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顾菡珍 《科学通报》1983,28(23):1432-1432
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对SmCo_5永磁体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以还原扩散法而言,一般认为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相似文献   

2.
顾菡珍 《科学通报》1983,28(4):217-217
前文中我们主要探讨了还原扩散法制备SmCo_5,的工艺中各种因素对磁性能的影响。其中部分样品采用了水磨和固相烧结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使此工艺能用于较大规模的生产,有必要验明水磨和固相烧结确能保证得到良好的磁性能,并进一步简化整个工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NdCoFeB永磁体的宏观磁性与晶粒取向的关系 .随着晶粒取向程度的增强 ,永磁体的矫顽力减小、剩磁增加 ,且矫顽力的减小率低于剩磁的增加率 .矫顽力Hc(θ)随磁场角度θ的增加而上升 ,且晶粒取向好的永磁体Hc(θ)上升幅度较大 .用矫顽力的发动场理论满意地解释了这一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4.
NdCoFeB永磁体的晶粒取向对矫顽力及其角度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 《科学通报》1998,43(1):38-42
研究了NdCoFeB永磁体的宏观磁性与晶粒取向的关系 .随着晶粒取向程度的增强 ,永磁体的矫顽力减小、剩磁增加 ,且矫顽力的减小率低于剩磁的增加率 .矫顽力Hc(θ)随磁场角度θ的增加而上升 ,且晶粒取向好的永磁体Hc(θ)上升幅度较大 .用矫顽力的发动场理论满意地解释了这一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5.
新型稀土永磁体——Sm_2Fe_(17)N_y粘结磁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英烈 《科学通报》1991,36(24):1850-1850
众所周知,永磁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医疗和日常生活。自从SmCo稀土过渡族合金永磁体问世以来,从事永磁材料研究的科技人员一起在设法用廉价的Fe代替Co,寻求Fe基的稀土永磁材料。Nd-Fe-B永磁体的研制成功,给研究人员带来极大鼓  相似文献   

6.
李铿 《科学通报》1991,36(13):973-973
一、引言 实验表明,在Nd_2Fe_(14)B永磁体中加入Co可明显提高居里温度,改变Nd_2Fe_(14)B永磁体的磁晶各向异性。本文从Nd_2Fe_(14)B磁体单胞中选取协调各类原子的三棱柱体原子团Nd_3Fe_6B以及以Co置换其中部分Fe而成的Nd_3(Fe Co)_6B原子团作为模型原子团,用SCF-X_a-SW方法,进行了自旋极化的电子结构计算,重点研究了Co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9 年甲型H1N1 流感通过公路交通在我国城镇间广泛传播并造成巨大损失, 掌握其传播规律对城市化建设和减轻疫情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长沙市为研究区, 分析了甲型H1N1 流感沿公路交通传播的规律及风险因子, 构建了结合扩散速度和人群流动的疫情扩散模型, 模拟甲型H1N1 流感在长沙市城镇间的传播过程. 结果表明, 公路沿线及道路交叉区域发病率较其他区域高, 高速公路和县道分别在疫情快速发展期和顶峰期对疫病的传播扩散产生重要影响, 长途汽车站在城镇间疫病的传播过程中是重要的风险因子. 模型结合了疫情传播强度预测与流行区域预测, 较其他模型更完整地还原了疫病的时空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8.
谷迅 《科学通报》1987,32(16):1255-1255
以随机理论为基础的群体遗传学扩散模型,对群体遗传结构的描述和分子进化机制的阐明起了重大的作用。目前用于检验进化上各种学说的一系列理论公式,大都是以木村的基本扩散模型为依据的。因此,对扩散模型的基本出发点作进一步的探讨是有意义的。 木村的扩散模型是Markov链模型的一种近似。因为Markov链所描述的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仅适用于同步生长的群体,因此对于非同步生长的群体,其扩散方程的建立,应用生  相似文献   

9.
-日本和美国的一些研究小纽分别独立地发现相同的铁基化合物,并已投放市场如果一个人真要考虑一种用来制造永磁体的材料,那很可能都是一些含铁的。然而事实上,多年来最好的永磁体含铁都很少或根本不含铁。但现在却又回到了铁。在过去几个月中,日本和美国的一些研究小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合物,它的某些磁学性能是至今最佳的。其大概成分为R_2Fe_(14)B,这里R为一种轻稀土(通常为钕)。日本的住友特种金属公司已开始接受定货用这种新的化合物来生产磁体。美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土工带加筋碎石薄垫层(Z/B=0.2)原位静载荷试验,探讨了加筋地基的强度和模量特性,分析加筋层数(N)、首层加筋间距(U)、加筋带间距(H)、加筋线密度(LDR)对地基应力扩散的影响.得出影响薄垫层加筋地基应力扩散的主要因素是加筋层数(N)和加筋带间距(H).地基经加筋后应力扩散明显增强,应力扩散角大于20°,因此建议加筋地基的应力扩散角可不受<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Z/B<0.25时应力扩散角为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提高太阳能电池对入射光的吸收是增强光电流的重要方法.本文将金红石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核壳复合纳米颗粒作为间隔层的基本组分,并在浆料中加入聚苯乙烯次微米球.烧结后,聚苯乙烯次微米球分解在间隔层薄膜中留下次微米孔,一方面作为散射中心有效地提高了间隔层对可见光的反射,另一方面作为电解质中氧化还原电对的快速扩散通道,从而提高了单基板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  相似文献   

