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理性最初的基本含义很大程度是由康德和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来规定的。科学哲学基于自然科学的理论、历史和实践对科学理性进行了反形而上学辩护。而科学社会学和社会认识论则从自然科学“之外”的视角来解构科学理性。在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意义上说,科学理性的命运与这样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科学理性必需形而上学吗?科学理性的自我辩护能走多远?科学理性能解构成什么?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核心是本体论,即形而上学,它是人们的一种世界观,即人们对整个客观世界终极原因的一种看法或解释。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作为第一本纯粹意义上的哲学著作,其核心内容就是试图通过人类的理性思维揭示出客观世界的原因。在他看来,这是人类最高、最大的"智慧"。而自然科学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界具体的、精确的、分门别类的看法或解释,只不过这种看法或解释必须受人类经验的严格检验。因此,哲学或形而上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作为人的思想观念它们两者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自然科学必须以形而上学为前提、为基础,没有形而上学作前提或基础,自然科学将成为空中楼阁。康德之所以写《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原因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不可知论"一词由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为了回应形而上学学会中的争论,他创造了这一术语以表明自己的哲学立场.赫胥黎的不可知论是对康德批判哲学的继承和挪用,是一种以知识的局限性为核心的认识论.这也是它不同于斯宾塞的综合哲学、孔德的实证主义、19世纪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等的主要原因,赫胥黎由此将自己和这些哲学思想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
从"善良意志"的先验性和属人性,到"人是目的"的"普遍的道德法则",再到动物只具有"对象性价值"和伦理学的排他性,这便是康德环境哲学的逻辑进路;把康德视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奠基者而对其口诛笔伐,这是对康德哲学的形而上学误解;事实上,康德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极力反对者,却不一定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积极倡导者。  相似文献   

5.
休谟主义和康德主义被认为对我们的实践理性或者理性能动性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乃至不相容的解释:休谟主义被认为不仅得出了一种关于实践理性的怀疑论,而且也对道德原则或道德要求的绝对地位造成威胁,相比较而论,康德主义则被认为维护了实践理性的"自主"地位和道德要求的"绝对"地位。本文旨在表明,一旦我们澄清了休谟主义的两个构成要素——它对行动的理由和动机的说明以及它对工具合理性原则的基础地位的强调——的本质和地位,并给予康德伦理学以一种适度的"自然主义"解释,那么我们就可以有意义地缓解在这两种观点之间被认为存在的张力。本文也试图表明,放弃对实践理性的一种康德式的、基础主义的探讨,转而采纳一种以实践承诺为核心的语境主义探讨,或许是值得向往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康德的时间出发,认为康德的同时主要方面不是主观的牛顿式的绝对时空,而是“流变”时空。并由此认为康德的图型法是从“流变”出发去寻找不变的结构;这一思想与现代拓扑学从“流变”中去寻找拓扑不变量的思想完全一致。并指出了这种一致性对于哲学发展的重大意义,重建形而上学,为理性主义而后非理性主义、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磊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Z1):128-132
关于数学的必然性和确定性的讨论,一直囿于各种实在论或经验主义的框架之内.在分析哲学时代以来,诸多由形而上学规定的"本质"和"基础"都遭到质问,而数学独免其难,似乎成了硕果仅存的超越真理.若不对此进行彻底分析,我们对数学的态度将无疑类似于一种迷信.维特根斯坦将日常语言分析方法用于此处,得出重要结论数学的确定性存在于我们的态度之中,而非存在于它的"超越本质"或外部的"超越事实"之中.本文进一步实践这种分析方法,以表明哲学的意义也在于使用.  相似文献   

8.
尼采对科学的评价围绕着他所发现的"科学难题"这个中心展开,他认为科学乃是苏格拉底的理性乐观主义的表现形式,科学的真理意志与柏拉图-基督教形而上学共享一个基础,即虚无的意志,否定生命的意志。但是,对科学的评价也是尼采的价值重估的一部分,他的"积极的虚无主义"要求科学具有新的价值和意义,即从艺术和生命的视角对科学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9.
走向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当代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初,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石里克曾满怀信心地说,他在哲学领域中完成了一次康德式的革命,即彻底打碎了传统哲学以茂密的体系构造为标志来体现哲学的进步和发展,而代之于对人的认识的意义阐述和科学证实,彻底摈弃一切毫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假定。石里克的论断意味着20世纪哲学的重大转向,标志着从传统哲学向分析哲学即科学哲学的跨越以及科学主义思潮的形成。自那时起,科学主义的旗帜在哲学的灰色天空中高高飘扬。然而,科学主义思潮的形成及其传播,并不意味着现代哲学的科学主义化,以胡塞尔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以萨特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0.
以反思现代性科学为主题的后现代主义是怀疑论在当代的表现,它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焦虑的理论表达。后现代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使这种焦虑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构成现代精神的科学、理性和主体性。在思维方式上,后现代主义集中批判的是一直以来作为西方文化基础的形而上学和本质主义的思维逻辑。在理论追求上,与近代怀疑论对确定性的追求不同,后现代主义作为怀疑论的现代形式,旨在消解人们对确定性的信仰。费耶阿本德“什么都行”的无政府主义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