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立足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思想和神经科学解释,德雷福斯提出了"无表征智能"的设想。基于不同角度对德雷福斯设想的批判性审视,我们看到这一设想面临着诸多挑战:很难确定专家级别的熟练技能行为完全脱离表征;命题式表征的批判并不意味着消除任何形式的表征;发挥现象学在认知科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需要阐明一种建设性的纲领。  相似文献   

2.
符号主义是认识人工智能的一种重要而且有一定影响力的方式,主张使用物理符号系统模拟表征智能,甚至被认为是认识人工智能的最重要的“范式”。德雷福斯从海德格尔现象学哲学出发,对人工智能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智能是此在在世存在(In-der-Welt-Sein)的智识能力,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对环境局势的经验性认知和熟练应对(skillful coping),需要由实践性和体会性知识汇合而成,不仅仅是符号主义人工智能所理解的逻辑推理、符号抽象等可以被表征的能力。德雷福斯对符号主义智能观的批判,可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1)理性主义传统智能观;(2)知识表达形式和知识组织结构;(3)智能等级的划分。对此,根据德雷福斯的批判,符号主义远不能澄清智能的本质,无法突破以往理性主义计算思维智能探索的局限,也不能指导未来制造智能的方向,不足以构成一个“范式”。  相似文献   

3.
心灵表征理论较易机制化,但在处理框架问题方面却遇到了困难。针对心灵表征理论的这个问题,德雷福斯等人提出了反表征主义的海德格尔式的具身理论。具身理论虽然可以解决框架问题,但它还处于隐喻阶段,如何使它实现机制化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4.
具身AI(embodiedAI)(又称行为主义AI)的很多灵感源自现象学对经典AI的批判。现象学关于人类智能的洞见——非表征性、具身性、在世界中的存在,都转化为了具身AI的设计原则。具身AI的发展和成熟,不仅是对现象学哲学的实证,也是对现象学实践的重大发展。蒙在现象学脸上的神秘面纱,通过具身AI的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揭示。因此,具身AI是一种不寻常的现象学实践。尽管当前的具身AI,还不能完全体现现象学对人的理解并克服经典AI的难题,但不容质疑的是:具身AI进路使人类向着真正理解和模拟自然智能的目标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深度人工神经网络在围棋、图像与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这些领域属于长期以来困扰人工智能的复杂表征化领域,因此人们完全可以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采取非常乐观的态度。然而,人工智能首先是基于理性主义哲学假设的。所以我们有必要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人工智能的极限与未来。尽管深度人工神经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摒弃了符号主义所坚持的理性主义哲学假设,但深度人工神经网络仍然是以表征为核心的。这意味着非表征化的智能活动领域,就是这种人工智能的极限。人工智能的未来不应该是取代人类,而应该是人机共生。  相似文献   

6.
目前关于人工智能的道德地位研究,主要分为现象学进路和心灵哲学进路.前者以"意向性"为核心,具体在人工智能道德地位领域主要研究其与人类之间的同构关系,并不认可人工智能的独立道德地位;后者以"心智"概念为核心,研究人工智能能否具备与人类相当的心智水平,认为人工智能的道德地位取决于其是否具备心智.然而,人工智能的道德地位研究...  相似文献   

7.
技术的社会塑形论的三重批判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的社会塑形论实现了传统技术哲学的社会学转向,它具有三重批判维度;一、对现象学技术哲学的形而思辨的批判,强调经验描述的重要性;二、对技术决定论的技术自主思想的批判,提出技术的社会建构;三、对传统技术发展观的线性模式的批判,主张技术发展的多向模式。  相似文献   

8.
具身认知观发展出一些新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其中有些补充和修正了传统的认知观念,而另一些则对传统的认知观念及其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具身认知观是否与传统的认知观相容,这取决于新概念和方法与旧概念和方法的区别程度,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具身性能在新方案中获得成功。本文区分了具身认知观的两种不同进路:一种是温和的具身认知观,它与传统的表征计算基本假设相容;另一种是激进的具身认知观,它挑战表征计算的基本假设,认为心智的表征计算观是错误的。本文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进路,提出了我们的评价和观点。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是理解涉身认知交互本质以及建构相应交互哲学的重要进路。当代美国哲学家肖恩.加拉格尔通过建设性地解读和利用现象学为我们探索交互认知和建构交互哲学提供了重要启示。加拉格尔从方法上廓清了一种建设性现象学的存在,建构了一种基于现象学的整体涉身性理论框架,尝试通过整体涉身性框架对认知科学研究进行了科学解释,并且透过交互主体性互动理论展示了一种可能的交互哲学。他的探索既具价值又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0.
神经现象学(Neurophenomenology)最初作为难问题的方法论上的补救措施由F.Varela提出。它是一种旨在将当代认知科学与人类经验的一个训练有素的(disciplined)研究进路嫁接在一起的探索。通过现象学和神经科学相互启发的增益循环,神经现象学旨在把因现象学方法所丰富的第一人称数据与神经科学的第三人称数据结合起来,以便从两个角度系统地探索人类经验的结构。作为一种研究纲领,神经现象学已经开展了许多基于现象学的意识经验描述的有价值的实验研究。神经现象学为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对话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开创性的范式。但同所有现象学的自然化运动一样,神经现象学面临着对其方法论有效性的批判。其研究纲领是否能持续,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拓展,是一个仍待检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希兰的知觉诠释学-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觉的诠释学-现象学是希兰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希兰用海德格尔生存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改造,为知觉的现象学分析奠定了本体论基础。希兰知觉诠释学-现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知觉的诠释学属性、知觉的现象学结构、知觉知识的必然性与多元性等。希兰的知觉诠释学属于多元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12.
分析技术哲学进路由于难以充分描述技术物的"结构-功能"关系,成为在本体论上、继而延伸到伦理学领域的"难问题"。之所以是难以消解的,其原因在于两种"经验转向"的相互割裂。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进路为消解这一"难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和解决思路。一方面,梅洛-庞蒂对身体结构的现象学分析使身体的"结构-功能"获得了稳定的一致性,技术物的"结构-功能"可看作是身体"结构-功能"的延伸;另一方面,技术物所"具有"的道德恰恰是由身体意向性所赋予的,对技术物道德地位的讨论因而不能脱离具体的身体知觉情境。身体现象学进路不仅有助于厘清分析技术哲学的"难问题",而且也有助于弥合两种"经验转向"。  相似文献   

