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负责任创新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反思"研究停留在抽象的、普遍原则的描述阶段,特别是对"reflexivity"与"reflection"的混用,给负责任创新实践中创新主体如何践行"反思"行为带来了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个启发式框架。明确反身性反思(reflexivity)与反映性反思(reflection)的不同,突出反身性反思在培养创新者认知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提高反思性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同时基于"反思"对情境的敏感性,厘清了独处、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治理、国际间跨文化合作等四种类型的反思情境。  相似文献   

2.
“负责任创新”是多主体参与科技创新评估预见、反思整合、协商对话与监督反馈的开放迭代过程,依据社会需求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规范性引导,以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良性互动。构建“负责任创新”柔性模式,是在科技创新与治理领域形成以弘扬“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责任文化”的价值取向;倡导多主体在平等对话与交流互动中实现责任共建与协商共治;创新整合并灵活运用治理工具以提升治理效能;建立以责任为导向的多主体政策学习机制,助力我国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创新活动的负外部性与其潜在风险引发了专家学者及政策制定者对"负责任创新"这一新兴理念与创新范式的广泛讨论。本研究围绕负责任创新的"What"议题,从"责任与创新","研究聚焦","理论问题","时域、空间、层次"四个方面系统辨析负责任创新的内涵,并提出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众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虽然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但也带来不确定的风险。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兴起的"负责任创新"旨在解决科技发展中的责任伦理问题而提出的理念,这为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思考与现实应对的路径。运用负责任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人工智能伦理责任的规制或者嵌入,使其形成具有道德的决策和行动,从而促进人工智能良性、开放、健康和包容的发展,推进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负责任创新"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发展战略理念。其核心是,何以在日益增多的创新不确定性中,运用"研究与责任"的伦理价值,建构解决伦理冲突的制度安排,并使之成为一种稳定机制。本文基于负责任创新战略生成的理论和实践前提,分析其理念内涵和基本特征,讨论该战略推进中诸种公共政策选择策略,并就负责任创新战略的本土化展开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6.
"齐尔塞尔论题"被部分学者认为存在一定的解释困境,因为它没有具体解释学者与工匠阶层之间的社会壁垒是如何瓦解,或者说,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他们的"互动"。从微观编史学的角度重新考察"齐尔塞尔论题"有助于我们化解这一困境。借助于哈金所提出的"表征-干预"模式,不仅有助于在微观史学层面,围绕"学者-工匠"问题这条主线,考察近代天文学发展的大致脉络,了解其中学者与工匠之间"互动"的真实图景,从而为"齐尔塞尔论题"提供合理辩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负责任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管理的热点话题,但是究竟如何落实负责任创新仍需在微观层面进一步探讨。本文从实验概念出发,以科学实践哲学为理论支撑,从实验角度讨论推动负责任创新的路径。研究首先剖析了传统实验面临的问题,提出构建面向真实社会的实验(以下简称"真实社会实验")的必要性,然后从实验的目标、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剖析了构建真实社会实验的方法,进而以美国AIDS运动为案例,阐释了真实社会实验的实践探索,最后,进一步比较了本文提出的真实社会实验与传统实验、社会实验等概念之间的区别。真实社会实验以实用性为目标,为科学更好地嵌入社会,实现负责任创新提供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到创新主体和研究客体等因素的制约,神经技术,尤其是新兴神经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创新视角下的预期治理是应对神经技术伦理风险的一种有效路径。该路径倡导多主体参与、多学科合作的技术发展理念,构建高度透明、持续互动、民主治理的管理机制,将神经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深度融合,突显"责任与创新"的统一,保证神经技术在伦理的约束和规范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负责任创新"是近年来欧美国家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的理念。按照负责任创新的理念反思大连港近年来的发展,可以看到有很多做法和制度设计与负责任创新的理念是一致的。从港口与环境的关系、港口的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大连港负责任创新模式,对事故池工程进行案例分析,最后与鹿特丹港的负责任创新模式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声音研究(Sound Studies)"是STS视域下的新兴领域,国际学界业已形成声音研究的共同体。来自各领域的STS学者,对声音进行技术层面、社会学层面、文化层面等从不同视角的研究,国际STS学界的声音研究已相对成熟。然而,国内STS学界对该领域的认识尚属空白。声音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其哲学和文化基础,为关于声音的研究提供了正当性和合理性。本文追溯了声音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创建过程,并从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研究主题与方法、以及新视野这四个方面详述了声音研究的学科概况。最后,笔者选取了声音哲学研究、乐器研究、录音工作室研究、听觉文化研究、以及噪音研究这五个方面的经典案例,旨在展现声音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研究方式。STS领域关注到声音维度,意味着该领域的研究范式将不再仅仅是以视觉范式为主导,声音维度的加入为STS领域的研究带来全新的阐释方式和研究维度。  相似文献   

