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验历”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改革中重要环节之一。验历的内容从汉代使用日月天象扩展到唐宋时代使用五星天象,这不但反映了历法技术上的进步,而且也揭示了五星占与历法的互动关系。通过对10世纪末宋代《乾象历》验历过程中使用的汉以来的五星天象的考证和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的五星占不仅仅具有星占学上的意义,而且具有历法上的意义,五星天象观测成为促进历法改革的重要的技术上的因素。研究表明,古代的五星天象记录绝大多数是可靠的,是当时的实际观测描述。出于政治目的而伪造“荧惑守心”和“五星会聚”的情况当是特例。另外,中国古代历法改革,既是科学活动,又是国家政治活动。历法及其天象推算技术(如五星天象),总是在这种技术与政治、国家与科学的张力中得以进展,并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食限和视月亮到视黄白交点的距离有关,它是历法家为了判断日食和计算食分而给出的数值。在《大衍历》以后的历法中,通常会给出阴历食限和阳历食限,分别用于阴历和阳历的日食判断和食分计算。通过构造中国古代日食食限的理论模型,证实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日食食限应该与月亮视差有关,而且日食的阴历食限和阳历食限并不相等,二者之差近似等于日食时差最大值的2倍,由此澄清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对中国古代历法中日食食限的争论和批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插值法肇始于刘焯《皇极历》(公元604年)。它的发明使中国古代历法的算法系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天文学史、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成就。文中提出刘焯太阳运动理论核心的三个假设,破解了刘焯二次等间距内插法的造术原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月食时差算法是为了修正定望和食甚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而设计的.该算法为<大衍历>所首创,此后,<钦天历>、<纪元历>、<庚午元历>和<授时历>等历法均设计了相应的算法.通过构造月食时差算法的理论模型,证实月食时差算法是必要的,中国古代历法中设计的月食时差算法应该与月亮视差无关,由此反驳了朱载靖对<纪元历>等历法中的月食时差算法的批评.  相似文献   

5.
曲安京所著《中国历法与数学》一书,探讨中国古代历法中天文常数与算法的构造机理及其数学思想,对上元积年、渐近分数、内插法、历法中的公式化计算等历法中的重要数学问题进行了原创性的研究,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观点与论据。该书把数学史与天文史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思路也是富有启发性的,是一部成果颇丰的交叉学科性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视差理论——以日食食差算法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日食食差算法是中国传统日食计算中的核心算法,研究该算法的造术原理及其精度,对评价中国古代日食算法的优劣和精度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以各历相关术文为例,进一步阐明日食食差的天文意义,指明食差算法是日食食分算法的一个子算法,食差算法应该是气差、刻差和时差的代数和;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详细讨论中国古代食差算法的沿革史,并根据各时期食差算法的特征,以《宣明历》、《崇天历》、《纪元历》等历法作为关节点,对食差算法的历史进行分期;通过对《宣明历》、《纪元历》和《授时历》等历法中食差算法的精度讨论,证明中国古代食差算法中气差函数和刻差函数的符号选择的正确性,表明中国古代日食食差算法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算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在宋代发展迅速。宋人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天文学知识,皇帝重视历法、大臣积极参与历法,民间的历算学者们亦特别活跃。究其原因,主要源于社会生产需要生产者科学知识的丰富,学校教育发展促成历学普及,政府科研机构的增多,中外科学文化交流的客观促进等。宋朝频繁"改历"行动的背后,既有政治原因的推动,又有科学与迷信的斗争。受其影响,宋代自然科学中的天体结构理论,潮汐理论、农学理论等,均获得较大发展。而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受到的益处最大,诸多世界级领先成果亦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日食食分算法自北魏张龙祥<正光历>始有设计,此后成为隋唐宋金元历法交食计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视差对日食计算的影响,使得日食食分算法比月食食分算法显得更加复杂.通过对中国古代历法中日食食分算法的系统解读,阐明了该算法的造术方法及特征;廓清了历代日食食分算法的沿革;并根据各时期日食食分算法的不同特点,以刘焯<大业历>、徐昂<宣明历>、姚舜辅<纪元历>为关节点,将中国古代的日食食分算法划分为四个阶段;同时,详细讨论了<宣明历>之前视差理论在日食食分算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晚唐边冈总结的"相减相乘"法,是中国古代历法计算中的重要方法,以往人们不清楚它的来源,实际上它由僧一行<大衍历>中的黄赤道差计算公式推广而来,源自中国传统算法.它对历法中极值问题的计算,类似于"等周问题"中的简单命题"等周长矩形的面积以正方形最大".  相似文献   

