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半坡遗址参观保护大厅的建筑理念,探讨了新型结构在博览类建筑,特别是遗址保护建筑中的应用。利用膜结构的结构性能和形式特征,使其与远古的文化联系起来,通过对原始人的房子与现代拉膜结构建筑的比较,反映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建筑的设计中,试图用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示历史。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04,(9):45-46
文化遗产的内容《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⑴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⑵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⑶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列入文化遗产项目的标准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  相似文献   

3.
遗址空间分析是解读遗址功能、阐释先民在遗址中的生产生活状态的重要手段. 本文选取水洞沟遗址2 号地点(SDG Loc.2)第2 文化层的遗存作为研究对象, 着眼于遗址结构和居住面的空间功能组织,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探讨先民的行为方式和遗址性质. 在确定了遗址的原地埋藏性质后, 对出土的各类标本和火塘遗迹进行空间复原、时序性和相关性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对遗址居民行为方式、群体规模与构成、遗址功能进行了讨论. 指出SDG Loc.2第2文化层为晚期智人居住的开放式大本营, 居民以火塘为中心进行复杂的生存活动. 这项成果对研究同类遗址的空间利用和先民适应方式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2008年6月11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山西省太原市文物局在晋阳古城宗教祭祀区———太山龙泉寺,发现了一处建筑遗址,经有关专家发掘证实,为唐武周时期佛塔基址。据了解,现基址下已发掘出地宫一座,地宫内藏有石函一个,石函内有木椁,木椁内有鎏金铜棺,历史、艺术、文化和科研价值极高。目前,太原市文物局已邀请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会同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完成对该遗址出土文物的清理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建筑构造与细部的产生、发展过程,探讨了其与建筑使用功能、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关联,具体揭示了其真实性、精致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等方面的文化表现特征.同时,针对当前的建筑发展状况,分析了构造与细部的表现趋势,使之有助于人们在全球化进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保持和发展本地区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6.
利用古代DNA信息研究黄河流域家猪的起源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  向海  袁靖  罗运兵  赵兴波 《科学通报》2012,(12):1011-1018
猪的起源驯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科学问题.古DNA技术可为家猪起源驯化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科学证据.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家猪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曾发生过独立的驯化过程,但黄河上游的古代猪样品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选取黄河流域的3个遗址出土的14个古代猪样本为实验材料,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和DNA测序,结合现代不同品种家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系统分析了我国家猪的起源驯化关系.实验共获得5个古代猪样本mtDNAD-loop 179bp的DNA序列,包括2个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和3个青海喇家遗址样本.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与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分别共享1种单倍型.结合现代不同品种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与山西贾湖遗址的部分古代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与山西高红遗址和陶寺遗址的另外部分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并且这2个单倍型对应于中国现代猪种的2个主单倍型,说明黄河上游与中下游的猪具有相同的驯化中心.本研究填补了黄河流域上游古代猪DNA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家猪的起源驯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佐证.  相似文献   

7.
大同市北魏太官仓储遗址位于大同市城北操场街中心偏东处,为北魏唯一的粮库遗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章主要针对粮仓遗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经过仔细的研究,重点在保护理念和方法上进行了探索,旨在更好地保护这一重要的遗址.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点火仪式在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举行,亿万中国人通过电视转播收看了这一盛况.放眼望去,古奥林匹亚遗址(以下简称遗址)周围的山青草稀落,土石裸露;残垣断壁,沙地土路;遗址的栅栏.是锈迹斑斑的铁杆;最高女祭司娜芙普利都取圣火时,竟是单膝跪地在凸凹不平的草地上.遗址太简陋了,土得让人无法相信那就是奥运会发祥地.但仍然没有任何现代痕迹的刻意雕琢和装饰.残破的希腊古奥运会遗址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相似文献   

9.
<正>位于浙江省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600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1973年与1977年,在对河姆渡遗址的两次科学发掘中,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制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同时也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10.
罗布泊新发现古城与5个考古遗址的年代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百年来, 在楼兰考古和古丝绸之路的考察研究过程中, 楼兰-鄯善国都城何在? 一直是国内外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关注的热点. 通过对罗布泊小河墓地西北约6.3 km处新发现的古城遗址以及楼兰(LA)、方城(LE)、且尔乞都克古城、米兰古戍堡、土垠等遗址18个建筑物等样品的14C年龄分析, 结果表明: 小河墓地西北新发现的古城城墙年代大约在公元440~500 年左右, 形成于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 相对楼兰(LA)佛塔(约公元100~230年)、方城(LE)城墙 (约公元230~300年)、且尔乞都克城墙(约公元200年)、土垠(约公元100年)建筑时间年轻约100~300年. 米兰遗址古戍堡内房柱年龄约公元370 年, 古戍堡西门北侧墙基年龄最为年轻(约公元770年), 属于唐朝时期. 小河墓地西北新发现的古城遗址, 根据墙体年代和初步发现的文物类型以及地理位置, 有可能是文献中记载的“注宾城”, 可暂定名为“注宾河古城遗址”, 该古城遗址的隶属、职能, 还有待详细的考古发掘工作. 由于该遗址临近丝绸之路古驿站阿拉干, 处于丝绸之路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上, 因此无论该遗址是否是“注宾城”、或“埒娄城”、或楼兰国都“扜泥城”, 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毋庸置疑的. 通过对不同古城遗址的年代学分析, 为深入研究罗布泊地区古代遗址的时间-空间分布、西域文化的演化过程、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等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