11.
"术语"的通常释义是"某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1].这就是说,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该学科的专用术语,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都是如此."术语"是知识的桥梁和纽带,正所谓"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从事科学研究,需要使用术语,科学研究的发现与创新需要创造新的术语,这些术语统称为"科技术语".科技术语是科学研究与科学技术文化传承的桥梁和纽带,没有科技术语就没有科技知识,这与"没有术语就没有知识"是同样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是一切科学技术的源头.这些年,"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随着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科技在部分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一些领域甚至率先进入"无人区",这对我国基础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组合结构与收敛结构的区分是非形式逻辑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论证结构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合理解决。2011年美国学者弗里曼在反思已有区分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中介要素"为标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揭示了既有方案存在的问题及其错误根源,通过语法标准的设立为困扰学界已久的组合与收敛结构的区分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思路。该方案的不足在于无法合理解释收敛结构中推论规则的识别问题,而且,有时还会导致违反直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组织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难以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的问题,在对管理和组织这两个经常混用的概念加以区分的基础上,从对技术创新管理特征的分析入手,剖析了作为创新有效实施基本载体的创新组织与技术创新管理的适应关系,提出了与创新管理相适应的创新组织应具有的一些特征。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对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与创新组织之间一些严重不适应问题的分析,提出企业应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创新组织形  相似文献   

15.
负责任停滞主张打破责任共同体内的利益平衡,要求创新在强道德约束下进行,负责任降低创新的程度,中断不可预见和将带来危险后果的创新活动。其特有的强道德约束推动创新从道德和利益的平衡走向道德强于利益的失衡。在构建的道德和创新度随预测和评估变化的"钟摆模型"中发现,对创新的预测和评估在不同程度的道德要求下,将负责任创新及负责任停滞联系在创新发展的不同阶段。道德约束力增大使创新度减弱,最终变为最小的过程是负责任停滞的实现过程。负责任停滞启示应秉持创之思度的准则,重视低程度创新的作用,改变创新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外伦理学研究中的"物转向"和未来场景的急剧变换催生了应用伦理学的新兴领域——"机器人伦理学"的兴起。梳理国外机器人伦理学学科的发展脉络,总结该学科的研究现状、前沿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这对于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了解和把握这一新兴学科、追踪最新国外学术动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传统工业革命的"去道德化"性质,公众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使得公众成为"互联网+双创"战略的伦理盲区。借鉴欧盟"负责任创新"理念推动公众进入创新创业主体并形成"官产学众研"创新创业共同体,有助于克服伦理盲区,发展一种符合社会价值观与公众利益的"互联网+双创"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创新存在的负效应及其潜在风险,欧美学界提出了负责任创新的理念,意在通过一种前瞻性的价值设计使创新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进而实现普惠性发展。通过对中国无线谷创新实践的分析,发现其在主体责任分配、政府政策导向、协同创新模式和价值目标等维度与负责任创新是契合的,但仍有不符合负责任创新的方面,这需要在制度、实施以及思维等层面不断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创新绩效假象"的本质是国家创新体系结构的失衡。从国内外的创新实践中提炼科技创新体系的结构规律及运行机制,创新性地提出了"三元串联协同"和"三元并联互动"科技创新体系理论概念及结构框架。结果显示:"三元串联协同"科技创新体系更易产生"创新绩效假象",这与该体系中三大创新主体位于同一创新链有关。破解"创新绩效假象"路径有二:一是完善传统的"三元串联协同"科技创新体系,如完善TTO机制以弥补科技成果转移中介组织的缺失,或建立国家科技创新委员会及创新协作平台以改变政府顶层设计的缺位。二是向"三元并联互动"科技创新体系转型,同时通过基础研究分层,应用研究分类,产业化分流的制度设计避免同质化竞争。  相似文献   

20.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十二五"期间,湖南省以"规划、计划和项目"为抓手,促进基础研究与创新平台、团队有机结合;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产业技术提供科学理论和前沿技术支撑;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在优势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基础研究将围绕产业和民生科技创新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前瞻性和前沿性研究,深化基础研究计划改革,发挥基础研究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