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依靠大气和各种饮食生存着。没有谁能完全生活在一片纯净里.在我们身边处处隐藏着危险,肉眼难辨的病原体就是潜在的威胁之一。这些病原体包括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当然,我们的身体对这些可恶的小家伙并非束手无策.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城墙.这道城墙就是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依靠大气和各种饮食生存着。没有谁能完全生活在一片纯净里,在我们身边处处隐藏着危险,肉眼难辨的病原体就是潜在的威胁之一。这些病原体包括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当然,我们的身体对这些可恶的小家伙并非束手无策,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城墙,这道城墙就是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3.
生存之战     
<正>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它虽然悄无声息,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打喷嚏、流鼻涕和喉咙有痰,这些症状恰恰说明我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和流感病毒正在进行一场殊死搏斗。如果免疫系统赢了,病毒被清除,身体抵抗力再次增强,你就会更健康,否则……如果说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王国,皮肤和黏膜是城墙,细胞是居住在城里的百姓,病毒或细菌是来犯之敌,那么我们的免疫系统就是保家卫国的军队。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的一种防御系统,为我们的身体健康"站岗放哨"。它主要由免疫器  相似文献   

4.
提起北京古代的城墙,人们都会想到元大都遗址公园中的土城,那是元朝大都城墙。还有东便门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明朝城墙。但是,人们很少知道,在北京还有几段存留至今的汉朝城墙、金朝城墙。笔者前不久听说了这些历史悠久的古城墙,专程作了探访。  相似文献   

5.
诗人牛汉在小的时候,听说城墙上有窝八哥.他到城墙下绕来绕去寻找,果然听到了一丝稚嫩而清脆的声音,似出壳不久的雏鸡的叫声.顺着细微的声音找去,终于望见了在高高的城墙上一孔洞穴里,有四五张鲜红的小嘴正张着,像一束喇叭花悬挂在崖壁上,好看极了.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每天都能见到环卫工人劳作的身影而在我们的体内,也存在着这样一群"看不见"的"环卫工人"从大脑到血液到骨骼,在我们身体的各个角落,都有"专职"的巨噬细胞为我们清除垃圾。巨噬细胞是人体中的垃圾吞噬细胞,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吃掉的是我们血液中的病原体,肌肉和骨骼中坏死的细胞,以及肺部的尘埃。巨噬细胞的形状像个小小的荷包蛋,它们其实是一组复杂而多样化的细胞。小小的巨噬细胞能够延伸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脚下的地壳中,有许许多多条我们并不知晓的地下暗河在静静地流淌着。这些暗河中生活着一些与地面生物外形和习性都不太相同的奇异生物。最近.德国科学家就在克罗地亚的一条地下暗河中发现了完全透明的蜗牛。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的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这对生活在没有大气的星球上的外星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也许在他们的眼中,地球人就是生活在“空气的海洋”中的“深海鱼”。 我们这些“深海鱼”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巨大的大气压力,但对此我们平常却毫无察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从人体内也同样向外施放着强大的压力,其强度同人  相似文献   

9.
生活真好。我们都会这样说。今天我们享受着祖辈们甚至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物质生活,这些物质生活好多都是用人类最伟大的成果——高新科学、技术构成的,惊世骇俗的科技发展催生出色彩缤纷的生活新生态。譬如,女性的化妆品,那真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从上面的每一缕青丝到  相似文献   

10.
<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在控制衰老和促进长寿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期望能延缓,甚至逆转衰老。随着年龄增长,各种各样的致病微生物加大频率折磨我们。为了抵御这些病原体,人体集结了另一些微生物“卫兵”,它们大量存在于肠道中。  相似文献   

