测限为1.5 ng及0.5 ng,方法回收率为102.4%.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A second derivative polarographic wave of naphthalene is observed in 50% N, N-dimethylformamide and ammonia-ammonium chloride medium. The peak potential is about −1.05 V (vs. SCE). The concentration of naphthalene is linear with peak current in the range of 5.00×10−6 mol/L to 5.00×10−4 mol/L, The detection limit is 2.00×10−6 mol/L.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naphthalene content of the sample such as coal, mothball and asphaltic bitumen.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are in the range of 0.38%≈1.30%. The determined recoveries by adding known amounts of naphthalene to sample solution are in the range of 92%≈101%. This paper also study on the polarographic behavior of naphthalene. Biography: ZHANG Li-hua (1974-), female, Master.  相似文献   

20.
氟哌酸极谱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氟哌酸在多种缓冲液中的极谱行为,发现在pH7的KH_2PO_4—Na_2HPO_4缓冲液中于-1.4V(相对于SCE)左右获得示波极谱的常规波和导数波,其波峰清晰、波形稳定且易于测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峰高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对二次导数波线性下限达1×10~(-8)mol/L,通过研究电毛细曲线及温度、扫描速度、表面活性剂、汞压对波高的影响证明此波具有吸附性,循环伏安图和直流极谱对数分析结果表明电极反应是不可逆的,讨论了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