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双方已建立的联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捷克布拉格作物生产研究所在植物遗传育种方面的科研合作已有8年历史,8年来在国家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双方的合作,特别是油菜遗传育种方面的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国家4次资助,共先后有7位捷克农业官员及专家来华参观和考察、指导工作,其中有捷克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捷克布拉格作物生产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大豆主要消费国,近年来的年消费量超过7000万吨。但是,我国消费大豆约80%依赖于进口,造成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危及我国食品安全及土壤可持续生产能力的保持。所以,大豆是我国最需发展的作物,也是发展潜力极大的作物。发展大豆生产,品种是基础,而品种的培育则取决于种质资源的创新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因此,本项目开展大豆分子育种技术和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把RNA干扰技术应用于大豆蛋白质改良,建立大豆品质快速改良的新途径;分离和克隆大豆品质、抗性相关功能基因,为大豆分子育种提供选择依据;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聚合高产、优质、抗病基因,创制高产、优质、抗病大豆新种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并示范推广。项目从200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8,(1):57-57
木薯是我国初具产业化规模、加工技术比较成熟、经济可行的热带淀粉和生物质能作物之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品资所)是我国木薯科技研究和推广的主力军之一,从1959年开始研究推广木薯。1998年至今,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哥伦比亚、巴西、泰国、越南、印度等国际组织和国家,进行了长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同期,获得我国“948”项目、“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成果转化”、“南亚热作专项”和国家“科技扶贫”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豫谷11是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十五”期间,承担国家863计划子课题“谷子高效育种技术及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选育研究”课题选育的新品种,2004年经第一届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鉴定通过,2005年被评为全国“一级优质米”,2006年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该品种具有6大特点:一是食味品质好,粥粘,味香,颜色鲜黄;  相似文献   

5.
在为农业现代化而斗争的伟大实践中,作物育种工作的现代化问题正日益受到普遍的关心。但是,如何才能使育种工作真正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及早赶上并超过世界育种科学的先进水平?摆在广大育种工作者以及有关组织领导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一定要从现行育种工作的老观念、老规程中摆脱出来,来一个思想方法上的解放。这也  相似文献   

6.
植物根系可塑性发育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通过根系固着在土壤中生长,获取赖以生长的水分和养分,并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因而根系无论对植物基本的生长发育还是对植物响应外界环境都至关重要。根系发育的可塑性是指同一基因型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根系构型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其强弱决定了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根系发育的可塑性是作物根型改良和抗逆育种的重要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根系可塑性发育的研究进展,并对根型改良在作物抗逆育种和营养高效育种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2022年我国科学家们完成了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高产高效的科技创新,实现了牛、羊等畜禽品种的育种新突破,不仅攻关主要农产品核心技术,也完成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2022年我国科学家们完成了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高产高效的科技创新,实现了牛、羊等畜禽品种的育种新突破,不仅攻关主要农产品核心技术,也完成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8.
作物种质资源是控制作物性状的基因载体,是作物育种及其相关学科的生命物质基础.如何从丰富的种质资源中快速、准确地鉴定出育种上迫切需要的新的优异基因,是我国作物育种的急需与作物种质资源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我国农业上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应以培育"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新品种为突破口.因此本项目以发掘抗旱、抗病(虫)、肥料高效利用及优质基因为研究重点.我们将植物基因组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基因资源研究,提出了核心种质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基因克隆的技术路线.项目近两年取得如下进展(1)明确了建立核心种质的策略与方法,建立起了水稻、小麦、大豆初级核心种质.(2)明确了新基因发掘的方法,构建了一批基因作图群体.(3)已克隆到水稻抗白叶枯病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7,(9):57-57
国家863计划“中国大白菜DNA序列数据库构建和开发”课题(编号:2001AA231081),由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参加。这一课题的目的就是启动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大白菜的分子水平研究,目标是为芸薹属作物种质创新提供新的基因资源。经过3年的研究,建立了我国首个大白菜DNA序列数据库,容量为11000序列,  相似文献   