10.
数学和天文学是我国古代萌芽最早的两门科学,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是最为密切的。中国传统天文学的中心内容是历法,它属于数理天文学(Mathematical Astronomy)的范畴。中国传统数学则以计算为中心,它为历法提供数学工具和方法,是历法发展的基础。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传统数学与古历法计算方法的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项。(1)分数算法。传统数学中筹算的整数四则运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具备,由整数四则运算发展到分数四则运算,历法的需要起了关键的作用。历法的中心内容是关于时间长度的计算和安排,而年、月、日的长度之间没有简单整数的倍数关系,奇零部分的表示方法,战国时期的古四分历就取了1回归年日数=365 1/4日,并根据十九年七闰的闰周,通过分数  相似文献   

11.
太乙术数是中国古代命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根据史箱中残存的些许史料,利用中国古代天文学常数系统的构造原理,该文发现并重构了宋代术数中的《景You太乙历》(1034年),太乙历法的常数系统基本上是按照中国传统数量天文学的演纪算法制定的,通过对《景You太乙历》上元积年的重构发现,由于太乙术数的历元包含了一些术数方面的周期,历而其常数系统的选择较之官方历法更加复杂,同时也是后者所不同取代的,正是基于这个原  相似文献   

12.
阻碍西方科学技术东渐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叙述了17-18世纪西方科学技术东渐的过程及影响,认为历法为主的中国古代天文体系,中国的传统观念和传教士科技活动的二重性等是影响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星占和选择术是中国传统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之际的来华传教士出于文化优越感,指认其为迷信而加以拒斥。梅文鼎受西学影响,对星占和选择术抱有排斥和批判的态度,反映出他的无神论思想。梅文鼎提出星占之术是来自古代历法不精密,以及历法之理未获普及之故;选择宜忌等术数,也是术士牵强附会,制造各种惑世诬民的言论。他的无神论思想对其孙梅珏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历法家在公元 5世纪初发明了一种推求新的闰周的简单算法。通过构造的一个定理对这个算法进行的分析讨论证实 ,闰周算法是一种很好的实数有理逼近算法 ,事实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 ,它与连分数展开算法是等价的。通过反复地使用这个算法 ,可以非常容易地求得被逼近实数的一系列渐近分数。这个结果导致的结论是 :在中国古代数学与历法史上出现大量的渐近分数并非偶然事件。闰周算法的产生时期 ,正好是祖冲之生活的年代 ,通过具体的验算 ,推断祖冲之著名的圆周率π =35 5 / 113可能就是利用这种算法推求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解读中国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中国古人制历法的基本思路,中国历法中基本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日、月、岁三种阴阳运动的互相调制,叠加出一种新的运动,它的规律正是中国历法所要推算和显示的。制历和历法显示了中国认知方式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朱载堉<律历融通>中的有关史料,证实了中国古代历法中推算没日与灭日的目的是与置闰法有关的.实际上,安插没日与灭日的规则,与置闰的规则是类似的;而没日数与灭日数之和的30倍,正好就是闰月数.这些都与印度历法中的相关内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岁差常数是中国古代传统历法中推算太阳运动的重要常数之一,通常是附会上元积年而获得,但北宋周琮《明天历》却另辟他法。文章通过对《明天历议》术文的解读分析,发现并复原了周琮利用月亮运行速度确定岁差常数的新方法,证实了其岁差常数是独立于上元积年而确定的;同时,重新考察了《明天历》上元积年的选取过程,结果表明《明天历》岁差常数反而参与了上元积年的确定,这与以往岁差常数附会上元积年的传统完全不同,从而完善了对中国古代历法天文常数系统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古历“金水二星日行一度”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中国古代历法中关于“金水二星日行一度”的说法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同时对西方古代天文学关于金水二星运动的描述也加以比较分析。指出:“金水二星日行一度”是古代中外天文学家的一种普遍观点,这是与当时认识水平相适应的必然结果,我们并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结为一种错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的运作,较长时期采用双轨制:以一正式机构为主,负责观测预报天象、推算编制历法等事务,同时设置某些并行机构,主要实施对照和监督。后一种机构里就有宫廷中的内灵台,元明两代为来自域外的伊斯兰天文学体系所设置的专门机构也兼有同样的功能。内灵台等机构的存在有着中国古代宗教、政治文化的复杂背景,其运作经历千年以上,促进了中国天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致《自然科学史研究》编者 :最近我饶有兴致地读到曲安京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的一篇文章 ,文章论述了一行和他的继任者们在晷影方面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与正切函数表在中国早期发展之间的可能联系 (曲安京、袁敏、王辉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九服晷影算法》,《自然科学史研究》,2 0 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