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家们开始将衰老的过程视为一种新的动力。目前,辛西娅正和一些科学家研究怎样控制人类的衰老过程,让人们更健康长寿。分子生物学家辛西娅·凯尼恩(Cynthia Kenyon)刚开始研究关于衰老的基因学时,该领域基本上只有她孤身一人。"刚开始研究衰老时,我们很难让别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内 ,科学家们正在为终结衰老和病痛而忙碌。我们是不是正在使问题的答案发生着变化 ?  相似文献   

3.
张洁 《世界科学》2015,(4):22-26
<正>从DNA损伤到细胞功能失调,衰老是个神秘而复杂的问题。成长乃至衰老是令人无奈的现实。身体越来越疲惫,骨质越来越疏松,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这都是衰老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遗憾的是,无人能幸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各样疾病发生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包括老年痴呆症、癌症、白内障、黄斑变性,以及关节劳损等等。尽管科学家们在理解和治疗这些疾病上取得了诸多进展,对于衰老,人们依旧理解甚少。  相似文献   

4.
吃什么”和“怎么吃”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事情。尽管衰老不可避免,但却可以通过努力来延缓衰老的到来,因此保健食品已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是最近,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原来我们一直认为对健康十分有益的酸奶却是导致白内障的重要原因。由此看来,一直迷信保健食品的人们不可将各种保健食品、药膳和食疗保健法的作用过分夸大。 真真假假的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热至今仍久热不衰。午间电视节目总是喋喋不休地向人们宣传诸如醋对健康有益,梅子有神奇功效,喝茶有益于健康,多吃沙拉有益等保健诀窍。前不久,媒介又在向人们宣传:拉面有防止衰老和防病的奇特作用……。 同这个好,那个好之类的宣传相比,宣传这个不好,那个对身体无益之类的消息,其影响力也毫不逊色。譬如说盐无益、白糖有害、动物脂肪及胆固醇不  相似文献   

5.
<正>从20世纪初至今,随着科学家们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日益深入,肠道微生物与健康之间的关联也被陆陆续续地揭示出来,其中肠道微生物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越来越被关注。由于过敏性疾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过大的影响,所以该疾病被列为  相似文献   

6.
王德兴 《科学之友》2002,(10):12-13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不管是谁,出生之后都要一步步走向衰老,最后死亡。人为什么会衰老呢?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医学科学家尚未解决而正在探索的一个自然之谜。一叶知秋人的衰老,实际上就是细胞的衰老。科学家发现,构成人体的150亿万个细胞,其寿命都有一定的限度。有人坦言,如果从你身上取一个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就可以知道你是一位老人、青年人还是婴幼儿。你相信吗?原来,胎儿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大约能分裂50次左右才衰老死亡;20多岁的年轻人分裂次数减少,接近30  相似文献   

7.
<正>科学家让人体皮肤细胞大大变年轻。证据表明少吃和锻炼有助长寿。2022年4月,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短短13天的时间里,成功让一名53岁女士的皮肤细胞年轻了30岁!科学家认为,这让我们看到了“返老还童”的希望。逆转衰老早期研究细胞命运可逆转要逆转衰老,就要逆转细胞的生命周期,让细胞从“老年”回到“幼年”。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格登就通过“克隆技术”(体细胞核移植)成功复制出了一只蛙,这是科学家首次证明成熟的细胞核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逆转为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8.
如果有人告诉你,只要吃药打针就能多活20年,而且是健康的20年,你会是什么反应?你可能会难以置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让人类多活20年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着,这类研究包括:是什么在驱动衰老机制?在我们的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才导致衰老? 如今科学家另辟蹊径:衰老科学的新一轮研究对象不是人类自身,而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狗.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不管是谁,出生之后都要一步步走向衰老,最后死亡。人为什么会衰老呢?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医学科学家尚未解决而正在探索的一个自然之谜。一叶知秋人的衰老,实际上就是细胞的衰老。科学家发现,构成人体的150亿万个细胞,其寿命都有一定的限度。有人坦言,如果从你身上取一个细胞放在实验室里进行培养,就可以知道你是一位老人、青年人还是婴幼儿。你相信吗?原来,胎儿的细胞在体外培养,大约能分裂50次左右才衰老死亡;20多岁的年轻人细胞分裂次数减少,接近30次;70岁以上老人的细胞,放在培养液中,样子干…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物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证实了微量元素硒在人的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延缓衰老硒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是身体赖以清除脂质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需组成成分,对延缓衰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由基是在细胞的各种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它可以使细胞中的核酸和染色体遭到破坏,还可以使细胞膜的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产生丙二醛,丙二醛能使蛋白质、核酸、磷脂发生交联而产生脂褐素。脂褐素是目前公认的  相似文献   