12.
Ag-Cu-Sn合金熔滴与Fe基片之间的液/固界面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几组实验,初步探讨了重力因素(熔滴不同空间方位、基片不同受力状态)对Ag-Cu-Sn/Fe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固界面处,Ag-Cu-Sn合金向Fe基片中扩散,其向下面Fe基片中扩散的量多且扩散的距离远;并且在上表面和上基片界面附近有规则形状的αFe析出相,这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添加1.5%W对Fe-Cr-Co-V-Ti永磁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风春 《科学通报》1986,31(18):1438-1438
Fe-Cr-Co-V-Ti永磁体的特点,是不存在有害相,因为V具有扩大α相的作用。初期,需用的V量为3~5%(重量%)(金子秀夫等,1976、1878)。其B_r值和(BH)_(max)值近于半柱状晶的AINiCO5永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三元相图及扩散通道的分析,来探讨在进行表面处理时及用扩散法制备复合材料的过程中,中间层各相的形成过程及演化过程.拟讨论的问题是:已知基体金属及表层合金材料的成分,在给定温度下互相扩散,中间会生成什么相;这些相如何随热处理时间而消长;为获得某些具有特殊性能的相,或为避免某些有害相的出现,应如何选择扩散元材料及有关工艺参数等.  相似文献   

15.
光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CO_2)利用光能和电能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其他有机化合物,还原过程结合了光催化还原和电化学还原的优点,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简要介绍并比较光催化转化、电催化还原和光电协同催化还原CO_2的原理和特点,得出光电催化还原CO_2具备诸多优点,并对光电催化还原CO_2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赵骥万 《科学通报》1981,26(6):334-334
测量了含(2Fe)·(Sn)的SmCo_5永磁体的穆斯堡尔~(119)Sn谱,得到了烧结磁体中只含有低价的FeSn、CoSn、FeSn_2及SnO形态的结果.初步讨论了FeSn、CoSn、FeSn_2对矫顽力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7.
活性扩散     
扩散可分为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热扩散(Thermal Diffusion)、活性扩散(Active Diffusion)等多种形式。本文将介绍什么叫活性扩散,它有什么特征,其扩散机制如何,应用范围怎样。活性扩散是系统中组份在定态时逆着浓度梯度减少的方向流动的一种现象,是一种线性非平衡的不逆过程(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可看成是扩散的矢量过程和化学反应的标量过程间的耦合。因而有如下关系。  相似文献   

18.
磁淬体     
新的磁性合金将引起电动机的彻底革命密执安州沃伦的通用电动机研究所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冶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能引起工业革命的新合金。这种称为磁淬体(Magnequench)的铁、硼、钕合金比其他任何一种金属都更能保持磁性。它可以制成现代最轻巧、最强大的永磁体。  相似文献   

19.
刘扬 《科学通报》1989,34(4):275-275
具有特殊键型和催化活性的环戊二烯与过渡金属络合物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并对其光解及电解性质都给予了关注。ElMurr等考察了Cp_2TiCl_2的电解过程,认为通过单电子还原可生成负离子自由基[Cp_2TiCl_2]~-。Losada对Cp_2Ti(NSC)_2的电解还原研究亦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为进一步探讨配位基对其电化学性质的影响,本文用电化学和ESR相结  相似文献   

20.
吴自军  周怀阳  彭晓彤  陈光谦 《科学通报》2006,51(17):2052-2059
对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间隙水中甲烷、硫酸盐、CH4-δ 13C和SCO2-δ 13C的地球化学参数垂直剖面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 甲烷浓度梯度在硫酸盐还原带底部急剧增大, 而间隙水硫酸盐浓度随深度呈线性降低; 在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中, 甲烷碳同位素逐渐变重, 并引起间隙水SCO2-δ 13C值变为极负.间隙水地球化学参数的变化特征提供了该区域沉积物中存在AOM作用的证据.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出的三个站位甲烷厌氧氧化速率和硫酸盐还原速率, 可知AOM消耗的硫酸盐占总硫酸盐损耗的比例分别为9.0%, 84%和45.5%, 对应的AOM产生的ΣCO2占总CO2的比例分别为4.7%, 72.4%和29.45%.有机质的输入量的大小影响沉积物底部甲烷浓度、扩散通量及SMT分布.较高的有机质输入量一方面有利于加速间隙水硫酸盐通过有机质矿化分解作用损耗, 另一方面引起进入SMT的甲烷扩散通量增大, 使得AOM过程硫酸盐的消耗量相应增大, 结果造成SMT向沉积物表层上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