11.
许涵 《自然杂志》2010,32(1):54-58
冬日的严寒丝毫没有阻挡科学家们的步伐,一项项新的发现和创新鼓舞着他们探索自然的热情.一波三折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代表们的激烈谈判充分印证了气候变化对全球的重要性.科研人员在遗传分析和微生物的逆境生存等方面有了重要的发现.中国科学家合成了"俄罗斯套娃"型金属富勒烯、模拟出"电磁黑洞"、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概念;这些成果都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都说平遥有"三绝"——牛肉、城墙以及推光漆,如果说牛肉代表了人们简单平淡的世俗生活,城墙代表了不可言说的悠远过去,那么推光漆则连接了古往今来。既落入了世俗,又高于生活,既是可仰望的过去,又是触手可及的现在。推光漆之绝在于其手工推光和描金彩绘的精湛技艺。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在巡游石壁山玄中寺时,看到寺内雕梁画栋,佛桌坐椅等漆器制品奇巧别致,听说是出自平遥人之手,就下令在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平遥木工、漆工三十多人,参与修建了著名的文成宫大昭寺。从此这项  相似文献   

13.
每天清晨,迎着阳光,我们起床吃饭,穿衣打扮——新的一天开始了.不知大家可曾想过,如今的我们过着如此这般的生活,那古时的人们呢?他们又穿着怎样的衣服,吃着怎样的食物,过着怎样的日子?这个问题正是考古学家们的心之所想,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穷尽一生,只为揭示古人的生活面貌,探求他们与我们之间的联系.但无情的时间总会将许多重要的信息抹去——我们生活中许多重要的场景都充斥着各色有机物,信息的记录、衣食住行,几乎人类所有的活动都直接与有机物相关,连我们身体的绝大部分都是由有机物构成的.与当今的塑料、橡胶等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不同,石油工业诞生之前的有机物大多都极难保存,在动物、氧气、微生物等各种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古人遗留下来的食物、衣物、工具,甚至是高大的木构建筑在短时间内便会损坏、消失,这给考古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扰.  相似文献   

14.
模糊数学与环境科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引言远古以来,人类一直生活和工作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澄澈的天空、碧蓝的大海、葱翠的草木和清新的空气,这些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恩物.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的高度发展和集中,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人口的过分密集,土地大量被占用,植被空前减少,地球上“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自然景色正在急剧改变,一直保持着的生态平衡正在逐步地遭到破坏.因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公害事件不断发生.为了给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把人们对物质环境的改变控制在容许界限以内,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是否被污染?污染程度如何?何时出  相似文献   

15.
距今1700万年前至1000万年前,巨型动物群生活在澳大利亚,大约5万年前或6万年前,人类登上澳大利亚大陆之后不久,所有这些动物都神秘地消失了.这些动物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考古学家根据动物化石,向我们展示了它们的不凡风姿.  相似文献   

16.
药物的受体     
各种类型的药物,防治不同的疾病.可是,为什么这些药物会产生疗效呢?远在上世纪初,德国药物学家埃尔利希(Ehrlich)就设想生物体的细胞有着“侧链”,各种细胞侧链的组成和形象并不相同.药物与寄生在人体内病原体的细胞结合,才发挥毒性而杀伤这种病原体.人细胞的侧链与病原体的不同,药物便不与它结合,因而无碍于人的生命.如果也能有某种  相似文献   

17.
正人类口腔中生活着数千亿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它们有的悬垂在口腔硬腭上,有的躲藏在舌头隐匿处,有的缠结在牙菌斑上,这些微生物在人类口腔中形成了数百种不同的微生物群落。生活在口腔中的这些细菌似乎给我们大多数人带来了很多困扰和尴尬,这些微小生物混合在气味难闻的黏性物质中,我们必须通过刷牙、牙线清洁等方式,才能保  相似文献   

18.
污水发电 "现在,我们使用生活用水需要缴纳两笔费用,一笔是自来水费,一笔是排污费.在将来,我们可能不用向污水处理厂缴费了,说不定他们还会付钱给我们",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华裔科学家刘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向居民收取水费的同时,还收取污水处理费,因为生活用水大多通过下水道进入了公共排污管道.然而,刘虹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居民生活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可以把这些有机物用于发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球上的海啸、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危害人类,这些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我们知道人类都生活在地球的表面,矿工在矿井下劳动,一般也不过深入地下几百米.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1824-~1907)因自幼丧母,从小养成了孤独、忧郁的性格,一直生活在自己内心城墙高筑的城堡内.幸好这座城堡并非紧紧关闭,仍有一个人可以悄悄地溜进去,那就是他的表妹玛格丽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