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计算知识论的基本理念既有哲学来源又有语言学来源。通过不同学者的解读和充实,计算知识论成为了一个以归纳问题可解性和归纳方法逻辑可信赖性为核心问题、以可计算理论为分析工具的完整理论体系,为科学推理研究提供了抽象的分析框架。在该框架之下,各种版本的归纳问题得到了重新审视;对可学习性的关注又促成了计算知识论理念与认知逻辑的结合。计算知识论的全新视角及其初显的解题功能都表明:对计算知识论的进一步研究会为科学哲学和知识论领域带来更多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2.
科学实践哲学需要为地方性科学知识提供一种新的知识论。然而,许多科学史和科技元勘中的地方性知识研究并不能满足相应的知识论要求。瓦托夫斯基的历史性知识论建立在实践概念之上,为新知识论提供了起点。这个理论存在着一些困难,当代认知科学和以实践为中心的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为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可行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知识论析取主义是当代知识论的新思潮。该理论汲取了知识论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的元素,并且以此为基础尝试解决知识论的一些核心问题。新恶魔论题是外在主义理论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因此该论题也不可避免地会成为知识论析取主义要面对的问题。基于行动哲学中对行动理由的讨论,在知识论领域也可区分出辩护性认知理由、动机性认知理由和解释性认知理由。在此基础上,知识论析取主义者获得了回应新恶魔论题的一种方法。在回应怀疑论攻击的过程中,认知行为与认知结果之间的规范性关系也得到了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知识论与科学哲学的关系及其当代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论和科学哲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在近代认识论的路径中发展并在康德哲学和逻辑经验主义那里重叠、融合.之后,知识论和科学哲学在分析哲学和解释学的转向中从一元辩护走向多元理解,呈现出多视角、多层面、具体化的特点,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并非处于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5.
杜威立足于生存论的思维视域,借助于自然科学,尤其是达尔文进化论,对知识的旁观者理论进行了批判与解构,创立了实用社会知识论,其知识论渗透着强烈的批判性。透过这种批判性,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两种风格的杜威。在两个杜威之间呈现着张力和矛盾,表征着现代性的杜威高扬科学和民主,其理论走向了科学主义和自由主义;表征着后现代的杜威竖起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大旗,批判与消解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表象主义,其理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和偶然性。通过实用社会知识论的视域,杜威由现代性走向了后现代性,它向我们展示了实用主义的转向趋势。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2):110-116
围绕着理性与社会性,知识论领域越发分裂为两个阵营,并在传统科学哲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之间发生了激烈的论战。当代,科学哲学家尝试着消解或弥合知识论层面理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对立,尝试将两者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之中,朗基诺便是其中代表。然而,朗基诺的知识论路线充满折中主义意味,并不能解决理性与社会二元对立问题,反而掩盖了知识的正当性悖论。基于不同的"知识"定义,两种知识论体系对峙起来,它们一方将知识看作是世界的映像,另一方将知识看作是集体信念,进而使科学知识与日常知识的正当性难以共存。站在科学共同体的立场上支持科学知识的正当性,或站在社会大众的立场上支持日常知识的正当性,成为两大阵营的理论切入点和分歧所在。朗基诺的语境经验主义并不能解决相关理论分歧。  相似文献   

7.
知识论不仅是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近现代教育的精神基础。知识论是近现代教育的理论,近现代教育则是知识论的实践。知识论的知性思维方式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弥散性影响,而教育世界的知识论化在本质上却是一种价值颠覆,即科学知识取得了对其他知识类型的优先性。知识论放逐了本真的心灵问题,这是近现代教育问题之根源。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反思与批判知识论,是对知识论批判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金在权(Jaegwon Kim)在其1988年的论文《自然主义认识论是什么?》中针对蒯因(W.V.O Quine)的批评使得"规范性问题"成为当代知识论中的热点,并延续至今。他认为自然主义者无法用描述性方法刻画作为传统知识论之核心的"规范性"概念,因此背离了知识论研究的宗旨。"规范性问题"成为自然主义者需要处理的难题,并扩展到当代知识论的一般性讨论之中。认知规范确定了人们的认知责任和进行知识断言的标准,而从个体心灵的认知辩护以及社会知识论出发,能够更加全面地刻画和理解认知规范的本性。  相似文献   

