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有机性和系统性,同时与人的历史发展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具有"实践批判"导向、"目的意志"指引、"社会实践"中介的三点核心要旨。绿色发展作为自然辩证法在新历史机遇下的时代思想延伸继承了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要旨,体现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技术的社会批判与马克思对工业革命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克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8):71-75,87
马克思哲学批判所蕴含的对技术事物的思考和分析,不仅是方法论逐渐取向现实的产物,同时也是与其不断关注工业革命的时代特征,它的影响和意义密切相关,技术因素表现在工业生产、劳动以及机器运用方式中的性质,是与马克思阐述工业生产方式的历史内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这也使他的技术思想具有了社会历史批判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中的两个学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那一场物理学革命,无论在科学史上或者哲学史上,都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于这一事件,历来各个哲学学派都有自己的分析,同时也理所当然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关注。本文运用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分析了这场革命中的两个学派,即所谓机械学派(或力学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历史作用、哲学根源以及它们的历史归宿。特别对于批判学派,作者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估价和看法。为了繁荣学术,深入探讨这一场科学革命的哲学意义,丰富我们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本刊特予发表,提供讨论。  相似文献   

4.
机械论自然观是基于某种实体来解释这整个自然界,"实体思维"构成以往机械论自然观的内在症结,此种抽象的实体思维造成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等一系列的二元对立,终将割裂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与怀特海同样批判了抽象概念的认识论滥用以及抽象的实体思维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可能带来的影响。马克思立足人类感性的实践活动终结机械论自然观,以此来统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关系。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有一个发展的自然价值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人是处于中心的与必要的部分;怀特海从"机体实在论"的立场出发,将人与自然放在一个完整的经验背景当中,以美学与价值论来重构机械论自然观。在怀特海的著作中,有一个宇宙的积累价值体系,或者可以说是上帝。虽然马克思与怀特海的哲学体系不同,但二者都运用"机体思维"向我们诠释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个体与整体辩证关系的过程原理,并且让我们能够根据各个机体所在的处境来摄取对自然环境生动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将基督教与科学的关系概括为"冲突"或"和谐"会带来掩盖历史细节的模糊性,我们应在尊重历史文献及人类生活世界的复杂性的基础上探索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近代科学革命初期,西方自然观面临着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自然主义及机械论的自然科学三重力量的角逐。麦尔赛纳站在维护基督教义的宗教立场上认识到自然主义的异端性质及亚里士多德学说的缺陷;他果断地接受并传播机械论的自然科学以实现基督信仰与新自然观的融合,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基督教与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财经学院承办的“全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秋意浓浓的山东济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和研究单位的40余位学者以及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创新专业委员会、山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负责人、国家科技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促进海南省"科技、生态与社会"协同发展,推动全国科技与社会(STS)研究的学术交流,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与社会(STS)专业委员会,东北大学主办,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承办,海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协办的"中国(海南)"科技、生态与社会"协同发展的STS问题研究: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15)"定于2015年12月  相似文献   

8.
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自然辩证法作为"自然界的辩证法",在颠倒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角度上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为一种理论哲学框架中的自然辩证法观念,它也具有经验科学式的思维方式和传统哲学主客体对立"哲学图式"的片面性。事实上,存在着由马克思所开启的颠倒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第二条路径,即人化自然的自然辩证法。人化自然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作为实践智慧的自然辩证法,也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本真含义。  相似文献   

