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B(p,3α)是一种干净惯性压缩核聚变的新途径,为测量其核反应截面,应用核反应理论,对反应中会随^8Be第一激发态产生的α粒子的能谱进行了理论拟合,通过拟合将其同^8Be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衰变产生的α粒子能谱分析,理论拟合同实验谱图符各很好。  相似文献   

2.
快中子核反应数据,不论对反应堆的设计,还是对核反应机制和核结构的研究及其理论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屏栅电离室的诸多特点,被用于快中子核反应截面、能谱及双微分截面的测量。作为系统研究的一部分,文章利用屏栅电离室在北京大学4.5MV静电加速器上对薄Ca靶的(n,α)反应进行测量,得到5MeV和6MeV时的40Ca(n,α0)37Ar、40Ca(n,α1,2)37Ar的角分布和反应截面,同时给出总截面及微分能谱。实验结果表明40Ca(n,α)37Ar的角分布大致关于90°对称,说明在此能区,复合核反应机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α集团模型和少体理论方法研究了超核Λ^5He,Λ^9Be,Λ^6ΛHe和Λ^10ΛBe的基态结合能.所采用的α—α势符合低能Q—α散射实验及^8Be的基态共振能量,Λ—α势是用Λ-N势及α粒子密度分布函数拟合Λ^5He的基态结合能的实验值得到的,Λ—Λ势是通过拟合Λ^6ΛHe基态结合能的实验值而得到的.用一组α—α势,Λ—α势和Λ-Λ势统一描述这4个超核的基态结合能并得到了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α集团模型和少体理论方法研究了超核5ΛΗe,9ΛΒe,6ΛΛΗe和10ΛΛΒe的基态结合能.所采用的α-α势符合低能α-α散射实验及8Be的基态共振能量,Λ-α势是用Λ-N势及α粒子密度分布函数拟合5ΛΗe的基态结合能的实验值得到的,Λ-Λ势是通过拟合6ΛΛΗe基态结合能的实验值而得到的.用一组α-α势,Λ-α势和Λ-Λ势统一描述这4个超核的基态结合能并得到了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通过拟合电子散射实验得出12C核2+和3-态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并在多重散射的K.M.T理论框架下对入射能量为600 MeV和700 MeV的p-12C非弹性散射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p-12C非弹性散射截面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12C原子核基态及2+和3-激发态的α粒子结构观点在p-12C非弹性散射领域得到了检验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直接核反应是研究丰中子区核结构的重要手段.我们发展了质子标记的敲出反应实验方法,并用于^6He和^8He的结构研究,给出了^7He共振态至今最精确的测量结果.发展了多中子关联测量技术,并基于此重建了^8He激发态以及研究了^8He中的双中子关联.通过屹Be的非弹散射实验,观测到若干共振态,构成^6He+^6He和^4He+^8He两条分子转动带,支持挖Be的α-4n-α集团结构.  相似文献   

7.
α能谱测量是通过对放射性核素释放α粒子能量的测量来实现核素识别和定量分析的技术.α能谱易受测量样品形态的影响,存在着向低能拖尾的现象,这降低了α能谱测量的准确性.为了分析α能谱谱形特点,采用蒙特卡罗程序Geant4模拟了~(241)Am源的α能谱,并对可能造成~(241)Amα能谱峰拖尾的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41)Am源上沉积的灰尘是其α能谱峰拖尾的主要原因;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可以对沉积灰尘的粒径分布进行估计.这项工作也表明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α能谱分析可获得测量样品更多特性(如形状),有助于提高α能谱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OBK近似得到的快速α粒子与He+和Li2+离子碰撞中,电子俘获到激发态与基态的分截面比值及CDW方法得到的电子俘获到基态的截面,计算了这两种碰撞中电子俘获到激发态的分截面和电子俘获的总截面,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用集团模型和少体理论研究超核∧∧^6He,∧^9Be,∧∧^10Be和∧^13C的基态结合能.采用的α-α势符合低能α-α散射实验,∧-α势用∧-N势及α粒子密度分布函数得到的,∧-∧势通过拟合∧∧^10Be基态结合能的实验值而得到的,尝试在超核∧∧^6He,∧^9Be,∧∧^10Be和∧^13C中引入∧^5Be的结构,计算这四个超核的基态结合能,得到了一些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理论计算核反应截面的重要意义,利用选择共振隧穿模型对^15N(p,α)^12C的反应截面进行计算.调出了核势的实部和虚部分别为:-15.43Mev和-1050.7kev.理论计算和实验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得很好,这说明了选择共振隧穿模型是计算有明显共振峰的核反应截面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1.
用α集团模型和少体理论方法研究了超核5ΛΗe,9ΛΒe,6ΛΛΗe和10ΛΛΒe的基态结合能.所采用的α-α势符合低能α-α散射实验及8Be的基态共振能量,Λ-α势是用Λ-N势及α粒子密度分布函数拟合5ΛΗe的基态结合能的实验值得到的,Λ-Λ势是通过拟合6ΛΛΗe基态结合能的实验值而得到的.用一组α-α势,Λ-α势和Λ-Λ势统一描述这4个超核的基态结合能并得到了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证明了α,半,准同胚映射簇的拓扑乘积仍然分别是α,半,准同胚映射.  相似文献   

