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在思想与世界之关系的讨论中,当代哲学陷入了“所与神话”与融贯论的两难境地。为了走出这种困境,麦克道尔以康德哲学为理论资源,提出概念化的经验概念,使经验成为思想与世界联系的中介。对这种经验概念的理解需要第二自然的观念作为背景。麦克道尔对经验概念的改造是对康德哲学的创造性发展,展示了经验主义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麦克道尔的核心成果之一是他在《心灵与世界》一书中所阐发的经验论,该理论明确反对埃文斯的"非概念内容理论"。作为埃文斯理论的后继者,一部分哲学家认为麦克道尔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是在重复塞拉斯和戴维森对"所与论"的抨击。因而,如果我们能够给出一种可以避免这种困境的理论,他的经验论就是不必要的。通过分析麦克道尔的反驳方案及其有效性,我们将会看到,在他对感觉经验的自然化构想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经验内容的"不可分析性"预示着他的经验论思想并不是完备的,而这也就意味着他对NC的批判不可能具有彻底性。  相似文献   

3.
塞拉斯借助黑格尔感性确定性不可能性论证,批判所予是神话,但由于他依据了康德的直观与概念二元思维方式,仍陷所予困境中。为了摆脱困境,麦克道威尔的黑格尔式转向依据概念能力无边界性,使世界被动处在概念能力范围内。这虽摆脱了所予,但却陷于经验论困境,即被判断实在性先验地示例的实在性东西并不是具有概念化感觉内容的知觉经验,而只是当前印象,它不能确证普遍性知识。因此当代分析哲学需要推进黑格尔式转向,依据概念能力的设定性,主动运用逻辑的纯粹理念展示关于当前印象的思维规定的感觉内容。只有如此,当代分析哲学才能摆脱所予神话和经验论困境,使知觉经验确证知识。  相似文献   

4.
针对"‘盲的直观’是否是概念性的"这一问题,康德学界形成了概念论和非概念论两大阵营。非概念论在分析哲学界分为内容非概念论和状态非概念论,这一区分也被康德学界广泛接受。然而这种区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在康德哲学中是否适用?从分析哲学到康德哲学,"非概念论"的含义是否发生了转变?在康德哲学语境中界定"非概念论"的确切含义不仅使得当前概念论与非概念论的争论明晰化,更重要的是借此深化了康德的直观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经验知识中,如何消除给予神话?通过对理由空间的不同解读,塞拉斯、麦克道威尔、布兰顿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塞拉斯把逻辑空间二分,塞拉斯得出理由空间有着内在的推论结构,是规范的。麦克道威尔拒绝塞拉斯的逻辑空间二分,认为构成理由的逻辑空间规范性可以使自然逻辑空间的概念性材料加以重构。布兰顿则在塞拉斯的逻辑空间基础之上,演化出语义推论主义。  相似文献   

6.
康德以其先验哲学的视角指出以“作用因”为其先验根据的牛顿力学原理在解释生命之独特性时是不充分的。在对传统目的论思想进行批判性改造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把目的论与机械论结合起来的生命科学方法论,由康德倡导的方法论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康德的空间学说是整个理论哲学批判的奠基石。一般经验的可能性、综合先天命题学说的确立、知识构成的二分、现象和物自体的划界等,确切地表明了空间学说在康德理论哲学中的奠基作用。维也纳学派的领袖和理论奠基人莫里茨.石里克分别在"空间的观念性、嵌入和心理-物理问题"(1916)、"当代物理学中的空间与时间"(1917)两篇论文以及《自然哲学》、《普通认识论》、《论哲学的问题及其相互关联》等著作中,对康德的空间学说展开猛烈的批评,批评性的文字散布在从1910至1936年间的论文和著作中。石里克的这些批判性和建构性的论证,不仅瓦解了康德对空间-欧式几何、知识-直观的旧有教条,也提供了科学与哲学关系的新见解,是二十世纪知识理论研究和心灵哲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在知觉知识研究领域,强怀疑论一直以来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多理论都试图对这一问题给出解答,却都差强人意。近年来,知识论析取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知觉知识研究进路方兴未艾,其代表人物麦克道尔通过对强怀疑论论证做出一个合理的"诊断",澄清了一个长久以来对于知觉经验的误解,从而消解了提出这一问题的合理性基础,为强怀疑论的解决给出了新的可能。但他的解决方案也遭受了一些反驳,如赖特就认为他并没有"真正认真对待怀疑论",并不比摩尔的回应做的更好。笔者将试图为麦克道尔做出某种辩护,指出赖特的指责是建立在对麦克道尔的误解之上,忽视了麦克道尔论证的先验面向。在笔者看来,知识论析取主义的确为强怀疑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杜威认为经验方法是克服传统哲学二元论的惟一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是适用的,而且对人文科学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他以艺术和道德领域为例来分析经验方法在人文领域中的具体运用,给出了对道德领域进行经验探究的三条途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科学与人文价值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文化结构。另外,杜威的经验概念不仅与康德意义上的经验概念不同。与实证主义的经验概念也存在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知识内在论中的基础主义与融贯论都无法为信念确证做出满意的说明。塞拉斯"所与神话"的批判之后,"知觉经验如何为信念辩护"成为匹兹堡学派探讨的重要问题。麦克道尔提出经验化概念的主张,强调在经验形成的过程中已然包含着理性的作用。布兰顿通过概念的规范性实践来说明语言意义,以实质推论为核心的概念内容说明展示出语义的经验维度。二者分别以经验与推理作为起点对内在论的疑问做出解答,为知识的确证描绘出一幅全新的图景,内在论的重访走向了一种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11.
本质直观与形式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分形式直观与本质直观是分析现象学的首要任务,这一区分基于这样的方法论原则:如果一种直观在一个命题蕴涵关系中表达的是前肢与后肢的谓词之间(它们的主词相同)的关系,那么,该直观是本质直观;如果其在一个命题蕴涵关系中表达是前肢与后肢的主词之间(它们的谓词相同)的关系,那么,它就是形式直观。具有蕴涵关系的两个本质之间具有本质必然性关系,而有本质的形式中的诸元素与该本质之间具有普遍必然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代分析哲学普遍使用的概念分析、思想实验和反思平衡等论证方法最终都诉诸直觉作为证据。近年来,蓬勃兴起的实验哲学追问并反思直觉的合理性及其限度。在直觉问题上,证据论和取消论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两种立场。两者虽不乏洞见,但都因过于保守或太过激进而有失偏颇。笔者认为,一种值得提倡的观点是直觉的限定论。这种立场既能捍卫直觉作为证据的合理性,又能提供直觉合法使用的边界。  相似文献   

