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中国海关数据库、UIBE_GVC index数据库和中国产业层面出口退税率数据,考察全球价值链位置对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及出口退税在全球价值链位置影响创新过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位置与制造业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位置的上升显著激励制造业的创新活动,当全球价值链位置达到一定高度时,负向影响制造业创新;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仍然稳健;出口退税在全球价值链位置影响制造业创新过程中发挥门槛效应,当出口退税跨越门槛后,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对制造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算中国16大制造业在2000—2014年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和产业集聚度,构建多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划分不同行业类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中国主要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与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U型"关系;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呈现出"倒U型"特征,而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对GVC的影响则表现为和总样本相同的"U型"曲线;规模经济效应、政府对制造业的补贴扶持及RD人员投入等变量都会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带来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国内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嵌入度,使用区位熵的方法测算出各行业各省份的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对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即产业集聚度每增长10%,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水平下降1.5%;产业集聚对制造业融入国内...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20,(3):21-32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省域制造业价值链高度测量的研究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信息熵的客观性对中国省域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相关信息进行量化分析,针对中国8个区域的26个省级行政区的制造业展开实证研究,首先通过建立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并根据信息熵来计算各指标权重,然后对中国制造业的省域价值链高度进行测度与分析,最后对影响制造业价值链高度的指标进行回归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制造业水平差异显著,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据此提出增强创新能力、注重品牌影响力、引进高级人才、结合"引进来"与"走出去"、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价值链体系中,以寻求比较优势为目标的传统竞争战略对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产生了严重的削弱作用。研究表明,为获得可持续竞争力,我国制造业竞争战略的重点应聚焦如何建立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主导和控制地位。  相似文献   

6.
赵刚 《太原科技》2012,(1):10-14
介绍了美国刚刚出台的先进制造业伙伴(AMP)计划,分析了美国构建先进制造技术的路线图,提出在面对全球经济的巨大挑战下,中国需突出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地位,重点发展绿色、高端制造业,并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沈飞  吴解生 《科技与经济》2019,32(4):101-105
从知识创新、业务整合等角度剖析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KIBS)推动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机理,并结合制造业创新过程中不同流程与KIBS的融合,分析制造业攀链过程的KIBS参与。认为要素低端锁定、环节创新核心能力不足、创新受限于既有合作机制及层次不足成为制约KIBS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攀升GVC因素。提出细分参与环节基础上的制造业与KIBS整合创新、KIBS的环节服务创新深化,设计、生产管理等多面融合与攀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信息产业较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尤其在信息制造业领域产值已跻身全球首位.中国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已由一个新兴产业门类发展为中国的先导、支柱、基础和战略性的产业.2009年底中国信息制造业收入占信息产业收入的68%,远远高于全球总体33.7%的水平.中国信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核心技术缺失导致中国信息制造业处于全球信息制造业产业链低端,受金融危机等外在影响严重,且主要利润都掌握在外资手中.因此未来中国信息制造业发展主题将是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及行业内部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科学管理研究》2013,(5):33-36
制造业不仅是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杆,也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推进器;从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趋势两方面看,全球制造业正在迎来新的变局。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赖以提升的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一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对未来力图发展的重点领域、方向进行干预和调控,制定出有的放矢且有效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马双  郭京京 《创新科技》2021,21(5):40-47
先进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被上升到关乎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是我国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内容.先进制造业成为我国迈向全球价值链和创新链中高端的先导力量.相对于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更依赖于创新提供驱动力,而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要素远比资金等传统生产要素难以积累,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的经验,将为我国完善落实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有益指导.本文结合我国先进制造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梳理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创新政策和关键举措,在此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时期促进我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结合,为制造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中国,各个制造行业,从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到服务,从提高企业的产业结构的高度,提高企业在价值链里的位置,到开拓市场,做好售后服务,都和制造业信息化有关。因此说,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是制造业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一个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产业链价值创造与实现机制,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融合的过程,并提出了融合后产业价值链形成所引起的策略驱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制造":一个基于价值链增值视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现有理论的阐述和分析,提出制造业价值链增值的“哑铃”型结构特征,并在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中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的基础上,提出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加快禀赋结构的升级,用“以竞争求技术”替代“以市场换技术”,采用信息化延伸制造业价值链,从面实现在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中的增值效应。  相似文献   

14.
<正> 进入新的世纪之后,一个新的话题进入制造业企业老总的视野:制造业信息化。这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为制造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的活力。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技术结合后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带动了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促进了制造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了制造业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总部是分公司生产性服务的提供者,总部主导着分公司的运作。以全球价值链分散化和地方制造业集群为背景,从微观层面探讨总部和分公司的联系机理。对提升总部与分部沟通效率、优化企业战略管理绩效以及地方制造业集群如何攀升价值链高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仍然没有走出当年经济危机的阴影.在虚拟经济遭受重创的背景下 很多欧美国家都开始重新布置制造业的发展,例如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口号,有些国家也推出了针对制造业的贸易壁垒式政策和法规.这些对于位列“制造业大国 阵营中的中国来说,面临的市场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因此,如何在复杂的形势中摸清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是每个决策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我国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产业新发展格局。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适应双循环格局为逻辑基点,探究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向。研究认为,双循环格局是基于时代背景的必然选择,双循环所倡导的科技创新、促进消费、高水平开发将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照双循环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仍存在内循环供给质量和效率与需求结构仍不匹配、外循环深陷“低端锁定”困境、传统全球价值链面临破裂风险、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良性互动尚未形成等问题。提出调结构、促消费、增固投、稳流通和强互动等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7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创造与全球制造业复苏高端研讨会"上指出,我国制造业长期以来存在三大弊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尽快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已经成为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和实质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互动,皖江城市带在承接长三角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上具有重要地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皖江城市带分工水平的演进,促进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本文以制造业为例,分析皖江城市经济一体化现状,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地区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制造业结构有明显的地域分工,地方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各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有所上升.但同时存在部分产业集聚度低,产业的地区间转移受阻等现象.最后,提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融入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对制造业产业进行调整,加快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措施,以推进制造业产业的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系统梳理了近期发达国家促进制造业回流的相关战略规划、政策措施和政策工具,分析了这些举措可能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的影响,提出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