9.
"见闻之知"最初由北宋张载提出,指通过耳目感官而获得的知识。"见闻之知"有着很强的经验论特征。从知识的起源上讲,"见闻之知"起源于经验;从知识的形成上讲,"见闻之知"是客观外物刺激耳目感官的结果,这与经验论者洛克的观点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与此同时,"见闻之知"在儒家知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先秦时期,"见闻之知"就被视为儒家知识论的重要维度之一;两宋之际,"见闻之知"被视为德性修养的必要环节;明清之时,"见闻之知"曾被视为知识的唯一形态。儒家对"见闻之知"的态度表明儒家有重视经验的认知传统,这种认知传统为儒家言说科学、接纳科学敞开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克服客观主义——波兰尼的个体知识论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 ,特别是由于启蒙运动和现代实证主义的推波助澜 ,客观主义的科学观、知识观已成为人们看待科学知识的主导性观点。波兰尼认为客观主义的知识理想不仅有理论上的困难 ,而且在实践上也产生了消极的后果。他从科学研究的实际出发 ,指出科学家的个体性介入是科学知识的逻辑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而提出了著名的“个体知识论”。个体知识论严格区分个体的和主观的 ,在强调科学研究中个体性介入的重要性的同时 ,和主观主义、唯我论和相对主义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认知最为非凡的成就,知识与认知有着内在的关联,对知识的描绘离不开认知的术语。当代德性知识论就主张,知识是认知能力的产物,赋予一个主体知识需要赋予他相关的认知能力。然而,延展认知论题对认知能力之外的环境因素的强调,使得当代德性知识论特别是强德性知识论出现了认知难题。针对这一难题,国外学者指出了两条可能的解决路径:一是从强德性知识论转向弱德性知识论;二是从个体有机体的认知能动性走向分布的认知能动性。但是依托于这两条路径能否成功解决认知难题仍存在争论,问题的关键仍有赖于我们对能力及认知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丁文江虽然与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没有直接交往,但是,他的知识论却源于马赫和皮尔逊,并构成他在"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思想武器。他在汲取他们的知识论的同时,也接受了他们的感觉论和怀疑论哲学。本文通过对原始文献的对比和分析,厘清了二者之间的接续状况和思想传承。  相似文献   

13.
社会知识论还是社会认识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吴畏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1):36-39,101
认识论和知识论的思想源流和演进方式有着较大差别,认识论的主流仍在哲学范围之内,知识论主要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社会认识论和社会知识论也各有其理论背景和发展路向,二者目前的发展并不平衡,前者的发展有辩证社会认识论和分析社会认识论之别.在概念上和翻译上较明确地区分这两对概念对于跨学科研究的规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过去四十多年来,索萨为一种复杂和深刻的知识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辩护,开辟了一个新的知识论流派,即德性知识论。这是一种基于理智德性的知识理论,它试图从信念形成的过程可靠性转向认知主体能力的可靠性,从而为知识寻找一个更为宽泛和稳定的基础。然而,一方面它可能具有可靠主义的通病,例如普遍性问题,另一方面,他的德性概念过于单薄,而且基本上是后果论式的,在解释力上存在缺陷。尽管如此,这是一条通向知识的希望之途。  相似文献   

15.
“格梯尔反例”对知识三元定义提出质疑,引发英美知识论家对知识定义提出不同的修正,从而形成不同的学派和新分支。最重要的成果是阿文·戈德曼的“因果知识说”和罗伯·诺齐克的“虚拟条件知识说”;主流学派是坚持传统的单纯从内在意识寻求为知识作确证辩护的内在主义和越出心灵的内在意识寻求从信念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获得根据的外在主义;新分支有语境主义、德性知识论和社会知识论等。各派观点显示出当代知识论不再一味寻求对知识作确证无疑的辩护,而是在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辩论、交流和反思中寻求对知识的真实理解。  相似文献   

16.
理智德性与认知视角——论欧内斯特·索萨的德性知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的启发,索萨系统建构了德性知识论。通过将理智德性与认知视角引入知识论,德性知识论力图超越传统知识论的局限,合理把握人类认知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张力。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不仅在当代知识论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首创性和重要性,而且也为重新审视知识与德性的关系带来了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经济是一种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和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的统一,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仅仅把经济看成是一种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由此建立了一种知识论的经济体系。而马克思通过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揭示出经济实践的本质,邓经济实践同时作为一种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认识和建立一种全面的经济概念,是当代经济哲学的任务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近十多年以来,邓肯·普理查德(Duncan Pritchard)及其所领衔的爱丁堡大学知识论研究团队,业已成为当代英美知识论研究的杰出代表,在诸如Journal of Philosophy、Philosophical Studies和Synthese等重要的哲学期刊发表了一系列成果,另有多本著作和论文集出版,引起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普理查德以"反运气的德性知识论"(Anti-luck Virtue Epistemology)为主要的学术旗帜,  相似文献   

19.
达米特的隐含知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含知识”是达米特在说明其意义理论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阐述了言语者与意义理论之阃的认知关系,集中地体现了达米特意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一般特征,因此,可以把“隐含知识”概念概括为意义理论的解释性概念,科学地审视隐含知识的内涵对我们深入理解达米特的意义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判断某人是否知道某事,不仅是十分常见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当代知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日常知识的归赋具有风险效应、认知副作用效应、凸显效应、场景呈现效应、归赋者效应等。日常知识归赋受各种语境因素影响的实验数据,不仅为知识归赋的语境主义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知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问题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