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丹酚酸B-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Sal B-PBCA NP),以吐温80和PEG 20000制备了Sal B-PBCA NP的两种包衣产物T1P0、T1P1,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表明:Sal B-PBCA NP纳米粒平均粒径99.2 nm,包封率为46.55%,载药量0.792%;Sal B-PBCA NP、T1P0、T1P1在48 h后分别累积释放(76.15±0.69)%、(63.72±1.80)%、(47.09±5.72)%;体外释药结果均符合Weibull方程。与未包衣的Sal B-PBCA NP相比,以吐温80和PEG 20000包衣的T1P1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过度训练对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过度训练的发生机制,采用建立一般训练和过度训练动物模型,应用荧光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了过度训练后红细胞膜MDA含量、红细胞变形性、Na~+-K~+-ATPase、Ca~(2+)-ATPase活性以及红细胞膜总磷脂、胆固醇含量及其比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DA含量在运动后即刻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变形性显著下降(<0.05;P<0.01),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膜总磷脂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膜上胆固醇在运动后即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膜上胆固醇/磷脂比值在运动后即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红细胞的变形性与红细胞膜上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揭示:过度训练运动引发的自由基产生的脂质过氧化对红细胞膜结构有损害,使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下降,红细胞膜上的磷脂和胆固醇含量以及其比值降低,致使红细胞变形性下降,可能是造成过度训练后红细胞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抗肿瘤药物姜黄素载药效率,以姜黄素为单元合成新型姜黄素二聚体(CUR_2-TK),并以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EG-PLGA)为载体,通过单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二聚体缓释纳米粒,研究不同药物CUR_2-TK与聚合物PEG-PLGA的质量比(m(CUR_2-TK):m(PEG-PLGA))等对纳米粒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姜黄素二聚体构建的载药纳米粒具备极高的载药效率,在m(CUR_2-TK):m(PEG-PLGA)为3:1时,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61.9±2.9)%和(80.1±3.8)%,且纳米粒形貌规整均一,粒径可控在50~100 nm之间,释药时间达4 d以上。  相似文献   

4.
研究秦皮乙素对S_(180)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秦皮乙素红细胞免疫抗肿瘤机制.采用体内移植S_(180)肿瘤细胞株复制S_(180)荷瘤小鼠模型.以红细胞免疫花环实验检测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带3蛋白含量.结果表明:秦皮乙素能够增强S_(180)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增加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及带3蛋白含量;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秦皮乙素可能通过改善S_(180)荷瘤小鼠红细胞膜的功能状态,提高膜的稳定性,增强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姜黄素对S180和H22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姜黄素对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观察姜黄素对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活性的影响;采用DPH荧光探针,用荧光偏振法测定荧光偏振度(P),并计算膜的微黏度(η)研究红细胞膜脂流动性(LFU).姜黄素能对两种荷瘤小鼠均具有非常显著的抑瘤作用;能够升高两种荷瘤小鼠的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的花环率;显著提高两种荷瘤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降低其抑制率;提高两种荷瘤小鼠的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姜黄素可能是通过提高两种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活性及红细胞膜脂流动性.从而恢复荷瘤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而达到抗肿瘤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不同结构共聚物纳米粒的性质,采用开环聚合反应制备PCL-PEG-PCL和mPEG-b-PCL共聚物,通过FT-IR,~1H-NMR和GPC进行结构确证,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分别形成了"蘑菇"结构和"刷"结构载姜黄素(CUR)纳米粒共聚物,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R以无定型态存在于纳米粒中,纳米粒形貌为球形核壳结构且分布均匀;受共聚物结构的影响,"蘑菇"结构纳米粒具有较小的平均粒径(105.71±3.20)nm、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PCL-PEG-PCL纳米粒表面形成了致密的PEG层,能有效防止蛋白质吸附,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刷"结构纳米粒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良好的缓释性能,对HepG-2细胞增殖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因此,研究载药纳米粒可为药物递送系统的选择以及不同结构纳米粒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紫杉醇作为治疗癌症的有效药物具有很强的抗癌效果和广谱治疗范围.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可提高其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本文采用注入法制备不同药载比(紫杉醇/牛血清白蛋白)的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考察了其粒径及释药性能.以药载比为9∶1制备的纳米粒的粒径最小,颗粒最均匀并且其释放速率最慢,有较好的缓释效果.考察药载比为9∶1制备的纳米粒的稳定性及载药量.放置一周后其粒径没有太大变化判断其稳定,计算载药量为11.45%.  相似文献   

