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致使结构是由致使动词和相关语义成分致事、使事或补事构成的,致事、使事不同于施事、受事,补事不是谓语,致使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致使结构是由致使动词和相关语义成分致事、使事或补事构成的,致事、使事不同于施事、受事,补事不是谓语,致使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3.
动补式复合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种独特的复合词结构类型。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简单的双音节词,但所表达的语义内容却是一个复杂的致使事件,两个构词语素之间大都具有一种或隐或显的致使性语义关系。根据词内语素自身语义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动补式复合词分为致使移动、致使变化以及致使评价等类型。动补式复合词是一种构式,作为其构词成分的"动"和"补"本身都不具有致使性,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动+FS"的结构式以后这种致使性意义才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4.
论致使的语义核心--致使力的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使是一个重要的语言范畴,表达的是致使者通过致使力作用于被使者,导致被使者产生一定的致使结果。致使有其自身的认知经验基础——驱动图式,反映的是致使者与被使者之间的驱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致使的语义核心是致使力的传递,它包含作用、始变和状态三个环节。然后,分析了致使力传递的语言表现,探讨了致使力传递的类型和方向性、意识性、预期性、现实性、连续性和多样性等诸多特征,以期对揭示致使的本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意义和形式两个角度对英汉致使动词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英汉致使动词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意义的角度讲,致使动词可分为主观和客观致使动词两大类,从形式的角度讲,致使动词分为派生性和非派生性致使动词。对英汉致使动词进行对比分析时,意义角度以致使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特征为切入点,形式角度以派生和转换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近代汉语时期致使义处置式这一特殊处置式的描写,概括了致使义处置式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总结了致使义处置式的特点。根据对致使义处置式谓语动词的分析,探讨了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  相似文献   

7.
着眼于动词的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从“致使性”特征入手,分析动词的驱动图式和致使关系链,对汉语动词的认知结构进行描述,并进行认知语义分类,得出五类动词:致使动词、关涉动词、自动动词、自变动词和状态动词。然后,讨论了与之相应的动词语义句--致使句、关涉句、自动句、自变句和状态句,从而对汉语动词及其语义句做出重新分类,以助于人们对动词及其语义句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8.
着眼于动词的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从“致使性”特征入手,分析动词的驱动图式和致使关系链,对汉语动词的认知结构进行描述,并进行认知语义分类,得出五类动词:致使动词、关涉动词、自动动词、自变动词和状态动词。然后,讨论了与之相应的动词语义句———致使句、关涉句、自动句、自变句和状态句,从而对汉语动词及其语义句做出重新分类,以助于人们对动词及其语义句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9.
"让"的"致使-被动"演变发端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作为被动介词,"让"在北方方言中已为常见。与另一致使动词"教"相比,"让"的致变条件大致相同,但有自身的特点。"教"的"致使-被动"演变的条件主要是"让+N+V2"构式的V2部分的"非企盼"意义;而"让"的致变条件主要是句义中的"非企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讨论中动词和作格动词论元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中动结构中,事件论元受到了抑制;在作格结构中,事件论元没受到任何影响。进一步分析两者内论元结构,发现两者内论元的生成也是不同的:中动词的表层主语是由VP内宾语派生,而作格动词的表层主语是由VP内主语派生。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语料的基础上,从致使概念框架的角度探讨了Goldberg的英语使动构式类型。研究表明,含本义的使动小句分属两个不同的概念过程;表达信息传递类小句的使动结果的实现依赖语境;表意义同时进行的使动小句中的动作者和受动者同时完成了相同的动作。此外,英语中有一类使动句强调"结果"义;特定动词的二价小句也可表达使动义。所以,致使概念框架具有较强的认知操作能力,能较好地表述和解释概念内容,能阐释动词概念框架与致使概念框架之间的吻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框架作为一项重要的认知工具,可以反映人们理解和认识世界的特定方式,框架将意义识解和生活经验、百科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语境下激活一系列相关的认知范畴,有助于推理的顺利进行。从位移事件框架和致使链事件框架的角度,对《古文观止》英文版中的部分篇章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事件框架的改变可以看出译者的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诉权是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法律根据,但在我国的诉权理论上却存在一元诉权论和二元诉权论之争。针对一元诉权论和二元诉权论的论争,作者在纵向比较研究西方诉权理论的基础上,检讨了二元诉权论成立的根据和理由,从基本人权的全新视角论证了一元诉权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通用领域的事件论元抽取研究中角色信息利用不足和论元间缺少交互两个问题,提出角色信息引导的多轮事件论元抽取模型,用于增强文本的语义信息和论元之间的交互能力,提升事件论元抽取的性能。首先,为了更好地利用角色知识来引导论元的抽取,该模型根据角色定义构造角色知识,对角色信息和文本独立编码,并采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方法获取标签知识增强的文本表示,进而采用增强嵌入来预测各角色论元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同时,为了在抽取过程中充分利用事件论元之间的交互,受多轮对话模型的启发,设计一种多轮事件论元抽取算法。该算法参照“先易后难”的自然逻辑,每次选择预测概率最大,也是最容易确定的角色进行抽取。在论元抽取过程中,为了对论元之间的交互进行建模,模型引入历史嵌入,并在每一次预测结束后更新历史嵌入,帮助下一轮事件论元的抽取。实验结果表明,角色信息的引导和多轮抽取算法均有效地提升了论元抽取的性能,使得该模型的表现优于其他基线模型。  相似文献   

15.
借鉴Talmy关于虚构运动事件及Goldberg构式定义,对隐喻运动事件构式进行界定。语料分析结果显示,汉语隐喻运动事件构式呈现出认知可及性、以动写静两大特征,包含自动式和他动式两大类型,且均为复合式运动事件构式。再者,本研究以构式语法理论和语法整合理论为基石,通过构建的整合-压制理论模型对隐喻运动事件构式中动词与构式关系进行分析,指出隐喻运动事件构式中动词与构式形成双向互动融合关系,需要兼顾构式对动词的压制作用和动词及其论元的语义潜势。  相似文献   

16.
汉语动补复合词的歧义和倒致使等句法-语义错位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深入研究。题元结构和使役角色的指派来解释是词汇学派的一个基本观点。Li[1-3]和Her[4]对汉语动补复合词句法语义错位的解释在理论和经验上值得进一步商榷。题元识别和题元抑制未必能如愿维持题元准则,把题元关系作为使役角色指派的必要条件得不到语言事实的支持。这意味着汉语动补复合词的致使可能不是词汇属性。  相似文献   

17.
"在LV"在日常使用中的频率很高。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但关于其中动词的研究不够全面。本文拟对"在LV"中的动词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包括动词分类及论元结构分析,以期时格式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提出了势论反问题以及用边界元法求解势论反问题的方法,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进一步改进应用于其他工程反问题中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乔姆斯基管约理论的指导下,首先将句首名词短语分为"论元性句首NP"和"非论元性句首NP";其中把"论元性句首NP"分为受事性论元句首NP和非受事性论元句首NP两类,将受事性论元性句首NP分为由于整体性移位造成的和分裂性移位造成的两类;最后证明这种结构是分裂移位和说明句首NP的格的获得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以往对复合使动和结果补语结构的研究多从语义或句法角度进行,没有深入到事件结构内部。通过对这两个结构中谓词V1、V2与它们前后名词短语NP1和NP2的关系的探讨,发现这两个结构具有相同的底层结构,并据此从事件结构内部的句法投射角度,以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动词壳为基础提出新的解释途径。以介词"使"为中心语的介词短语PP连接了致力事件和结果事件,更好地展现了致使事件内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