10.
植物病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祸患,在防控过程中发生的农药滥用则危害食品安全。发展绿色、高产和精准的抗病新策略、培育推广作物抗病新品种是解决技术障碍的根本途径,而这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依赖于在植物免疫机制基础理论和抗病基因系统发掘方面做出重大突破。通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免疫机制的研究,本领域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近年来,以水稻、小麦等作物为模式的抗病机制研究,直接为作物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支撑,有力地推动了基础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速度。面向学科基础前沿和抗病育种中的关键问题组织重大项目研究,将会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并无坚实的自然法根基,其唯一的合法性基础是工具论的:平衡私权与公共利益,促进知识传播。生物技术的发展曾使发达国家以专利为名占有了发展中国家的植物和作物遗传资源。为制衡这一趋势中包含的不公,国际法《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等提出"惠益和分享"以及"农民权"等理念,但这些规定并未切实保障发展中国家农民的权益。随着转基因作物技术发展呈现出的诸种新特点,转基因技术介入种质改良,成为专利形成的当代理由,这一情形不仅将加剧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围绕种质问题的经济和文化不公,还可能排挤非西方科学育种方式所根植的知识类型,而这类知识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业品质、维持区域农业自治等方面有着难以被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06,(17):37
据美联社报道,一美国太空葬公司表示,他们计划在中国开展太空葬服务。该公司在进行两次载人飞行之后,他们的服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兴趣。德克萨斯太空服务公司休斯敦执行官查尔斯·查弗说:“随着中国太空计划的发展和成功,中国人的太空意识也加强了。他们会发现,太空将是一个纪念性的场所。”查弗表示,他的公司正计划与北京一殡仪机构合作。2003年,中国成为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三大空间大国,成功地将人类送到了太空轨道。随后,中国又在2005年10月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查弗表示,他希望与北京殡仪馆合作,经销太空葬服务。但是,他…  相似文献   

13.
作物栽培学是以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生产为目标,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环境改善的应用基础学科。本文主要基于2001—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和地区基金的资助情况,通过与作物遗传育种等相近二级学科的比较,分析作物栽培学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主要结论如下:稳定增长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作物栽培学科发展提供了持续支撑;作物栽培学基础研究在研究方向和内容上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格局;与作物遗传育种等学科相比,作物栽培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突出表现在申报体量小,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等更少,这是制约作物栽培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需要加大青年骨干和杰出人才的培养,坚持服务我国作物生产的行业导向,加强学科之间、学科内部及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善于从实践中提炼有价值的、学科特色鲜明的重大科学问题,完善、夯实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数年来,陈学森带领团队成员发掘野苹果的研究价值、解密红皮和红肉苹果的生命密码、建立苹果优质高效育种及配套栽培和加工技术体系、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名片上,陈学森是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荣誉后,他并不满足,带领团队走向了广阔的田野。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60年代之后,欧美人士开始对我国不同区域进行地质考察。20世纪20年代,为验证中亚为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发源地这一猜想,美国中亚考察团来到中国,对蒙古地区进行了五次大规模考察,其中以1921~1925年的三次考察成果最为突出。文章通过对考察报告和时人著述的整理,分析了中亚考察团的组建缘由,回顾了安得思在云南和蒙古进行的两次预备性考察,梳理了中亚考察团的筹备和主要经过,以及取得的地质学、古生物学成果。结合中英文报刊,探讨考察团与中国学界尤其是与巴尔博、葛利普、叶良辅等中外学者长达数年的合作,以及与中国地质学会、北京博物学会的学术联系。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60年代之后,欧美人士开始对我国不同区域进行地质考察。20世纪20年代,为验证中亚为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发源地这一猜想,美国中亚考察团来到中国,对蒙古地区进行了五次大规模考察,其中以1921~1925年的三次考察成果最为突出。文章通过对考察报告和时人著述的整理,分析了中亚考察团的组建缘由,回顾了安得思在云南和蒙古进行的两次预备性考察,梳理了中亚考察团的筹备和主要经过,以及取得的地质学、古生物学成果。结合中英文报刊,探讨考察团与中国学界尤其是与巴尔博、葛利普、叶良辅等中外学者长达数年的合作,以及与中国地质学会、北京博物学会的学术联系。  相似文献   

17.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是由天水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于2001年合作建立的航天育种及试验示范基地,现有经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搭载的7大类农作物206个品系(种),有航遗1号黄瓜、航遗2号番茄、航豇系列、航辣系列共8个育成品种通过了甘肃省科技部门鉴定.  相似文献   

18.
良种是维持农业增产稳产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要想打赢种业翻身仗,生物育种必不可缺。现阶段,生物技术已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也是种业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本文重点从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发掘与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和未来植物工厂等方面概述国内外作物生物育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我国未来作物生物育种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湖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遇到了新矛盾,主要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产品质量不高、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面对这一新形势,湖南省委、省政府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特别是近年来,全省上下逐步形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共识,科技、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紧密合作,大力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星火、重大科技成果推广等科技计划,加强农业科技园区、中试与示范等科技基地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经济增长,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学科首席专家、蔬菜研究所所长,中国园艺学会理事、番茄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蔬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这些光环都环绕在一位在蔬菜遗传育种研究领域辛勤工作30年的科技工作者身上。30年来,他主持培育了10余个番茄新品种。而今,他仍然在番茄育种的科研道路上风雨兼程、坚毅跋涉,他就是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所长杨悦俭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