8.
研究龙葵多糖对H22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功能的影响.采用DPH荧光探针标记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红细胞膜的流动性,比色法测定红细胞膜表面膜封闭度、SA、SOD的含量.龙葵多糖各剂量组都能够降低H22荷瘤小鼠红细胞膜的微黏度,提高细胞膜脂流动性,提高红细胞膜重新封闭的能力,升高荷瘤小鼠红细胞膜唾液酸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龙葵多...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牛血清白蛋白V(BSA)为载体,去溶剂化法制备熊果苷纳米粒(Arb-BSA-NP),研究其对大鼠烧伤修复的效果. 利用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对纳米粒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熊果苷与白蛋白比例1 ∶ 10、pH7.0的条件下用戊二醛交联12 h,粒子大小均一且稳定性较好,平均粒径为175.26±11.04 nm,Zeta电位为-29.12±0.80 mV;将细菌纤维素膜浸渍于含Arb-BSA-NP纳米粒溶液中获得负载熊果苷纳米粒的纤维膜敷料(Arb-BSA-BC),并对该材料进行SEM分析,显示Arb-BSA-NP纳米颗粒分布在材料表面;通过SD大鼠烧伤模型动物实验评价该敷料对烧伤创面愈合的效果,结果显示负载熊果苷纳米粒的纤维膜敷料有助于烧伤创面的恢复和愈合.  相似文献   

10.
用传统的中药材成分β-细辛醚,研究促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吸收香豆素-6 PEG-PLGA纳米粒(C-6/NP)。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有机相(2∶1,V/V),在油水比例为1∶2,PEG-PLGA的比例为85∶15,C-6:PEG-PLGA为1∶200时,能够得到粒径为120.0±11.7 nm,PDI为0.253±0.018,Zeta电位为-22 mV左右的C-6/NP纳米粒,其包封率为73.01%。体外释放实验无突释泄漏现象,β-细辛醚控制在20μmol/L范围以内,对BCEC细胞无毒性,能在30 min以内促进PEG-PLGA纳米粒被BCEC细胞吸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原核表达并纯化小热休克蛋白-细胞穿膜肽融合蛋白(Hsp-Tat);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成像分析Hsp-Tat纳米粒的粒径和形貌;用噻唑蓝(MTT)法和活/死细胞染色法研究蛋白纳米粒的细胞相容性;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纳米粒的小干扰RNA(siRNA)复合特性;用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成像研究蛋白纳米粒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直接透析法制备载羟基喜树碱-聚乳酸(HCPT-PLA)纳米粒并研究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和细胞毒性.以HCPT-PLA纳米粒的载药率为评价标准,通过正交设计考察PLA浓度、HCPT与PLA的质量比和不同截留分子质量透析袋对其指标的影响.利用Malvern nano-zs粒度测定仪、XRD、DSC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HCPT-PLA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薄膜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特性;MTT试验检测细胞毒作用.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载药纳米粒为实心球形,平均粒径为226.8 nm,多分散系数为0.270,载药率为7.49%.HCPT是以晶体状态均匀分布于PLA纳米粒中.药物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2.000 6X1/2-2.593 4,r=0.989 2.MTT试验显示HCPT-PLA纳米粒呈现明显细胞毒作用.透析法制备HCPT-PLA纳米粒,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缓释特性;细胞毒性试验表明HCPT-PLA纳米粒具有较强的抑瘤作用且抑瘤效果优于HCPT.  相似文献   

13.
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慢性氟中毒对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及机制,以SD大鼠为动物模型,通过在饮水中给予不同剂量的氟(0,15,30,60 mg/L,分别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和高氟组),慢性染毒9和18月后,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法检测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并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水平.结果发现:随着染氟剂量的增加,红细胞膜流动性下降,血清中MDA的含量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下降,并在中氟组和高氟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与9月染氟期同组比较,18月染氟组大鼠的红细胞膜流动性和抗氧化能力都有所下降,其中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染氟组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慢性氟中毒能够降低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这种影响可能与红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而且随着染氟期的延长会加强.  相似文献   

