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凯特琳·鲁斯蒂克是一位生物学家,她负责管理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几个加勒比海岛屿的水域珊瑚养育园。鲁斯蒂克和她的小组每月一次下潜到佛罗里达州西侧5km以外的海底,潜到一个独特的海底珊瑚苗圃。这个珊瑚苗圃由一排排的空心砖上长着的珊瑚块或珊瑚段组成。到达此处后,鲁斯蒂克便掏出牙刷,刷掉长在空心砖上的藻类。  相似文献   

2.
珊瑚礁要经历由稳定到变化的周期,人们通常可以预见,当一种占支配地位的珊瑚死去时,那一种珊瑚会取而代之.然而,亚拉巴马州Dauphin岛海底实验室的理查德·阿隆森和他的同事们却从伯利兹沿海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一 组来 自 美 国 的 海洋生物学家聚集在 巴 哈马 群岛的安德罗斯岛,对 由 世界上第三大珊瑚礁构成的海底“热带雨林” 进行 了为期4周的考察。研究的目标从 肉 食 海 洋 蠕 虫、珊瑚、 非 贝 类生物 到 海龟、鲨鱼不一而足。他们将亲手触摸罕见的海洋生物,同热带鱼一起在珊瑚 丛边畅游,同 时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  相似文献   

4.
美丽的珊瑚 去过海南岛"天涯海角"的人都大开眼界,因为那里海水碧蓝,透明度极高,生长在海底的珊瑚五彩缤纷,美丽多姿,让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5.
奇特的珊瑚 珊瑚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是低等的后生动物。它与晶莹透明、在海洋中过着漂泊生活的海蜇以及素有“海底菊花”之称的海葵都是本家。因为它们的外形酷似植物,所以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误把它们看成是植物,称之为“珊瑚树”。记得那首《红珊瑚》的歌词吗?“一树红花照碧海……”  相似文献   

6.
美国曾有一部电影《威廉潜水探险记》,展现出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的海葵、花斑奇异的贝壳、穿梭往来的蝴蝶鱼、茂密的珊瑚丛,还有凶猛的鲨鱼……这一切都令观众心驰神往.然而,你知道海底摄影的困难么?  相似文献   

7.
科技短讯     
太空人的海底训练基地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海岸不远,水深20米的海底坐落着一个巨大的黄色管状建筑,这是个海洋生物学家的水下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不寻常的海底洞穴 初秋的一个早晨,法国职业潜水员昂利·库斯奎来到地中海的摩休奥湾,潜入了40米深的海底.突然,他发现崖壁上有一个黑乎乎的洞,就小心翼翼地潜入洞里.洞口四周布满了珊瑚,他认定这是一个天然的海底洞穴.后来洞变得越来越小,穿着潜水服、背着氧气筒的他,艰难地在这1米宽的水下隧道中摸索着前进.  相似文献   

9.
S珊瑚是一种奇妙的海洋生物, 它是动物却有着植物的功能:它像动物一样靠精卵结合生殖,又象植物一样出芽,分裂繁殖。它生长在清澈的海底,小小的珊瑚虫可结成群体,形成“岛屿”。别看它的构造是这样的简单,连免疫系统都没有,但它的化学防御能力却很惊人。 珊瑚居住在自己分泌出的骨骼——珊瑚上的许多小孔里,每当一个新的珊瑚虫出生,“父亲”就会营造一个新的珊瑚孔。随着珊瑚虫的不断繁殖,珊瑚骨骼像树枝一样不断分出枝杈,向四周蔓延。珊瑚虫自己不能移动行走,只能依靠伸出的触须来等待自投罗网的食物。珊瑚枝上的的无数珊瑚虫都被一根管子连接起来,任何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在任何一张海图上都能看到蜿蜒横穿世界各大洋的巨大海底山脉--洋中脊,以及沿这些山脉横向分布的许多宽广深邃的裂缝--海底峡谷(也被人们称为地球上"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而这些海底山脉和峡谷的发现与一位女性工作者有很大关系,她就是玛丽·萨普.  相似文献   

11.
正深邃的海洋不但为我们提供了无法计数的自然资源,在幽暗的海底还藏着惊人的财富,这些财富可是货真价实的真金白银!2007年5月18日,著名打捞公司奥德赛海洋勘探公司宣布,该公司在靠近欧洲的大西洋海底发现了一艘古老沉船,经过探测和打捞,捞起了50万枚银币、数百枚金币、大量金银饰品及其他艺术品。为了运输这些财宝,奥德赛海洋勘探公司用了上百个大箱子,并租用了一架飞机将其运往公司所在地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底的驚人寶藏  相似文献   

