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中国近代第一部西医外科教材《西医略论》的编译过程。通过合信的教育与临床训练背景,以及合信提供的线索,分析了当时他可能参考的教科书,探究了《西医略论》参考底本的来源,论述了合信编译该书时的学术交流网络,提出该书是编译者选择当时多部有影响的外科教科书,并加入了当时西医在中国开业行医常见疾病所需要的诊疗和用药经验的综合性、实用性的临床教材。  相似文献   

2.
艾约瑟与李善兰合译的《圆锥曲线说》最早是作为金陵书局版《重学》的附卷出版的。该书影响极广,是晚清国人圆锥曲线知识的重要来源,但学界对其英文底本一直不详。借助互联网和学界同仁的帮助,参照《圆锥曲线说》特有的信息,文章找到了与其内容几乎一一对应的英文底本:英国数学家查尔斯·赫顿的《数学教程》卷2中的"圆锥曲线"。进一步的对比表明,其所据当为该书第8~10版中某一版。  相似文献   

3.
《天文启蒙》是晚清天文学西学东渐史上唯一拥有两个中译本的著作。本文以此为代表,考察晚清译著在翻译、内容等方面的共性。首先,比对两版《天文启蒙》与底本的异同:两版中译本与底本内容基本相同,但碍于译名混乱、天文学不断发展等原因,存在一定"失真"现象;其次,考证出《天文启蒙》在《谈天》基础上,增加星云假说、彗星流星关系以及太阳所含元素等新知识;最后,通过该书在晚清学堂的使用、国人自编教科书的引用,指出其在中国获得广泛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重学》底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科学译著《重学》译自英国胡威立的An Elementary Treatiseon Mechanics,该书共有7个版本,《重学》译自哪一个版本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文章通过《重学》与原著不同版本的对比研究,确定《重学》的底本为1836年出版的第五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重学》与原著之间的差别,廓清了目前国内一些相关说法。  相似文献   

5.
几何是中国传统数学和传统文化的固有词汇,伴随着《几何原本》的翻译与传播,"几何"变为一个数学专门术语。经过近300年演变,它作为几何学而成为中国数学学科的一个固定分支,这期间它曾经有几何学、数学、《几何原本》、测量学、形学等多重含义。几何学科兴起的动力主要来自西方数学文化,特别是《几何原本》确立了"几何"一词的典范意义。中国初等几何学科的兴起,见证了《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分科思想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数学的近代化如分为算术、几何和代数等分支学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日式地质学教科书出现于甲午战争后,是地质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文章以清末日式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考察其成书背景及内容、结构、术语等方面的特点,特别是同一底本的译本区别;并与早期地学译著、同时期译自英美的教科书进行比较,根据晚清学部及时人评价,进一步探讨日式地质学教科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势力不灭论》由清末民初学者王国维所译,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最早引入西学知识中能量守恒定律的科技译著之一。文章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考察《势力不灭论》的翻译出版背景及其英译底本的成书与出版情况,得知《势力不灭论》的英译底本是额金逊编译的Popular Lecture on Scientific Subject中第5篇文章,即Prof.Tyndall所译赫姆霍兹的On the Interaction of Natural Forces;并通过比较《势力不灭论》及其英译底本的文本和术语,知其知识内容及思想均与On the Interaction of Natural Forces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何德赉《简明物理学——实验与应用》是晚清癸卯学制时期引入的美国中学物理教科书。1904年谢洪赉将该书编译为《物理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是首次形式上向我国引入实验室学生实验教学的物理教科书,在晚清新学制早期有代表性。本文对《简明物理学——实验与应用》的出版背景及作者情况进行梳理,着重对书中实验形式、内容、教学目标、仪器、实施规范进行考察,并结合文本静态解读和教学动态分析,全面阐述何德赉教科书中蕴含的实验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由浙江大学何亚平主编的《科学社会学教程:理论与方法》一书于1990年1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第一本科学社会学的教科书,它一方面是国内近年来科学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汇集,同时该书的出版将促进国内科学社会学的教学并带动科学社会学的进一步研究。该书既包括了科学社会学的历史渊源,又包括社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还包括了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该书比较适合作为研究生或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相似文献   

10.
《中西数学图说》是晚明进士李笃培在西方数学传入中国的背景下,撰写的一部会通中西的数学著作。该书对勾股和较问题的研究,在晚明时期别具特色,颇有创获。通过对该书勾股和较问题的分析,本文指出,虽然《勾股义》与《同文算指》是《中西数学图说》勾股和较知识的直接来源,但该书并没有采用前两者仿照《几何原本》给出的证明形式,而是利用传统算书中的出入相补原理给予证明。与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注"文字相契合的勾股和较图形,是《中西数学图说》证明勾股和较问题的依据。在原有勾股和较问题的基础上,该书对所有勾股和较情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其中需要论证的情况一一绘图证明,与清代中前期中算家在勾股和较领域所做的工作有很多重合和相似的地方。对勾股和较问题的几何证明和系统总结,体现了《中西数学图说》在西方数学的影响下,整理传统算学内容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莉拉沃蒂》(Lilavati)著于十二世纪,是古代印度最有影响的数学著作。本文基于对原著的翻译,系统介绍《莉拉沃蒂》作者以及该书的各种版本流传情况,并通过该书中的具体算例,介绍《莉拉沃蒂》的内容及特色,以呈现印度传统数学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为第一本中国人自主翻译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物理教科书,《物理学新教科书》为中国人自主翻译日本教科书的代表作品,两书分别中国人自译西方与日本物理教科书的典型代表。通过分析发现,《最新中学教科书物理学》内容较《物理学新教科书》丰富,且更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而《物理学新教科书》的物理学公式表达方式更加符合国际趋势、其物理学术语使用更符合物理知识内涵、体现了更为完整的、发展的科学观。日译最终取代西译成为晚清中国物理教科书市场的主流,不仅受当时国内教育形式的影响,也与日译物理教科书的特色和优势有关。  相似文献   