11.
李雪  林鑫华 《自然杂志》2013,35(6):416-421
人类对健康的孜孜以求推动了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从20 世纪80 年代兰迪·W?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和詹姆斯?E?罗斯曼(James E. Rothman)分别对酵母细胞进行研究,通过生物电镜观察到囊泡运输系统并给出定义,到托马斯?C?苏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在神经细胞突触传导中证实了囊泡运输系统的时空调控性,囊泡运输系统作为细胞的基本组成,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囊泡运输系统经由精密的调控广泛地参与诸多生命活动过程,与多种生命现象相关,囊泡运输系统障碍可能导致多种人类疾病,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些生物学现象和作用机制,对于攻克人类疾病,保障人类健康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作为与人体共生的一个重要生态系统,长期以来与宿主共演化、共发育,桥接外界环境,与宿主各脏器发生互作,进而参与宿主代谢稳态调控。十几年来,已有多项研究支持肠道菌群失调通过各种与宿主互作的机制可能参与宿主多种疾病,尤其是肥胖、2型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且肠道菌群在代谢性疾病的手术、药物等多种治疗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亦有多种有关开发靶向肠道菌群的代谢性疾病治疗的研究。文章对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关系及相关机制、代谢疾病治疗中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相关治疗手段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以期为将来开发靶向肠道菌群代谢性疾病新型诊疗策略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has a vital role in human health.Especially,Bifidobacteriumis a genus that is crucial for health and different diseases.Further potentially functional investigation of Bifidobacteriumis needed,which will b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human health.This review aims to describe bifidobacteria composition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ages,to highlight the impact of bifidobacteria on health and disease,and to indicate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s.Bifidobacterium longum,B.breve,and B.bifidumare dominant in infants,whereas B.catenulatumand B.adolescentis are more prevalent in adults.Bifidobacteria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diarrhea,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colon irregularity,colorectal cancer,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diabetes and disorder of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早期病害现象——裂缝、变形、松散、泛油等,对病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和材料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治处理的一些措施,以减少和避免类似病害的再生,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生物钟调节分子、生理和行为水平的节律,以适应环境因子的昼夜交替周期。生物钟与外界环境时钟失同步化会产生节律紊乱,从而对健康和认知造成不利影响。跨时区旅行以及夜班、轮班等社会性因素都会造成时差,导致主生物钟和外周生物钟失同步化,内在节律与环境出现失调。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历时差或需要轮班工作的人们越来越多,节律紊乱问题及其对生理、代谢、免疫健康和行为的影响应引起重视。随着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时差产生的机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一些物理、药物治疗方法以及饮食、睡眠和作息管理等措施被用以缓解或治疗节律紊乱及相关症状。文章对生物钟的调节机制,时差和社会性时差对健康、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目前的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人类早期应激猕猴模型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母婴分离常常被用来模拟人类早期应激,但它对个体的负面影响能否被长期正常的生活经历所逆转仍然未知。本研究考察了母婴分离猕猴经历了长期的正常社会生活之后的HPA轴功能和行为。结果发现,母婴分离猴的HPA轴功能紊乱,行为异常,尤其是反映焦虑状态的行为大大增加。 从而第一次在猕猴中证明,母婴分离的影响是长期和持久的。同时也说明母婴分离猕猴是人类早期应激的理想动物模型,可以用来研究早期应激诱发的某些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化学异常与地方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化学异常是一个重大的世界性环境问题。长期饮用化学异常的地下水可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导致各种地方病爆发。在我国,地方性砷中毒和地方性氟中毒是两类最为典型的地方病。高砷地下水、高氟地下水是地方性砷中毒和地方性氟中毒爆发的根本原因。这两类地下水主要形成于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独特的干旱半干旱内陆盆地。这些盆地一般地下水径流缓慢,蒸发作用强烈,地下水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 Na型。地下水As含量和F含量是地方性砷中毒和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决定因素。此外,地下水的其他化学指标、居民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等也可影响这两类地方病的发病率。然而,我们对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认识还相当有限,急需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18.
Food safety is of great concern worldwide,directly related to human health through diet.Multifarious food contaminants could cause severe public health hazards,such as gastrointestinal,neurological,immunological diseases,and even cancers,thus food safety has always been a hot-button issue.Development of rapid,accurate,and non-destructive methods is required to ensure food safety for human consumption.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the main factors threatening food safety,such as foodborne pathogens,toxins,residues,and adulteration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food safety inspection methods,focusing on the up-to-date progress.Due to the merits of increasing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convenience,those methods will take food detection and analysis into a new era.  相似文献   

19.
陈怡  薛雷 《自然杂志》2013,35(6):431-435
黑腹果蝇,俗称果蝇,是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者的宠儿。作为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模式动物,其研究历史已超过一个世纪。果蝇拥有许多其他模式动物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研究胚胎发育、器官发生、疾病和动物行为的遗传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0.
肥胖治疗的挑战与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肥胖是由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长期失衡引起的脂肪过度堆积。近年来,全球肥胖人数持续上涨,肥胖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及寿命下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然而,肥胖发生发展机制复杂,干预肥胖的手段仍然有限。因此,需要深入了解肥胖发生发展的机制并提出干预策略。文章对肥胖的发生因素、干预策略、现有问题以及未来前景进行讨论。总而言之,肥胖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但新的减肥方式也给人们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