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世纪60年代以来,量子理论解释重新复苏,并推动了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发展,量子力学跟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结合的各种量子场论更是蓬勃发展,人们对新物理也是翘首以盼,近来引  相似文献   

2.
围绕量子力学量子实在论和量子反实在论的重大争论,俄苏学者提出了语境实在论的解释方案。语境实在论的目标是向广义哥本哈根解释的回归,克服正统解释之后量子力学各种解释的局限性。语境实在论将物理理论定义为在语言的语境中对物理实在进行识别(测量)的维特根斯坦式的规则,量子对象由量子理论在语境中对其识别来确定,认为对量子系统在给定时刻的状态描述,是给定时刻相对于给定观察者的波函数识别的结果。语境实在论的贡献在于,消减了围绕量子力学的形而上学争论,优化了关系实在论的问题方案,瓦解了流行于当下的量子反实在论。语境实在论有关量子力学的研究对20世纪以来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形成了重要的支持,语境重建已成为后现代科学实在论走向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范·弗拉森的量子测量的模态解释不仅是他的量子力学哲学理论的核心,也是他的一般科学哲学理论--建构经验论--的主要科学思想基础.本文主要从量子测量的解释问题,测量的模态解释的主要思想内容和模态解释的意义等几个层次较深入浅出地介绍范·弗拉森的量子测量解释理论,并概括地说明它与范·弗拉森的整个量子力学哲学及与他的建构经验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分支。在量子力学成形之后不久,狄拉克完成的统一狭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工作为量子场论奠定了基础。但是,统一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工作,迟迟未果,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一大难题。量子引力的两条进路:弦理论和圈理论,各自都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新近出现的称为AdS/CFT对应进路,从全新的视角来统一时空理论与量子理论,利用共形量子场论中的量子纠缠与反德希特时空中的度规之间的对应来刻画时空的起源,试图一举解决时空与量子的关系问题。本文经由分析这一进路的来龙去脉以审视进路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正统解释将测量中的波函数坍缩视为一个真实的物理过程,对这一过程的“无解”导致其走向了工具主义,认为波函数仅仅是有关未来实验可能结果的全部知识。消解波函数物理解释的结果带来了量子力学本体论承诺的问题。遵循正统解释的关系量子力学并不拒绝波函数的本体论承诺,但仍坚持波函数工具主义的解释路线,延续了正统解释的本体论问题。21世纪20年代前后,俄苏学者提出了量子力学的语境实在论的解释方案,认为测量不是导致微观物理系统状态变化的交互作用,而是在语境中对物理实在的识别。语境实在论恢复了波函数的物理解释,重新定义了测量概念,确立起波函数与量子实在的关联,重建了量子力学的本体论承诺,在正统解释的自身框架内解决了正统解释的本体论问题,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范·弗拉森的量子力学解释理论既是他的量子力学哲学的核心,也是他的建构经验论的科学思想基础。本文主要从量子力学的一般解释理论、量子力学测量问题、测量的模态解释的主要思想、模态解释的意义等四个层次较深入浅出地介绍范·弗拉森的量子力学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7.
波函数实在论作为波函数的其中一种语义解读,被看作为量子力学语境下高维位形空间的波场。该波场面临两大难题:宏观客体难题与经验上的不相关性威胁。物理哲学家们就这些难题指明出路:走向波函数反实在论、走向结构实在论与走向量子场论等。最后在综合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走向语境论的波函数实在论是最优出路,它能蕴含语境实在论更广博的说服力与集多种语义解释优势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赵国求研究员新著《从相互作用实在到量子力学曲率解释》已于2008年武汉出版社出版。全书由物质观与科学时空观的演变,相互作用原理,宏、微观质点抽象及作用机制的转换,经典概率、量子概率与概率的可视度解释,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的量子测量,康普顿物质波与规范变换的物理实质及哲学思考,结构实在论第四版本等章节组成。书中对相互作用实在论及量子力学曲率解释  相似文献   

9.
华中科技大学-WISCO联合实验室赵国求研究员新著《从相互作用实在到量子力学曲率解释》已于2008年武汉出版社出版。全书由物质观与科学时空观的演变,相互作用原理,宏、微观质点抽象及作用机制的转换,经典概率、量子概率与概率的可视度解释,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中的量子测量,康普顿物质波与规范变  相似文献   

10.
普特南曾提出“逻辑是经验的”这一惊世骇俗的论题。他主张,正如广义相对论揭示出非欧几何才是真正描述现实世界的几何学一样,量子力学也意味着量子逻辑才是隐藏在经典逻辑背后的“真逻辑”。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普特南口中的“量子逻辑”这一概念曾经历过重大的转变。但是概念的修正并没有帮助普特南成功地论证量子力学命题真值的实在性,并且他最后也不得不承认非欧几何与量子逻辑的类比是不妥当的。应该说,普特南的工作确实说明量子逻辑可以提供同样好的量子力学解释,不逊色于保留经典逻辑的解释;但量子逻辑并不是唯一的“真逻辑”,无论是否局限在量子逻辑的范围内,围绕着量子力学解释的逻辑系统都是支持着逻辑多元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