13.
编订名词馆是清末学部负责统一各学科名词的机构。在数学名词方面,该馆统一了算学、代数、形学、平三角、弧三角、解析形学等类名词约1000个,将其编订为《数学中英名词对照表》。编订名词馆统一数学名词的活动开创了中国官方统一数学名词的先河,这一活动所遵循的原则是:有选择地采用旧译词;常发掘雅驯的古字来另译新名;基本不直接采用日译词。尽管由于日译词涌入并流行以及白话文普及对文言文的冲击等原因,具有严译风格的雅驯译词后来被淘汰,但《数学中英名词对照表》中“仍从旧译”的大部分数学名词留存至今,对后来中国的数学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译《几何原本》后九卷首次刊刻出版是在晚清松江府藏书家韩应陛的资助下、其背后学者团体的努力下共同完成的。该团体在相同的志趣凝聚下渐成藏书学派,是晚清西学传播的重要学术共同体。韩应陛刊刻该书是为了完成儒生藏书家的理想——在皇权文治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动荡的时局使其愿望落空,但《几何原本》文本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赋予了整个历史事件特殊的文化意义,也使得参与其中的所有贡献者获得了留名青史的另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该文是对中国科技大学李志超教授科学史论著《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所作的介绍和评议,文章认为,《天人古义》是一部优秀的科学史读物,它内涵丰蕴,立意新疑,在多种学科领域尤其是在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上,有许多精深独到的见解,该书作者之所论,有些是被传统史学和哲学所忽略了的大问题。在具体科学史问题的基础上,该书也有许多重要突破,在研究方法和风格上,该书同样存在诸多值得称道之处。  相似文献   

16.
秦九韶所著《数书九章》(124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文章梳理了该书的版本源流,首次探讨了赵琦美钞本(1616年)的特色与价值,指出该本保存了筹算数学的珍贵信息,为研究《数书九章》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陈建功分别与毛路真、郦福绵编撰了《高中代数学》和《高中几何学》。这两本教科书参照1932年颁布的《高级中学算学课程标准》,主要选取流行的美、英等国数学教材内容编撰。《高中代数学》大量内容取材于《范氏大代数》,以及霍尔、奈特合著的《大代数》。《高中几何学》多取材于史密斯修订的温德华士《平面和立体几何学》,以及舒塞司、塞未诺克合著,斯凯勒修订的《平面和立体几何学》。但这两本教科书并非简单照搬或拼凑之作,在篇章结构和某些章节内容安排上与所取材的教材差异较大,并均具特色。出版之后,都再版十余次。它们的编撰是国人通过向国外数学教材取材,打造适合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教科书的一次成功尝试,促进了近代中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陈建功分别与毛路真、郦福绵编撰了《高中代数学》和《高中几何学》。这两本教科书参照1932年颁布的《高级中学算学课程标准》,主要选取流行的美、英等国数学教材内容编撰。《高中代数学》大量内容取材于《范氏大代数》,以及霍尔、奈特合著的《大代数》。《高中几何学》多取材于史密斯修订的温德华士《平面和立体几何学》,以及舒塞司、塞未诺克合著,斯凯勒修订的《平面和立体几何学》。但这两本教科书并非简单照搬或拼凑之作,在篇章结构和某些章节内容安排上与所取材的教材差异较大,并均具特色。出版之后,都再版十余次。它们的编撰是国人通过向国外数学教材取材,打造适合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教科书的一次成功尝试,促进了近代中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9.
朝鲜学者自17世纪后期开始接触汉译《几何原本》(以下简称《原本》),到18世纪中后期出现了一批研究学习该著作的学者,他们收集、传抄、学习、研究《原本》,并有相关著述。本文首先讨论了《原本》最初传播到朝鲜的情况和可能接触到该书的第一批数学家,接着说明清朝学者何国柱向朝鲜数学家洪正夏介绍《原本》的情况,然后分析18世纪中后期学者李瀷和黄胤锡对《原本》的引用与认识的两个案例,最后概述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前期一批朝鲜学者——包括数学家、历学家、实学家、哲学家、宗教学者等——研究《原本》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新仪象法要》是中国古代以"图说"方式表达技术与科学知识传统的杰出代表。文章对该书"图"与"说"的内容和表达方法条分缕析,具体探讨其较为完整的绘制系统,以及绘制者的阐释逻辑。指出该书全面呈现了水运仪象台的基本构造原理和功能,其"图说"及所表达的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可信性。作为宋代技术绘图的典范,《法要》为技术图像表达法的逐渐形成,以及系统化和专门化做出了重要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