9.
正由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绿色·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定于2018年10月19-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欢迎学界同仁莅临参会。一、会议主题:绿色·科技·创新会议包括以下主要议题:(1)绿色科技创新研究的性质与特点;(2)可持续发展与系统方法论;(3)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4)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深度学习功能逐渐成熟,人们开始担心机器自主意识的发展可能导致人被机器所奴役,并对人类造成威胁。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理论进行分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人机融合"理念。从人与机器的感知融合、行为融合和思维融合,探讨了人机融合的本体性、渐进性和辩证性及其对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指出一个合理的人机融合机制,将有助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理性发展和正确应用,实现人与智能机器的和谐共存,加速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1.
以卢卡奇肇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批判自然辩证法脱离主客体相互作用而倒向形而上学和实证主义,磨灭了辩证法的革命性。这种批判一方面遮蔽了自然辩证法的本来面目,并直接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被肢解;但另一方面也为重新理解自然辩证法提供了思路,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下定位自然辩证法的理论经纬,再剖析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界定其理论性质并重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理论革命性的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以来,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三大专业期刊刊发的技术哲学论文,山西大学和东北大学两大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发表的技术哲学论文,折射出了我国技术哲学研究兴趣的变化轨迹和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发展趋势。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促进科技与人文的沟通与融合,将技术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并轨推行。从技术的哲学研究扩展到技术文化的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思维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创新型教学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辩证法课程对促进和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触发和诱导作用.但只有通过创造性地实施具体的教学环节,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然辩证法的创新教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将切近教学、影视教学、灵感教学、点滴创造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摆脱惯性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本课程的整体性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的国内外哲学界,自然辩证法或科学技术哲学始终面临着学科危机。这种危机不仅体现为对学科目的和学科属性的质疑,更体现为自然辩证法之基础方法论的弱化。这种危机导致了自然辩证法研究在科学社会学和哲学的语境下逐渐丧失了原先与数学、自然科学和技术应用的紧密联系。坚持和发展自然辩证法方法论是化解这一危机,并重新担负起学科之历史重任,实现学科"真发展"的关键。通过深入文本解读、坚持数学为核心的基础方法论、紧密结合自然科学和引入生产实践这四个层次的努力,自然辩证法将成为哲学社会科学走向未来和变革性实践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5.
在哲学范畴内,"人与机器"探讨人的本质及其与外在物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以人的目的性说明人与机器的同一关系。18世纪以来的机械论哲学试图以"普遍数学"原理在理论上阐述"人是机器",但未能彻底说明心灵作为一种实体与物质实体的同一关系。大数据时代出现了人机合一的趋势,其实质仍然是建立在人的目的性基础之上,作为物质实体的机器与人身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1920年B.罗素来华讲演,科技哲学在中国已近百年。科技哲学在中国与马克思主义交融涤荡,是非功过,何去何从,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学术事件。本文以史为鉴,述说一段科技哲学在中国的百年故事,或同盟,或批判,或包容,或并行。按哲学即哲学史或论从史出的古训,本文或爬梳出马克思主义科技哲学在思想史或逻辑上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在学理上是可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命题需要重新论证;"回到马克思"可能是中国科技哲学研究的可能路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可能是我们科技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乃至中国哲学研究最有价值的选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佩帕的根隐喻理论,机械论的根隐喻是机器。几个世纪以来,借助于机器隐喻,科学和技术的变迁已经几次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图景,同时机器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计算机是一种处理信息的机器,而当代计算主义把宇宙视作一台巨大的计算机,因此它是机械论的一个新版本。目前,计算主义的思想正向科学技术的许多前沿领域渗透,表明机械论的世界假设仍然具有很强的增殖力。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26-27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学会、东北大学、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由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14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  相似文献   

19.
卢卡奇从"非总体性"与"反本体论"双重维度对实证主义方法展开了批判。"非总体性"批判指认了实证主义方法将事实与理性相分离并把社会视为各环节简单叠加的谬误,其实质在于针砭实证主义方法的超验性形而上学思维。"反本体论"批判揭示了实证主义方法通过规避任何有关存在问题的本体论询问以拒斥"形而上学"基础的企图,但批判本身却不免借用了超验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一"双重批判"前后对超验性形而上学思维从反对到借用的过程,反映了卢卡奇观点上的退让和立场上的内在冲突,表明其并未彻底超越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卢卡奇的"双重批判"活动内含消极形而上学思维,并最终陷入了寄望主体意识和劳动目的性来认识历史与革命现实的乌托邦诉求,归根结底暴露了其方法论层面形而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3月9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福建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科技管理创新与绿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湖南省委党校、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委党校、闽江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社科院、福建省政协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近50人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聚焦"科技管理创新与绿色发展"主题,围绕科技管理创新与文化建设、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