14.
红细胞老化过程中,释放囊泡,增加脆性以及减少酶活性等等均是细胞衰老的征状。本文在前文的基础上,探讨了微量元素硒对红细胞老化的保护作用。发现在红细胞老化体系中补充适量 Na_2SeO_3(0.04~0.64ppm)后,红细胞延缓释放囊泡,溶血减少以及膜上 AchE 脱落减少,而过量的 Na_2SeO_3(6.4 ppm 以上)对红细胞则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用电子顺磁共振(ESR)波谱仪分别测定了红细胞膜,Na_2SeO_3溶液以及外加硒红细胞膜的 ESR 谱。结果表明,外加硒红细胞膜的 ESR 谱与红细胞膜和 Na_2SeO_3溶液均不相同,其特征峰的 g 值在2.0760左右。这提示了 Na_2SeO_3对红细胞膜的作用可能是以膜结合硒的形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竹红菌甲素/二氧化钛纳米粒.结果表明,竹红菌甲素被成功包裹于二氧化钛纳米粒内部.与竹红菌甲素水溶液相比,包裹后的样品紫外吸收峰红移至光疗窗口(600~900 nm),并且在有氧条件下光敏损伤CT - DNA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用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_~-)处理人红细胞膜导致膜蛋白交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HMP)。用一定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预处理红细胞膜,HMP明显减少。用巯基抑制剂N-乙基马来酰胺(NEM)预处理红细胞膜,则HMP几乎消失。用特异性标记巯基的荧光探针N-(3-芘)马来酰胺(N-[3-P]NEM)来研究经不同浓度邻苯三酚处理的红细胞膜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随着邻苯三酚浓度增高,荧光强度相应降低。上述结果提示,O_2~-可能主要是通过氧化巯基导致膜蛋白交联并形成HMP。  相似文献   

17.
考察阿霉素果胶纳米粒(Doxorubicin-loading Pectin Nanopaticle,DOX-PEC-NP)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癌作用.采用微乳法制备果胶纳米粒(Pectin Nanopaticle,PEC-NP),吸附载药制备载阿霉素果胶纳米粒,并用FTIR、DSC与X线衍射法对纳米粒的成型与载药机理进行探讨.采用溴化四唑蓝比色法(MTT法)、流式细胞仪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价DOX-PEC-NP对Hela、MCF-7、HepG2 3种癌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所制备的PEC-NP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成型并吸附阿霉素载药.DOX-PEC-NP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353.66±2.86)nm,电位为(-20.17±0.67)mV,包封率为90.63%,载药量为17.18%.不同质量浓度的DOX-PEC-NP(阿霉素终质量浓度:0.25、0.50、1.0、2.0、4.0μg/mL)分别作用于Hela细胞、MCF-7细胞、HepG2细胞24、48、72 h后,相比于阿霉素原料药,抑制率升高18.19%~27.14%,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DOX-PEC-NP更容易被肿瘤细胞摄取,发挥药效.阿霉素果胶纳米粒起效快,具有一定靶向作用,有望减少药物用量、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量元素硒对红细胞老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老化过程中,释放囊泡,增加脆性以及减少酶活性等等均是细胞衰老的征状.本文在前文的基础上,探讨了微量元素硒对红细胞老化的保护作用.发现在红细胞老化体系中补充适量Na_2SeO_3(0.04~0.64ppm)后,红细胞延缓释放囊泡,溶血减少以及膜上AchE脱落减少,而过量的Na_2SeO_3(6.4 ppm以上)对红细胞则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用电子顺磁共振(ESR)波谱仪分别测定了红细胞膜,Na_2SeO_3溶液以及外加硒红细胞膜的ESR谱.结果表明,外加硒红细胞膜的ESR谱与红细胞膜和Na_2SeO_3溶液均不相同,其特征峰的g值在2.0760左右.这提示了Na_2SeO_3对红细胞膜的作用可能是以膜结合硒的形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用邻苯三酚在碱性条件下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处理人红细胞膜导致膜蛋白交联形成高分子聚合物(HMP).用一定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预处理红细胞膜,HMP明显减少.用巯基抑制剂N-乙基马来酰胺(NEM)预处理红细胞膜,则HMP几乎消失.用特异性标记巯基的荧光探针N-(3-芘)马来酰胺(N-[3-P]NEM)来研究经不同浓度邻苯三酚处理的红细胞膜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随着邻苯三酚浓度增高,荧光强度相应降低.上述结果提示,O_2~-可能主要是通过氧化巯基导致膜蛋白交联并形成HMP.  相似文献   

20.
制备并优化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TOE-NPs),对其进行体外表征及抗脑胶质瘤效果考察.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处方;对采用最优处方制备的纳米粒的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等进行评价,以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为模型细胞考察抗胶质瘤效果.纳米粒最优处方为: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1:3.3),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质量浓度8.80 mg/mL,理论载药量17.77%,所制备的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粒径为136.2±3.4 nm,包封率为(93.29±1.93)%,120 h累计释放率为(88.13±2.39)%,MTT结果显示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对C6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强于替莫唑胺纳米粒(IC_(50),28.16μmol/L和169.12μmol/L,P 0.01).所优选的纳米粒处方合理可行,替莫唑胺辛酯纳米粒有明显的缓释特性和较强的体外抗胶质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