13.
针形α—Fe磁粉表面氧化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针形铁黄(α-FeOOH)还原制备得到针形α-Fe金属磁粉,然后将其浸入甲苯中,慢速空气氧化制得样品.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表面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其组成与结构.提出α-Fe粒子表面双层缺陷氧化膜(内层Fe3O4,外层γ-Fe2O3)的模型,用热处理的方法证实了它的存在,并得出有序氧化物结构可改善α-Fe磁粉稳定性的有益结果  相似文献   

14.
12C原子核α粒子跃迁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出发,将^12C原子核跃迁形状因子分解成核内α粒子的跃迁形状因子和α粒子本身的形状因子的乘积,利用已知的原子核跃迁密度,得出了^12C原子核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的解析式,该跃迁密度能很好地拟合^12C原子核跃迁形状因子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理论计算11B(p,α)2α核反应截面的重要意义.利用选择共振遂穿模型对11B(p,α)2α的核反应截面进行计算.调出了核势的实部和虚部分别为-54.6Mev和-257.4kev.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值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的很好,进一步说明选择共振遂穿模型是计算有明显峰值的核反应截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弄清BCl在金属蚀刻中的机理,了解BCl分子激发态势能函数和稳定性的基本信息是必要的。运用群论及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方法,推导出了BCl分子低激发态A^1∏、a^3∏1的电子态及相应的离解极限;使用SAC/SAC—CI方法,6—311++g(d)^**基组对BCl分子低激发态A^1∏、a^3∏1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了几何优化计算,并对BCl分子低激发态A^1∏、a^3∏1进行了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相应电子态的势能函数解析式,利用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相对应的力常数(f2、f3、f4)和光谱数据(Be、αe、ωe、ωe、χe、),数据值分别为:基态BCI(X^1∑^+)的Re=0.1867nm,De=1.4855eV,Be=0.6228cm^-1,αe=0.0060cm^-1,ωe=810.2001cm^-1,ωeχe=4.981cm^-1;激发态BCI(a^3∏1)的Re=0.1726cm,De=6.1151eV,Be=0.6843cm^-1,αe=0.0039cm^-1,ωe=897.8493cm^-1,ωeχe=5.2800cm^-1;激发态BCI(A^1∏)的Re=0.1722nm,De=7.1515eV,Be=0.6799cm^-1,αe=0.0085cm^-1,ωe=784.5359cm^-1,ωeχe=12.88cm^-1.结果与文献数据相符合;在基态的平衡位置处,计算了从基态到A^1∏、a^3∏1态的垂直激发能,其值分别为7.6291eV,10.1023eV.  相似文献   

17.
测量了由14 .9 Me V 中子入射金属产生的反冲核的能谱.用活化技术测量溅射产额随靶与收集器之间距离的变化,用统一的原子阻止本领公式来计算溅射粒子在空气中的能量损失.溅射粒子的能量分布可由不同距离的溅射产额和能量损失导出.用这种方法第一次测量了 Mg 、 Al 、 Cr 、 Fe 、 Co 、 Nb 和316 型不锈钢等7 种样品的8 种核反应所产生的反冲核的能谱  相似文献   

18.
用低压汞灯照射磷酸三丁酯(TBP)体系,发现1849A和2537A能分别激发TBP分子,产生两种激发分子,前者的动力学性质和~(60)Coγ辐解产生的第一态相同,光谱研究证明这是n-π跃迁的单重激发态,其寿命均为8×10~(-8)秒,后者的动力学性质和~(60)Coγ辐解产生的第二态相同,可能为三重激发态。 用磷酸二丁酯探测烷烃激发态,已引起国内外一些学者的注意。前已报道,γ辐解TBP的主要酸性产物磷酸二丁酯与磷酸一丁酯是通过三种活性粒子中间体生成的,用多种能量接受体能明确区分这三种活性粒子,称之为第一种激发态、第二种激发态与第三种不受保护剂影响的激发态或超激态。然而对这三种态的本质尚未明确阐明。本工作对比研究了1850A和2537A紫外光解TBP体系与γ辐解TBP体系以及TBP的光谱,试图进一步了解TBP三种活性粒子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出发,应用12C原子核内α粒子的形状因子和跃迁形状因子,在Glauber散射理论框架下,计算了共振区内能量为Tn=150,180MeV,π-12C的2+(4.43MeV)和3-(9.64MeV)非弹性散射微分载面,理论结果与实验较好地符合。π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聚变产生的α粒子自举电流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采用了简便的Pade近似形式,同时考虑了回旋角散射效应和慢化过程中牵引作用的影响,给出了α粒子自举电流计算的理论表达式.采用ITER装置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α粒子自举电流的密度分布和大小,研究了影响自举电流大小的物理因素.结果表明α粒子自举电流随中心等离子体初始温度、密度和α粒子初始能量的增大而增大.结果表明α粒子自举电流较小,只占总自举电流的7%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