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于以往专家和政府主导的统治思路,在智能社会的新型技治主义中,以谷歌和脸书为代表的企业主体借助大数据等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掌控,意图获得唯一决策者的统治地位,造成了经济、政治乃至社会层面的诸多不良影响,亟需加以治理.鉴于技治主义建基其上的科学实在论不再适应当下科学、技术与社会关联交杂的现实,从科学实践哲学视角出发的科学治...  相似文献   

2.
被人誉为“总统工程”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且迟早被卷入其中。信息高速公路的涵义可以从技术的、市场的和社会的,等等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社会的基础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它的发展必将带来社会生产关系和人类价值观的变革,从而导致社会范式的转变,建立在新的社会范式基础之上的新型社会必将到来。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际STS正试图将科学与社会协同演化的互构论,拓展到以公共决策为代表的知识"消费"领域。温内率先意识到专家知识的不确定性,并借助于经验研究呈现了常民知识的有效性。然而,由于不对称地假设常民知识的自主性和专家知识的他律性,因而他始终未能呈现两者共同生产的过程。为了化解公共决策中"人为的持续性争议",科林斯和伊万斯提出了专长的"规范理论"。然而,由于对认知和价值、技术和政治进行的人为两分,忽略"专家型专长"和"元专长"各自的动态调适过程,以及无视多元决策相关者在结盟的同时也会对抗,他们在裁剪决策实践时夸大了"专家型专长"的独特作用。鉴于此,STS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案例深描,来呈现技科学协同治理中多元参与者在充满"结盟和对抗"的体系中各自具体的角色任务;勾勒他们在认知磋商和价值博弈中达成开放性共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9):115-120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日渐成为影响广泛的"新鲜"理论。然而ANT不过是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初级版,而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却是ANT的完整版。以"完整版ANT"理解马克思"社会理论",可形成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现代科学语境的解说;可以看清楚马克思如何将"人、物、实践"三者嵌入对"社会(行动者网络)"研究中;可以讲清楚马克思在理解"社会"的单元构成、存在属性、结构特征、系统功能、发展动力、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特点",更容易看清楚、说明白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作君作师”是“道治合一”圣王形象构建的必然要求,因此,康熙帝对“知识权威”形象的塑造一直十分用心,学习儒家文化时如此,学习西方科学时更是如此。康熙帝与西方科学的接触虽始自“断人是非”之需,然而,他在随后数十年中对西方科学的孜孜以求和大加利用却源于它在“道治合一”形象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康熙帝对“西学中源”说的倡导是其“道治合一”形象构建的必然选择,而此形象的成功塑造必然会导致整个士人阶层的地位下降,士人话语权力的丧失在“西学中源”说的倡导过程中亦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的观点出发;把消费分为两类:生产资料消费——生产消费;生活资料消费——生活消费。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描述了“经验与理论”的三种典型叙事 ,并指出其中的“理论颠覆经验”和“观察渗透理论”的叙事方式 ,导致对感觉经验是否具有独立性和真实性的普遍怀疑。对此作者提出了“反经验主义悖论” ,进而对“经验”概念和经验主义进行了重新的分析和定位 ,区分了经验的“认识论意义”和“本体论意义” ,指出科学的游戏规则是以前者为基础的 ,而后者是在理论之中派生的 ,是经验的“本体论注脚” ,经验主义不会因任何经验研究而垮台。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0):116-120
自然的存在是一个现实物质运动过程,由于人的存在,自然又具有了社会历史性的特性。与黑格尔将自然科学作为精神的外在性关系的具体逻辑环节不同,马克思认为科学作为人的生存实践的智力因素和现实物质力量,推进了人本身和自然内涵的深化发展,因此科学在本体论立场下的自然存在中不仅具有独特的社会历史性地位,也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蕴。  相似文献   

9.
学习钱学森关于“科学学”与“自然辩证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学森在关于科学学与自然辩证法的探索中,从最初的坚持大体上只是自然观的狭义的自然辩证法,到后来转而承认包括自然观、科学观(科学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广义的自然辩证法,给我们以诸多的教益,激励着自然辩证法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最早研究工程伦理的专家之一,迈克·W.马丁创立和完善了"工程作为社会试验"的思想,并对这一思想的伦理内涵进行了独特的解读;他首先倡导并发展了工程伦理个人承诺的研究视角,解构了工程伦理研究的"共识范式",主张以"社会实践"为框架整合、重构这一"共识范式";积极推进工程中的道德创造研究,诠释工程活动中"何为善"、"善何以可能"等伦理问题。迈克·W.马丁的思想为工程伦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其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推进和深化工程伦理学、特别是尚处在崛起中的中国工程伦理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自然现象的“理解”与人文社会现象的“说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狄尔泰提出“自然需要说明,历史需要理解”之后,关于说明与理解及其相互关系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本文提出“自然现象的说明需要理解,人文社会现象的也需要说明”,并就说明与理解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地位,作用,二者的统一及其机制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乐园”中的“阴影”:网络社会问题的面相与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网络以及相应的网络社会生活的出现,既为人类展现了一种美化的“数字化生存”的前景,同时也导致了各种各样非秩序化的、病态的网络行动和网络社会现象──网络社会问题的出现。作为一种在网络社会的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被人们普遍而广泛地感受和认识到的网络病态社会现象,网络社会问题在网络变迁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形式与面相,呈现出了其不同于一般性社会问题的特征,由此也就构成了网络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项目。  相似文献   

13.
于光远是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提出的"社会的自然"既是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研究对象和逻辑基础,也是自然辩证法学派的核心观点和历史起点。社会的自然是打上人类产业实践烙印的、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相生相伴的、社会规律也要发生作用的自然。人类在生产好的社会自然的同时,也在不可避免地生产着坏的社会自然,雾霾的产生与治理过程再次证明了于光远的远见卓识。自然辩证法工作者要想为国服务,就必须研究社会的自然。  相似文献   

14.
科学商店作为植根于社区的研究组织,旨在解答当地居民和非政府组织的科学疑问,培养他们关于社会需求的意识。本文从科学传播的意义上来看,以上海科学商店运作的实践为背景,分析公众参与对科学商店的价值、内涵以及运行机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四川省连续四年在农业领域实施“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的调研思考,其几种创新的做法和以建立利益共同体为核心的产学研机制探索,或许对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工作,深化地区科技与经济结合给出一种可操作性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大学科技园“生态谷”建设出发,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出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理念。通过“生态谷”项目建设,在生态型园区建设、创新资源集聚平台建设、文化建设和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而提出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模式和途径,为我国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