12.
近15年西沙群岛长棘海星暴发周期及暴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19年对西沙群岛主要岛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长棘海星暴发周期大约为15年.这15年又可分为两部分,其中长棘海星破坏期为5年左右,珊瑚恢复期为10年左右. 2006~2010年是长棘海星的破坏期,珊瑚覆盖率从60%多降低到不足5%. 2011~2019年是珊瑚的恢复期,珊瑚覆盖率逐步增多到15%左右,同时珊瑚补充量和珊瑚礁鱼类都有所增多.进一步分析表明,西沙群岛海域长棘海星的暴发主要与台风天气、珊瑚礁鱼类减少、全球升温、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台风过境带来大量的营养盐,致使浮游生物增多,从而导致长棘海星的幼虫成活率提高.全球升温和珊瑚礁鱼类的减少会使长棘海星的精卵细胞更大比例地孵化和存活.通过对15年的监控数据的分析,我们认为西沙群岛海域正进入下一个长棘海星暴发周期,为了避免珊瑚礁生态系统再一次遭受灭顶之灾,现在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小小舞台大大风采 倘若把浅海中的珊瑚礁比喻成一座舞台,那在这座舞台上演出的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 演员闪亮登台 浅海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主角便是珊瑚了.珊瑚是构造非常简单的动物.在分类上,绝大多数珊瑚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的六放珊瑚亚纲,少数属于水螅虫纲,既有造礁珊瑚也有非造礁珊瑚.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珊瑚去过海南岛“天涯海角”的人都大开眼界,因为那里海水碧蓝,透明度极高,生长在海底的珊瑚五彩缤纷,美丽多姿,让人目不暇接。珊瑚的颜色有很多,有白色、绿色、棕色、黄色、桃红、深红、赤色等。专家认为,在众多色彩中,赤色的珊瑚最为珍贵。我国台湾曾在深海中采集到一株近赤色的桃红硬珊瑚,它高125厘米,宽70厘米,净重约7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采到的特大珊瑚之一,“生长年龄”已有3亿年之久,珍贵无比。产于深海里的硬珊瑚,可以雕琢成戒指、项链和耳环等珍贵饰品,价格甚高;产于浅海的软珊瑚,主要供观赏和做盆景之用。…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海南岛三亚市鹿回头半岛沿岸东西湄洲湾、亚龙湾海域的水下,生长着大片美丽的珊瑚,其中造礁珊瑚达80多种。当你潜入海底,注视这些五光十色的珊瑚时,是否在想:外形像极了分叉的树枝、花朵的珊瑚是一种植物吗?它和珊瑚礁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其实是人们对珊瑚虫的习称,它并非植物,而是一种叫珊瑚虫的微小腔肠动物,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珊瑚虫以群体为主,它们是海洋里的"吉普赛"人,喜欢到处漂游,四海为家。单个珊瑚虫的外形很像个肉质小口袋,口袋顶部是珊瑚的口,口的周围长满有绒毛的触手。看似温顺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先把水下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一个身穿潜水服的潜水员,他正漫游在枝叶繁茂、千姿百态的海底珊瑚丛中。活泼灵巧的蝴蝶鱼在他身边穿梭往来,美丽的海葵,花斑各异的贝壳点缀着珊瑚的周围,好一派"海底桃源"。突然,蝴蝶鱼惊慌地四处逃散,海葵掀起一股小小的海底泥沙,迅速地钻进了洞穴。原来,一条凶狠的大白鲨正朝着潜水员箭一般地冲来。就在大白鲨猛扑过来的当儿,潜水员一歪身子,避过了大白鲨的血盆大口,随即他一手抓住鱼翅,一手抽出尖刀,当鲨鱼再次扭过身来时,尖刀巳扎进了鲨鱼的腹部,随着鲨鱼的挣扎、游动,一道道被拉开了口子,流出血来,搅浑了海  相似文献   

17.
②环球航行     
当皮卡德和沃尔什于1960年乘坐"的里亚斯特号"在海底10916米处着陆时,他们透过潜水器舷窗看到一条约长30厘米的比目鱼在附近的海底游弋.  相似文献   

18.
美国曾有一部电影《威廉潜水探险记》,展现出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的海葵、花斑奇异的贝壳、穿梭往来的蝴蝶鱼、茂密的珊瑚丛,还有凶猛的鲨鱼……这一切都令观众心驰神往。然而,你知道海底摄影的困难么?早在1892年,法国水生生物学家路易·布丹就改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水下照相机。他将一架陆用照相机装在一个用钢皮做成的密封盒子里,盒子上留有3个镶着玻璃的窗口,供拍摄取景  相似文献   

19.
20年前,一个叫玛丽莲·齐切罗的妇女居住在美国福罗里达的珊瑚湾,这里长期以来让她不得安宁,她每天总会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声音的困扰,这些声音好像就是从自己的房间里发出的,她认为自己可能和什么"幽灵"生活在一起了.而与她仅隔两个门的邻居芭芭拉·皮特也听到了同样的奇怪声音.  相似文献   

20.
从1969年2月15日到4月15日,4位美国科学家住在一座"海底屋"内生活工作,前后共60天,一直没有浮出水面.每天早上醒来,他们就看见阳光穿过穿梭来往的银灰色针鱼群射下来,闪烁不定.从塑胶圆窗孔望出去,见到黄色的鲷鱼在环绕他们那座海底屋的活珊瑚花园中觅食.这4位"海洋人"吃过早餐后,背上潜水器从防鲨廊出去,进入安全潜游水域,与鲐鱼、琥珀鱼、青蓝的鲟鱼、各种鲜艳彩纹的雀鲷等邻居一同戏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