13.
在莱布尼茨、丘奇和图灵等人所奠定的计算的数理理论的基础上,数字计算机诞生,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将其命名为人工智能。受逻辑与数学的影响,这一时期人工智能主要遵循计算主义的建构方法将认知看作符号计算,但这一做法遭到了强烈的哲学批判,随着日本第五代计算机计划的幻灭,计算主义彻底陷入低谷。事实上,计算主义以其符号表征和符号操纵的方式已然实现了对人的计算智能的建模。由于计算智能是人类智能的重要部分,因此构建强人工智能离不开计算主义。不过这些批判也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经典计算主义需要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塞尔所创立的现象学,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哲学运动之一。现象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哲学领域,而且渗透到了具体的科学研究中。与现象学关系最紧密,并且受现象学影响最深的科学,可能就是精神病理学。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影响下,雅斯贝尔斯首先将现象学作为精神病理学的预备学科。在雅斯贝尔斯这里,现象学哲学方法(直观)与精神病理学、哲学与科学成功地统一了起来。现象学精神病理学,标志着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即哲学越来越多地向科学渗透,而科学也反过来影响到哲学本身。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知识"概念的扩展,新康德主义者卡西尔将传统的"理性批判"转变为"文化批判"。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为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提供了"建筑术"意义上的建构作用,并使后者在一门关于意识功能的"知识现象学"中得到了新的奠基。这也使得卡西尔哲学能在一定程度上重整康德和黑格尔留下来的思想传统,而成为拒绝"新康德主义"这一标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技术与知觉--唐·伊德对海德格尔技术哲学的批判和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德格尔之后的很多技术哲学家沿着海德格尔开启的思路,将技术哲学的研究逐步引向深入。美国哲学家唐·伊德(Don Ihde)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伊德认为,海德格尔对技术哲学的最大贡献是将现象学引进了技术哲学。但伊德同时也指出了海德格尔思想中的缺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忽视了对技术与知觉关系的认识。伊德借助胡塞尔、特别是梅洛-庞蒂的现象学思想,论证了知觉在人的存在中的重要性,以及技术是如何改变人的知觉的,从而实现了对海德格尔的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
原文登在《英国科学的哲学期刊》第13卷51期上(1962年11月出版),有23页.作者布腊德雷(R.D.Bradley)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哲学系的.本文主要批判哥本哈根学派的非决定论观点.在开头,作者说因果原理就是"任何事件都有原因".他认为: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术传统所坚持的科学普适性信念,多年来受到来自数学哲学、物理哲学等多条进路的批判。布鲁尔的SSK思想也是对这种信念的一种批判,作为其SSK组成部分的SLK思想,是这种批判的集中体现。他以逻辑学这门硬科学为例,从逻辑基础和逻辑规则社会性两个方面,提供了对于科学普适性信念更为深入的批判路径,从而导致了科学形象的极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具身认知趋势的肇始,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近年来受到认知科学的极大关注。该理论的基础是吉布森的生态心理学,它对当今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这样一个可以直接应用于人工智能的心理学理论,其中许多概念实际上却具有强调主观体验的现象学特征。文章通过对该理论中核心概念的分析,论证吉布森的生态心理学理论与现象学的理论目标具有很强的理论一致性,即反对知觉研究的二元论进路,强调知觉与行动的耦合性,并且十分重视行动者与环境目标物的实际行动交互。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的演化形成了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人工智能两条代表性进路.符号主义人工智能的优点在于推理过程透明、可解释,但存在不完备、框架问题和知识接收瓶颈等问题.联结主义人工智能的泛化能力和可移植能力强,但缺陷是算法不可解释性、过拟合等问题.符号主义与联结主义人工智能有着显著的融合可能性,在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两条进路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