13.
实验知识论对"处于葛梯尔案例中的主体没有知识"做了诸多实证研究,在葛梯尔直觉是否具有普遍性问题上出现的争论:小偷案例和语义整合法支持外行没有葛梯尔直觉,三分结构实验支持外行与哲学家共享葛梯尔直觉。葛梯尔直觉的多样性这一理论有其合理性,主张可用聚焦效应和修正的语境主义解释知识归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认识论研究主要围绕知识的辩护问题展开,即我们如何才能掌握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自然主义在探索认识论问题的过程中,初期以奎因和戴维特为代表,以拒斥先验知识作为其主要特征。然而最近,以菲利普.基奇尔和艾尔文.戈德曼为代表的一些自然主义认识论者试图为先验知识的存在和重要性进行辩护。先验作为非经验来源,先验知识所依赖的辩护类型以及不可修正性的合理性问题是自然主义认识论者针对先验问题进行争论的焦点所在,以这些问题为线索,本文将重点展开对自然主义背景下上述先验反对者和改造者的论述,并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旧范式转换的时代,即从实证主义范式向自然主义范式转换。自然主义范式较实证主义范式更具适切性,更接近生活现实,更利于解释特定情境中现实的意义与价值。在实施自然主义研究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必须在一种自然环境中进行;以人为研究工具;强调质的研究方法;倾向于目的性抽样;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扎根理论;强调紧跟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大多数哲学家对知识论证的反驳是不成功的,根源于他们无法割舍现象知识背后的二元论直觉。现象知识就是普通民众在比照物理知识基础上,通过直觉的臆测、猜想而对现象事实加工形成的。当代神经生物学成果表明,现象事实是大脑神经元集群的综合信息表征,是通过人类内在感官所呈现出来的。因此,人们是从不同的视角来描述大脑神经活动的,可称为视角物理主义。视角物理主义反驳了知识论证,也说明了心理感受性等现象事实的实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数学直观被胡塞尔视作最高级的范畴直观,它所带来的明见性既是确然的,又是确实的。这似乎意味着数学直观是必然正确的。但另一方面,胡塞尔持有一种数学柏拉图主义,而这又要求数学直观是可错的。为解决这一矛盾,数学明见性,从其确实性维度,必须借助于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被理解为非完全确实的;而从确然性维度,它应被理解为是由主体经验所建构的,依然受到主体可设想能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A companion paper explored the role of intuition in the genesis of an alternative theory for the secretion of pancreatic digestive enzymes, looking through the lens of three philosophers/historians of science. Gerald Holton, the last scholar, proposed that scientific imagination is shaped by a number of thematic presuppositions, which function largely below awareness. They come in pairs of opposites that alternately gain cultural preeminence. The current paper examines three thematic presuppositions inherent to both the generally accepted model for digestive enzyme secretion and most consciousness-centered views of higher-level cognition—discreteness, reduction, and simplicity. Since they often build on each other, together they are referred to as the simplicity worldview. Also considered are the three opposite thematic assumptions inherent to both the alternative model for digestive enzyme secretion and intuition-friendly views of higher-level cognition—the continuum, holism, and complexity—together referred to as the complexity worldview.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this currently less favored worldview.  相似文献   

19.
后期斯特劳森追随休谟和维特根斯坦的道路而转向了自然主义,他认为任何企图通过论证来支持或反驳怀疑主义挑战的做法都是无根据的,因为人类的某些基本概念如物质物体、他心等概念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倾向,是人类思维不可逃避的认知模式的体现。不过,自然主义需要联合先验论证来阐明这些信念的基础地位,否则就会流于口号。总而言之,自然主义是一种探究真理的第三条路径,它试图约束人类理性的过分自负,从而展示真理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